新聞 > 網聞 > 正文

王維洛的最新發言在大陸網站被遮蔽

作者:

三峽工程和南水北調工程是令人擔心的兩大工程,決策程序不符合科學的標準,反對的意見至今受到壓制,在德國工作的工程師王維洛先生最近的兩次講話,提供了重要的信息和觀點,可惜大陸大陸的網站卻不許人民讀到,這是公然踐踏[憲法]第35條錯誤行為,在環境的憂慮之外,有增加了人們對執法狀況的擔心.
    
    2008年1月14日 王維洛的[三峽工程能是生態工程嗎?]
    
    文中說:
    
    "首先在中國倡導生態工程的馬世駿教授親自參加了三峽工程可行性論證,並且擔任生態環境組組長。如果三峽工程真正是一個生態工程的話,那麼馬世駿當年會在可行性論證中給三峽工程加冕一個生態工程的皇冠。但是馬世駿為 組長的生態環境組關於三峽工程對於生態環境影響的結論是:弊大於利。一個工程對於生態環境的影響是弊大還是利大,主要是看這個工程對於恢復生態環境的自然調節能力的作用。有利於自然調節能力的恢復,就是利大於弊,反之是弊大於利。 "
    
    "參加三峽工程可行性論證生態環境組工作的陳國階所長就曾經撰文和接受採訪,證實三峽工程可行性論證生態環境組的結論是弊大於利。就在國務院三峽工程論證審查委員會1991年8月審查三峽工程可行性論證報告的前三個月,馬世駿在河北死於一場至今尚未破案的車禍。 "
    
    "1991年9月 組成了生態環境二組,重新撰寫三峽工程對於生態環境的影響報告。1992年2月,國家環保總局批准了三峽工程對於生態環境影響的第二個報告,結論變為利大於弊。2004年三峽總公司總經理陸佑楣發表文章"三峽工程八論",稱三峽工程是一項有利於全球生態環境保護的偉大生態工程。這就是三峽工程對生態環境影響是弊大於利,然後改為利大於弊,最後成為所謂的生態工程的過程。 "
    
    "台灣中山大學陳鎮東教授的研究表明:"水力發電絕非乾淨的能源,溫室氣體排放量甚至比火力發電廠還高,因此,未來不應該以發電為由,繼續興建水庫。"這是因為河流也會排放二氧化碳到空中,而且全世界約40%的河流上有水庫,當河水蓄積在水庫中,深水內缺乏氧氣,有機質就會分解出甲烷、以及氧化亞氮等氣體。 陳鎮東認為,三峽大壩的水庫規模,比目前東南亞所有的水庫加起來都大,因此排放出的溫室氣體量將更為驚人,可能引起更嚴重的溫室效應。台灣中山大學陳鎮東教授的研究結果與美國科學家對於巴西水庫研究的結果是一致的。世界河流網絡等環保機構提出,利用大型或者巨大型水庫大壩發電,提供的不是清潔能源,也不能稱利用可再生能源,這個觀點為世界所接受。
    
    中國資源綜合利用協會可再生能源專業委員會也只是把發電裝機容量在五萬千瓦以下的小水電列入可再生能源。 "
    
    2008-3-1 SOH電台的採訪[專家 南水北調 抽調你三分之一的血你還怎麼活]
    
    "丹江口是漢江支流,而漢江年平均流量是380個億。王維洛博士說:我現在是說南水北調中線的縮小方案,它原來的方案是調440億立方米的水,現在是想調130億立方米的水到中國北方,最後進北京的只有10億至17億立方米水,加上130億是380億的三分之一,
    
    王維洛博士比喻說:我要把你的血抽去三分之一,你說這人還能活了嗎?再說這是條『河流『,我們所用的數據是很多年來的平均值這條河流的年平均值,中國搞地質的人都知道,河有枯水年和豐水年,豐水年380立方米,枯水年也就是200立方米水。200億立方米的水也要調出130億的水出去,不可能的,南水北調成功之後的後果就是漢江沒沒水可調,因為漢江不可能支撐,漢江調出這麼多水就是漢江整個生態流域的全部摧毀。
    
    王維洛博士說,不是說你政府拿幾個錢,叫農民不種大米種什麼馬鈴薯等旱帶植物就能解決的問題。他說:在給多少補助都沒用,它的後果就和黃河三門峽水庫一樣:整個流域的被破壞。 "
    

1、王維洛 南水北調 抽調你三分之一血你還怎麼活 [2008-03-01] 
    
    我希望中共政府認真學習[中國環境危機三定律]第八版,不要再讓環境與生態危機在封閉的信息環境中繼續加重了.
    
    定律1 專制制度產生封閉的信息制度環境,使虛假信息趨向增多.
    定律2 專制制度產生政治僵化,使官僚層趨向腐敗和惰性.
    定律3 專制制度使人民治理環境與生態危機的努力失敗,直奔崩潰.
    
    只有以下民主制度的10項設置所形成的高效的信息核實系統才可挽救.
    
    1 民選專職議員
    2 獨立的司法部門
    3 民選行政長官
    4 法定反對黨
    5 透明開放的政治程序
    6 積極活躍的公民團體
    7 自由的學術界
    8 民辦開放的媒體
    9 大量的民意調查
    10 中小學的公民課教育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zhongkang

來源: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