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存照 > 正文

三峽工程將造成重慶等地區被淹的惡果


    8月5日,重慶市南岸區3公里半羅家垻,一轎車被山洪沖走。


  

8月5日,龍頭寺寶華大道進站下穿道處,事故車輛從積水中拖出。 重慶商報


  
 


肇事車司機文輝已被刑拘。 重慶商報


  

  

倖存的乘客張愛玲得知孩子去世的消息,悲痛欲絕 重慶商報

記者從重慶市警局「85」交通肇事案新聞通報會上獲悉,重慶連日暴雨造成龍頭寺火車站寶華路進站下穿道5日凌晨積水一度深達 1.58米,一輛載有5名乘客的計程車行駛經過此處被淹,最終導致2名乘客被淹死,其中包括一名2歲多的男童。棄乘客而自己逃生的司機文輝因涉嫌交通肇事目前已被依法刑拘。
 
×××××××××××××××××××××××

三峽工程不可行報告

2000年10月11日 王小寧

----違背大自然規律必然受到大自然的懲罰

三峽工程是中?最大的工程,靜態投資九百多億人民幣,動態投資要超過兩千五百億人民幣。這一工程一旦失敗,不僅僅是損失兩千五百億元,而是政府威信將完全喪失,其後果不堪設想。

一、三峽工程將造成每年汛期重慶等地區被淹的極為嚴重的惡果

三峽工程的最大問題不是極為巨大的投資,也不是庫區泥沙的沉積,而是每年汛期,川江兩岸的城鎮,包括西南最大的城市──重慶及沿江大大小小的城市和鄉鎮將頻繁地被淹沒。每年川江汛期長達七、八個月,要發多次大水,一次大水幾天,十幾天才會退去,損失每年何止百億。它會造成上下游之間人民的嚴重對立,將引發全國的嚴重的經濟危機和政治危機。

大自然的規律是不能違背的。長江是世界上第四大江,三峽以上流域面積達一百多萬平方公里,為中?國土面積的九分之一。這一地區又是降水量豐富的地區,每年夏秋季節都會發多次洪水。川江多年平均30天洪水量達898 億立方米,五到十年一遇的洪水10至15天來洪量達七、八百億立方米,百年一遇的洪水10至15天來洪量達八、九百億立方米。1954年洪水來洪量七月份為1171億立方米,八月份為1386億立方米,1870年洪水來洪量1767至1852億立方米。在一百多萬平方公里的集水面積上只有一條川江是唯一的出水口。

一千多公里川江河道狹窄,對洪水下泄極為不利。對洪水下泄更為不利是從三峽到重慶的六百多公里川江上還有多處峽口。這些峽口寬度只有200 至400 米,僅為正常江面寬度的幾分之一,兩岸高度在水面300 至400 米以上,坡度為70度以上,有些地方乾脆就是直上直下的。峽口就象瓶頸一樣,更加嚴重地阻礙洪水下泄。這些是四川地區洪澇災害頻繁的根本原因。大水遇峽口水流下泄受阻,就會出現壅水現象,水位急劇上漲。水位一直要漲到峽口上下有一個很大的水位差,從而使水流流速明顯加快,過水截面積明顯加大,來水量與下泄水量相等後才會停止上漲。每一個峽口都會使其上游水位明顯壅高。從三峽到重慶一共有六百多公里長,共有包括三峽的三個峽口在內的著名峽口13個。汛期大水,13處峽口造成的壅水現象,使川江就象出現了13級台階一樣。在這裡特別要注意的是,壅水是以下游的水位為基點抬高的。未修三峽工程,一遇大水,三峽水位高程六、七十米,通過六百公里的狹長河道和13個峽口的層層壅高,到重慶水位高程達到了一百八十多米,(歷史上重慶水位高程最高達到196 米。1981年洪水量並不很大,只有985 億立方米,但因流量大,重慶水位升到191 米。)兩地水位差高達120 米左右。修了三峽大壩,使三峽處水位抬高一百多米,水位高程達到145 至175 米,大水一來,再在水位高程145 米以上的基點上層層壅高,早就把重慶等地淹沒了。巨大的洪水不能迅速下泄,將會造成川江上游地區包括四川盆地的巨大的洪澇災害。

搞三峽工程的人說:三峽大壩抬高水位後,川江仍為天然水流,其流速、流量、流態不受任何影響。並斷言:當垻前水位為汛期限制水位145 米,汛期上游洪水流量達二十年一遇時,重慶附近水位高程186 米。此說是根本不可能的。有水位差,水才會流動,有很大的水位差,洪水才會通過六百多公里的狹窄河道,13處峽口迅速下泄。如果三峽大壩到重慶只有31米的水位差,(而未建大壩,在自然狀態下水位差是120 米左右)洪水是不能迅速下泄的。重慶附近水位高程186米,只能是非汛期的「靜水」狀態下的水位。再說一遍,汛期三峽水位145 米,重慶水位高程仍只有186 米,是痴人說夢。三峽建成後186 米只可能是非汛期的重慶水位。由於川江是一條流量很大的大江,即使非汛期,川江的水平面也是傾斜的,六百多公里外的重慶與三峽之間仍會有一定的水位差,比如30米左右。只有不流動的水(比如湖水)才會水平如鏡,上下游之間沒有明顯水位差。

搞三峽的人會辯解說,三峽水位提高後,川江的過水能力大大提高,上下游不需要很大的水位差(壅水效應),洪水也會迅速下泄。此說沒有任何科學道理。川江是一條很長而且狹窄的大江,有100 多米的自然落差,川江上三峽到重慶之間有13個峽口,每個峽口的高度都在300 至400 米,坡度非常陡,三峽水位提高120 米,對上述川江河道的自然形態幾乎沒有改變,當然也就不能消除狹窄河道和峽口的壅水效應。三峽水位以下的水可以近似地看作是不流動的水。加大洪水下泄量主要靠三峽水位(145 到175 米高程)以上水流速度的加快和三峽水位以上過水截面積的增大,而這些只有靠很大的水位差(壅水效應)才能形成。很大的水位差(壅水效應)既是洪水受阻不能迅速下泄的結果,又是使洪水得以迅速下泄的先決條件。形成很大的水位差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它只取決於兩個因素:洪水的巨大的來洪量、流量和川江幾百公里狹長的河道和眾多的峽口。而這些是人所不能改變的。搞三峽的人還會說,在大洪水到來時只要把三峽大壩的閘門全部打開,使泄洪量達到最大流量,就可以不使上游水位大幅度提高。這又是沒有科學根據的。上游洪水的迅速下泄與下游三峽大壩的泄洪量大小無關。關鍵在於三峽大壩水位。如果三峽大壩泄洪10萬立方米/ 秒,而上游來水水量也是10萬立方米/ 秒,三峽水位沒有明顯降低,洪水也不會迅速下泄,上游地區因壅水效應照樣會被淹沒。只有在每年汛期到來之前,三峽大壩把所有蓄水都放掉,使三峽大壩後面的水位至少降低到八十米高程以下,這樣才可能在汛期,上下游因壅水效應而形成很大的水位差後,洪水迅速下泄,不淹沒重慶等地。當然這樣運行,花兩千多億元,十幾年時間建造三峽工程不就太荒唐了嗎?

建三峽前重慶水位高程是在三峽水位高程六、七十米基點上層層壅高,建三峽工程後,則只能在三峽水位高程145 至175 米的基點上層層壅高的。照此計算,一遇大水,重慶水位高程將達到265 至295 米。即使按最保守的估計,每年汛期洪水一來,三峽保持145 米的低水位,重慶水位高程都會超過230 米,遇五年一遇大水,水位高程就會超過240 米,遇百年一遇大水,水位高程就會超過250 米。這些都是非常可怕的數字,200 米已進入重慶市區,市內最高處也只有250 米,因此三峽工程對重慶和川江沿岸眾多的城鎮和農村意味著滅頂之災,每年汛期都會長時間多次被淹沒。重慶和沿川江城鎮有人口兩、三千萬,年產值上千億元,淹沒這些地方造成的損失就太大了。不僅川江兩岸,而且由於川江高水位的頂托作用,整個四川盆地的洪水排泄都會受到影響。洪澇災害對這一地區造成的巨大損失,是四川、重慶地區億萬人民不會答應的,全國人民也是不會答應的。自然規律是不能違背的,否則就要受到大自然的懲罰。三峽雖有極其巨大的水能資源,卻是不可利用的。就象河豚魚雖異常鮮美,但有劇毒而絕對不可食用一樣。三峽工程是個極其荒唐的,危害性極大的工程,絕對不能搞,一定要下馬。誰堅持搞誰就是千古罪人。

二、三峽工程根本不存在防洪效益

主張上三峽的人說:三峽工程使長江中游的防洪標準從十年一遇提高到百年一遇,遇到千年一遇的特大洪水可減少損失769 億元。我認為防澇效益被大大誇大了。如果孤立地看,投入巨資建設的三峽工程對武漢和江漢平原的防洪是有好處的,但其效益是有限的。因為三峽水庫是一個細腸子水庫,相對而言容量是很小的。三峽的防洪庫容只有200 億立方米,而川江一次洪水下泄量都在幾百億至一千幾百億立方米,汛期會有很多次洪水發生。要想使用這200 億立方米的防洪庫容,保住下游,重慶等上游地區就將被淹,因此在實際運行中,這200 億立方米是根本不敢使用的。所以說三峽工程根本不存在防洪效益。

武漢和江漢平原的洪澇災害到底有多大,對此應實事求是。只有川江遇大洪水,又恰好與湘江、漢江的大洪水交會,才能造成極為嚴重的洪澇災害。三江的大洪水交會,這可能是幾百年才遇到一次。建國五十年,也只有1954年的大洪水對武漢和江漢平原造成較嚴重的危害。而當時這一地區的防洪設施極為簡陋。有人計算過,武漢和江漢平原平均每年的洪澇災害損失大約10億元左右。而三峽工程的造價為3000億元。為每年減少10億元,而投資3000億元經濟上顯然是不合算的。最近的消息說,中央決定投數千億元巨資在長江上修建6100公里長的防洪大堤,如果三峽工程真有上述那麼大的防洪效益,還用修這些大堤嗎?

沒有三峽工程長江中下游的防洪問題照樣可以解決。在中上游大規模退耕還林;在中上游和主要支流上建十幾座大、中型水庫,防洪庫容大於三峽工程防洪庫容幾倍,造價僅為三峽工程的二分之一到三分之一;建防洪大堤;對沿江湖泊進行大規模清淤,對部分耕地退耕還湖,對分洪區、蓄洪區仍應加以保留和改善,提高調蓄洪水的能力;這樣百年一遇的洪水大約是可以抵禦的。人類抵禦自然災害的能力是有限的。即使美、日那樣的已開發國家,防洪水利設施相當完備了,但仍有洪澇災害的巨大損失。武漢和江漢平原如遇到千年一遇的特大洪水,是不可能不造成嚴重損失的。

三、三峽工程的投資過於巨大,並且根本就沒有經濟效益

三峽工程向全國人大報的投資額是570 億。三峽工程被人大批准後,三峽總公司馬上把投資額提高到910 億元。這是對全國人民卑鄙的欺騙。歷史上就是這個公司的前身,在建設葛洲垻工程時也使用過同樣的手段。葛洲垻工程上馬時報的投資是13億元,結果最後用了49億元,報的工期是3 年,結果用了19年,整個工程動態投資超過100 個億。這個被吹上天的工程,每年的收益明顯小於應付銀行的利息,因此是個永遠也收不回投資的工程。

三峽工程既沒有防洪效益,也沒有航運效益,只剩下發電效益了。如果要發電,建造大火電廠,同樣的投資和工期,可以建成10000 萬千瓦,是三峽工程的五倍多。如建造大水電站(在黃河上游、長江上游和支流)可以建造5000萬千瓦,是三峽工程的兩倍多。我們何苦非要搞三峽呢?

主張上三峽的人說:三峽工程裝機1820萬千瓦,平均每年發電847 億度,年售電收入157 至181 億元。第一機組發電工期11年,總工期17年。2003年首批機組發電,以後每年4 台機組投入發電,2005年是資金平衡年,此時已不再需要國家投資,其售電收入已能解決工程投資。在此以前國家已投入動態資金1468億元,至2006年,售電收入除用於三峽建設外開始還貸,至2012年(工程開工後20年)還清全部貸款本息。主張上三峽的人為全國人民描繪了一幅多麼美好的圖畫呀!其實他們心裡明白,這些根本不能實現。三峽工程負責人公開說過:三峽工程投資即使增加到1600億元也根本打不住,到底要多少投資誰也說不清。確實如此。別的不說,光移民費用400 億根本不夠用。三峽要移民一百三十萬人,要淹沒耕地25萬畝,林地、園地16萬畝,河灘地6 萬畝,房屋3460萬平方米,工礦企業1599個,公路824 公里,輸電線路2012公里。這些資產何止400 億元,光房屋一項,3460萬平方米重建,以1000元/ 平方米計(當地是山區,房屋土地開發建設費1000元/ 平方米,只低不高)就要346 億元。光有房屋還不行,還要有公共工程投資,還要安排幾十萬人就業,等等。在長達十幾年的移民過程中,物價要上漲,居民生活水平要提高,外部經濟競爭壓力不斷加大,移民所需費用會不斷增加。因此光移民費用1000億元也未必夠用。這樣計算,三峽工程投資至少應為1500億元,在建成時動態投資應在3000億至3500億元。三峽工程每年需向銀行支付的貸款利息應超過200 億元,而最高售電收入只有181 億元,利息都不夠,何談還本付息。在這裡還應注意,三峽總公司在偷換概念。售電收入絕不是利潤,發電是要有成本的。售電收入= 發電成本+ 利潤+ 稅收,其中只有利潤可以用於還本付息。利潤明顯小於售電收入。綜上所述,三峽工程還有效益嗎?

武漢和江漢平原的洪澇災害到底有多大,對此應實事求是。只有川江遇大洪水,又恰好與湘江、漢江的大洪水交會,才能造成極為嚴重的洪澇災害。三江的大洪水交會,這可能是幾百年才遇到一次。建國五十年,也只有1954年的大洪水對武漢和江漢平原造成較嚴重的危害。而當時這一地區的防洪設施極為簡陋。有人計算過,武漢和江漢平原平均每年的洪澇災害損失大約10億元左右。而三峽工程的造價為3000億元。為每年減少10億元,而投資3000億元經濟上顯然是不合算的。最近的消息說,中央決定投數千億元巨資在長江上修建6100公里長的防洪大堤,如果三峽工程真有上述那麼大的防洪效益,還用修這些大堤嗎?

沒有三峽工程長江中下游的防洪問題照樣可以解決。在中上游大規模退耕還林;在中上游和主要支流上建十幾座大、中型水庫,防洪庫容大於三峽工程防洪庫容幾倍,造價僅為三峽工程的二分之一到三分之一;建防洪大堤;對沿江湖泊進行大規模清淤,對部分耕地退耕還湖,對分洪區、蓄洪區仍應加以保留和改善,提高調蓄洪水的能力;這樣百年一遇的洪水大約是可以抵禦的。人類抵禦自然災害的能力是有限的。即使美、日那樣的已開發國家,防洪水利設施相當完備了,但仍有洪澇災害的巨大損失。武漢和江漢平原如遇到千年一遇的特大洪水,是不可能不造成嚴重損失的。

三、三峽工程的投資過於巨大,並且根本就沒有經濟效益

三峽工程向全國人大報的投資額是570 億。三峽工程被人大批准後,三峽總公司馬上把投資額提高到910 億元。這是對全國人民卑鄙的欺騙。歷史上就是這個公司的前身,在建設葛洲垻工程時也使用過同樣的手段。葛洲垻工程上馬時報的投資是13億元,結果最後用了49億元,報的工期是3 年,結果用了19年,整個工程動態投資超過100 個億。這個被吹上天的工程,每年的收益明顯小於應付銀行的利息,因此是個永遠也收不回投資的工程。

三峽工程既沒有防洪效益,也沒有航運效益,只剩下發電效益了。如果要發電,建造大火電廠,同樣的投資和工期,可以建成10000 萬千瓦,是三峽工程的五倍多。如建造大水電站(在黃河上游、長江上游和支流)可以建造5000萬千瓦,是三峽工程的兩倍多。我們何苦非要搞三峽呢?

主張上三峽的人說:三峽工程裝機1820萬千瓦,平均每年發電847 億度,年售電收入157 至181 億元。第一機組發電工期11年,總工期17年。2003年首批機組發電,以後每年4 台機組投入發電,2005年是資金平衡年,此時已不再需要國家投資,其售電收入已能解決工程投資。在此以前國家已投入動態資金1468億元,至2006年,售電收入除用於三峽建設外開始還貸,至2012年(工程開工後20年)還清全部貸款本息。主張上三峽的人為全國人民描繪了一幅多麼美好的圖畫呀!其實他們心裡明白,這些根本不能實現。三峽工程負責人公開說過:三峽工程投資即使增加到1600億元也根本打不住,到底要多少投資誰也說不清。確實如此。別的不說,光移民費用400 億根本不夠用。三峽要移民一百三十萬人,要淹沒耕地25萬畝,林地、園地16萬畝,河灘地6 萬畝,房屋3460萬平方米,工礦企業1599個,公路824 公里,輸電線路2012公里。這些資產何止400 億元,光房屋一項,3460萬平方米重建,以1000元/ 平方米計(當地是山區,房屋土地開發建設費1000元/ 平方米,只低不高)就要346 億元。光有房屋還不行,還要有公共工程投資,還要安排幾十萬人就業,等等。在長達十幾年的移民過程中,物價要上漲,居民生活水平要提高,外部經濟競爭壓力不斷加大,移民所需費用會不斷增加。因此光移民費用1000億元也未必夠用。這樣計算,三峽工程投資至少應為1500億元,在建成時動態投資應在3000億至3500億元。三峽工程每年需向銀行支付的貸款利息應超過200 億元,而最高售電收入只有181 億元,利息都不夠,何談還本付息。在這裡還應注意,三峽總公司在偷換概念。售電收入絕不是利潤,發電是要有成本的。售電收入= 發電成本+ 利潤+ 稅收,其中只有利潤可以用於還本付息。利潤明顯小於售電收入。綜上所述,三峽工程還有效益嗎?

結束語:

三峽工程在國際上被認為是最危險的工程,中?政府曾希望中外有人投資,但一個也沒有,至今仍是一個投資者----中?政府。所有風險都只能由中?政府承擔,每年近百億元的投資對國家財政是沉重的負擔。

主張上三峽的人大大肆宣傳毛主席、周總理如何支持三峽工程。而了解情況的原電力工業領導人李銳卻否認這些傳說。事實是毛主席曾是三峽工程的熱心支持者,但六十年代已對此沒有了興趣。周總理對三峽工程一直是懷疑的,但礙著毛主席的面子不好公然反對,但拖著就是不上馬。1958年三峽上馬的呼聲非常高,毛主席和中央多數領導人都支持上三峽。周總理卻冒著極大的政治風險,堅持先建丹江口水電站。紋革中,武漢軍區、湖北省和水電部又非要上三峽工程,周總理對此持明顯的反對態度。作為折中,同意上了葛洲垻工程。後來周總理對自己的決定後悔不已,幾次講受了欺騙。

三峽工程的上馬完全是中?沒有決策民主的結果。

主張上三峽工程的人會指責我的文章是一派胡言,沒有任何科學道理。難道反對三峽工程的人中還缺乏各方面的專家學者嗎?事實勝於雄辯。俗話說,水火不留情。2003年三峽大壩將建成蓄水,到時全國人民就會看到大洪水一來,重慶等地被淹沒的事實。在事實面前是沒有人可以說不的。李銳早在三峽的決議在人大通過時就講過,要早為三峽工程準備後事。現在對三峽工程進行停建、改建還可挽回部分損失。否則後果不堪設想。

想以三峽工程為自己樹碑立傳的人,最終結果只能是成為國家和人民的千古罪人。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zhongkang

來源:中國報導周刊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