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熱門標籤 > 張愛玲

罕見的文壇天才,30年了,她無可替代
2025-11-07

今年是張愛玲逝世三十周年。她曾給世界留下寶貴的文學遺產,她寫愛情是一個自私的男人和一個自私的女人,寫時代是轟轟往前開的列車,坐在車上的我們蒼白又渺小。對於作家蔣方舟來說,張愛玲的小說不僅是文本,更是生命經驗的提前預支,提前貸款。讀張愛玲的小說,不是用她的小說去指導生活,而是等著生...

蘇暁康:漏雨蒼苔(楊絳輿張愛玲)(圖)
2025-10-01

楊絳說張愛玲「一臉花生米」已不可考,然而她說這話時,是否已成「漏雨蒼苔」?自己描述的這四個字,活脫脫中國文人一張臉,「蒼苔」如滿臉皺紋,「漏雨」似狼狽不堪,實在絕妙,但是溫飽與尊嚴皆失的中國大眾哪裡還欣賞得了?況且2016年老太太105歲辭世,長壽得驚人,「長壽」在苦難歲月中乃是...

歷史周期律:從黃炎培的窯洞對,到張愛玲的竹節運(圖)
2025-08-02

經濟周期:一輪繁榮緊接著一場危機,看似高歌猛進的經濟增長,背後卻是資源的枯竭與社會的不平等。 科技與倫理:技術的飛躍,讓人類實現了從未想像的可能,卻也製造了新的道德困境。人工智慧的崛起、隱私的喪失、算法對人性的操控,這些現代社會的「新問題」,是否依然延續著舊時代的矛盾? 地緣政治:全球化的合作與衝突交織,世界看似一體化,卻在文化、宗教與利益的交錯中不斷撕裂。從冷戰的結束到新冷戰的隱現,歷史的「竹節運」是否正在以新的方式上演?

70多年前,他們如何嗅到不一樣的味道而遁走?
2025-07-22

從張愛玲、張大千、杜月笙、胡適之、錢穆、李政道、梅貽琦……他們的職業身份、人生軌跡各不相同,他們離開的理由也各有側重,但他們的選擇背後,都折射出一種超越常人的「嗅覺」。這種嗅覺,是一種對「不對勁」之處的本能警惕,是對某種可能降臨的壓抑、不自由、不真實、不確定性空氣的提前捕捉。今日回望,他們的「嗅覺」是否正確?歷史已經給出了答案。那些曾經被忽略的「味道」,後來成為了無數人真切經歷的窒息感與痛苦。

【微博精粹】騙不了中國人 騙了美國人
2025-06-29

lammichaeltw:張愛玲的時代,她能夠看清議論旗袍的邪惡中共。而在她的時代過去近百年之後,人們卻不能看淸禁止女人自由穿戴的伊斯蘭邪教。這個時代是一個多麼諷刺人類的時代?

1952年張愛玲驚險南渡,被海關粉絲當場認出(組圖)
2025-06-03

1952年深圳海關,一女子忐忑不安地等待檢查通行。海關人員從通行證挪到女子臉上,眉頭舒展,眼神驚喜:你是寫小說的張愛玲吧?女子心裡咯噔一下,看來躲不過了!不知如何作答的她含含糊糊小聲咕噥是。誰知,海關人員竟笑著揚手放行。張愛玲慌亂拿起行李,匆匆疾走,後背已沁出一層冷汗。過了羅湖橋...

諸葛咬金:張愛玲「烏鴉嘴」:中國歷史的是「竹節運」(圖)
2025-05-25

張愛玲,這位被譽為中國近代極具才華的女作家,以其獨特的視角和細膩的筆觸,深刻刻畫了中國人(上海)的人性與生活文化。從《金鎖記》中對女性命運的悲涼描寫,到《傾城之戀》中對愛情與現實的掙扎,張愛玲的筆鋒劃破了許多人性與社會的遮蔽。但最近幾年,讓筆者比較震驚的是她在《都市的人生》中的一...

論五毛的三大恨:適之不肯回國,愛玲跑得飛快,嘉誠未能共產
2025-04-01

適之不肯回國,愛玲跑得飛快,嘉誠未能共產——這三件事,恰恰道出了一個共性:自由的選擇,不符合某些人期望時,便成了"原罪"。他們恨的,不是事實本身,而是這些人不願讓步、不願被"統一"。但歷史終究會證明,真正推動社會進步的,是那些敢於選擇自由、捍衛獨立精神的人。正如張愛玲所說:"生命是一襲華美的袍,上面爬滿了虱子。"

談張愛玲與瓊瑤:簡單與複雜的問題
2025-04-01

張愛玲的一些小說創作的某些構件是不動聲色地翻譯英文小說的結果;瓊瑤一度熱銷,但熱勁過去便是沒有多少讀者要看的過眼雲煙,而張愛玲則是常看常新,不斷有新的讀者——例如我家附近的書店,不見什麼宣傳的張愛玲新版《傳奇》,居然悄悄穩坐暢銷書榜第七位,細心一想,真是驚人的成就。《傳奇》是1944年在上海出版的,今年剛好80周年,請問還有哪本80年前出版的書,今時今日依然打入暢銷書榜呢?

於繼增:張愛玲告別大陸之謎
2025-03-17

張愛玲離開上海最直接的動因,是抗戰時期的報紙上曾登過她去日本參加「第三屆大東亞文學家大會」的名字,她說:「我自己從來沒想到需要辯白,但是一年來常常被議論到,似乎被列為文化漢奸之一,自己也弄得莫名其妙。我所寫的文章從未涉及政治,也沒拿過任何津貼……」還有人說她曾和漢奸胡蘭成結過婚,和「漢奸無二」;其實她早在1946年6月就和胡離了婚。《海派》報紙乾脆說她因為窮困做了美國兵的「吉普女郎」……這些議論都是張愛玲心中的隱憂,使她感到人言的可畏和來自政治方面的威脅。

張愛玲1952逃離共統區始末(附:夏衍的下場)
2025-03-15

張愛玲說她最討厭政治,不想與政治沾邊,但她的政治敏感度卻往往讓人佩服。細細縱觀她的一生,她在政治好象沒有出過大的差錯。香港哈耶出版的《張愛玲的閨密》披露了張愛玲五十年代在中共政治生態的狀況,以及她逃離中國大陸的經過。在張愛玲出版的《傳奇(增訂本)》在書前寫了一個《有幾句話要同讀者...

14歲未婚先孕持刀逼婚 三婚四婚名震上海灘(圖集)
2025-01-14

1914年,一位未婚先孕的14歲少女手持一把鋒利的刀子,將一位身著白色西裝的上海小開逼至牆角,怒喝道:不娶我,你別想活著離開!富家少爺嚇得癱軟在地,求饒道:別激動,我肯定娶你,我保證!少女這才收起凶神惡煞的臉,丟了刀子,揚長而去。她就是後來名震上海灘的女流氓之一佘愛珍。佘愛珍原本...

【老照片】陳寅恪挽留錢穆留下來 錢穆只說一句話就讓陳三緘其口(圖集)
2024-12-17

1949年6月,錢穆自廣州赴港,臨行前拜會陳寅恪,陳寅恪勸留錢穆,錢穆云:「君博古通今,可有觀渡江文告?」陳寅恪不語。錢穆赴港後創立新亞書院,1963年,新亞書院與其他三校合併,命校名為:香港中文大學。

林世鈺 | 青春無悔不死,永遠的愛人
2024-12-10

今年回國某天,我在氣象台下面的舊街上吃鍋邊糊,看著山頂上老舊的房子,想起1988年冬天那場薄雪,以及那個青春少女的迷茫,感慨萬千。轉眼半生倏忽而過,雖然少女時代有不羈的流浪夢,但終歸沒能出走,而是循規蹈矩地上學上班,生兒育女,和大多數人一樣,過著不越界的普通生活。青春時代的流浪夢,就像那場薄雪一樣,永遠消逝在冬日的陽光里,似乎從來不曾飄落在人間。

張愛玲和李香蘭合影背後,隱藏著這麼多往事(圖集)
2024-11-11

我數學不算好,雖然小時候考試過得去,於數字上卻是十足的糊塗蛋。這個問題體現在具體生活上,便是時常買尺寸不對的東西回家,比如有次想買只洗腳桶,結果某日到家,門口立一龐然大物,原來尺寸看錯,買了一隻足供兩人洗澡的洗澡木桶。寫作中遇到年代和人物年齡,也時常會出錯,最離譜的錯誤是某次發表...

等他25年,張愛玲姑姑的愛情終於修成正果(組圖)
2024-10-13

這是一個動人的故事。張愛玲的姑姑張茂源,用五十二年的執著等待,換來了十二年與愛人的相依。等待愛情,也許很苦。可是,這種等待,就是愛情本身。等待本身就是一場愛情。小時候同大人一起聽越劇《王寶釧》,聽得雲山霧罩,加上大人講解,倒也明白大意,對這個在寒窯中等待夫君十八年的苦逼女子既佩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