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謝國忠談2013房地產調控 房價不會馬上破滅

謝國忠:房價不會馬上破滅

謝國忠近日接受採訪時表示,中國的房價破滅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中間會有投機引發的復甦,但是他認定,中國的房價在趨勢上將走向下跌。他同時在自己的最新文章中警告稱,中國的房價未來處於熊市的時間,可能比日本還要長。

謝國忠說,中國的房地產市場和其它國家存在不同之處,其中,最大的方面在於中共政府對地產的有目的的操控,存在著「有形之手」。

他說,近期出台的二手房徵收20%個稅,之所以沒有馬上執行,是為了「讓大家趕在這段時間買房」,這樣,「既得一個調控的好名聲,又不得罪那些既得利益者——中國大部分的空房子都在官員手裡,這是不言而喻的。」

在謝國忠的最新專欄中,他也強調了這個觀點:政府對房價的控制,使得市場上的投機者以為房價下跌都只是政府行動的結果,一旦政府因為經濟增速放緩等壓力放鬆調控,則投機者則認定房價繼續上漲。

謝國忠說,「當市場在年中凍結的時候,國有企業用借來的錢哄抬土地價格,製造了上漲的價格曲線。其心理影響最終說服了投資者再次入場。事實上,是銀行寬鬆的借貸標準助長了投機復興。」

由於存在政府的控制,因此,他認為中國的地產肯定是慢慢往下走的,中間也許有反彈,但趨勢肯定是向下的,會通過時間來消化。他在最新的文章中說:「2012年,中國的人均收入約為6000美元,勞動適齡人口卻有所減少。在世界其他地方,從來沒有在如此低的收入水平上出現過這種現象。這一因素很可能使得中國的房地產熊市比日本更加嚴重。」

謝國忠說,房地產泡沫破裂對中國是好事,因為這會提升經濟效率,減少浪費。

[page]

 

在判斷中國房價的趨勢上,沒有誰比謝國忠「輸」的如此全面。但是,謝國忠推導出「房價危險」的思維過程,遠比他的結論更為重要。在「新國五條」大鬧地產界之時,媒體專訪謝國忠,傾聽這位「唱空者」的全部心聲。

新浪樂居:一直以來您看空中國的房地產市場,也屢次預言房地產泡沫將破裂。在得出這些分析和結論背後,您的方法論是什麼?

謝國忠:房地產最核心的拐點是貨幣的供應量和供求關係。我認為中國的樓市高點已經過了,是因為中國出口高增長和貨幣高增長的時期已經過去。加入WTO之後,中國的出口暴漲,在國際貿易中占有比例大幅度上升,這為中國貨幣供應量的暴漲提供了條件。但那是一次性的,中國以後貨幣增加能有10%就已經不錯了。如果政府屈從於外界壓力,以保護增長的名義,通過大規模增發貨幣來復活房地產泡沫,會引發通脹,經濟動盪,實際上人民幣已經開始貶值了。

我並沒有說過「泡沫已經開始破裂」這樣的話,我說的是「拐點」。2011年時我說2012年是個轉折點,2012年會有一個反彈。這個反彈每年都會有,但趨勢是朝下走的。預測一個泡沫在什麼時間破裂是非常困難的,中國房價的破滅也將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只有在2005年時,我說過上海的房價可能會暴跌。得出這一結論的原因是我看到在上海買房的以外國人為主,而當時美聯儲將把利率提高了3%以上。房地產一般在大幅度加息的情況下就會暴跌。1995年,當美元見底的時候,泰國曼谷的房地產泡沫開始破裂,下跌的房價使外國投機熱錢撤離。我覺得上海和10年前的曼谷很類似。

中國和日本、泰國等亞洲國家一樣,走的都是以出口帶動經濟發展的模式。如果出口發展到一定的水平,貨幣是有一定的升值壓力的。而阻止貨幣升值就會引起內部的通貨膨脹,造成「外部升值、內部貶值」的現象。在這種情況下錢會大量湧入房地產市場,這是房地產泡沫產生的很重要的一個大背景。

1995年,泰國的房地產泡沫開始破裂;日本的房地產泡沫從80年代持續到1991年,最終也爆了。如果說中國的房地產泡沫會破裂,這也是不無道理的,對嗎?因為泡沫都是不可持續的。

[page]

 

新浪樂居:您參考亞洲其他國家的發展模式來解讀中國房地產。那麼您認為與泰國、日本相比,中國的特殊性在哪裡?

謝國忠:中國的特殊性在於除了市場的力量之外,還有政府這隻「有形的手」存在。中央政府已經出台了新一輪的房地產調控措施,調高按揭貸款的門檻,增加交易稅。這一幕似曾相識。過去,中央政府多次推出過房地產調控措施,但每次市場稍受影響,政策就鬆了。根本的原因是地方政府,還有他們上頭的中央政府,都靠著房地產獲得財政收入。如今,市場已不相信政府會切斷它們的財源。

中共政府有個抓緊時機的心態。剛出台的二手房徵收20%個稅的政策,為什麼不馬上執行,而要拖一段時間?就是要利用中國人的投機心態,讓大家趕在這段時間買房,既得一個「調控」的好名聲,又不得罪那些既得利益者--中國大部分的空房子都在官員手裡,這是不言而喻的。

這種有目的的操控是在日本、韓國、台灣等地是沒有的,這跟中國的體制有關。其他國家是要控制泡沫,泡沫要起來是市場現象,是羊群效應。中國的情況比國外複雜得多,政府是想要把泡沫控制在他想要的水平,但這是不可能。

另外,中國的銀行體系也是國有的。按市場規律來講,如果銀行利息大幅度上升,會引發雪崩效應。去年大部分開發商都資不抵債,但由於銀行系統的存在,他們「借新錢還老錢」,所以在市場範圍內沒有引起大範圍的崩盤。其實中國很多的億萬富翁都是一邊聲稱很有錢,一邊又在借錢,這是一樣的道理。

因此,在中國的體制下,房地產一定是慢慢下滑的,下滑到一定程度又回暖一下,通過時間來消化,這種可能性比較大。這和日本有點類似,但日本經濟發展到一定程度就減少了投資,貨幣供應量比較寬鬆,利息比較低。中國現在的貨幣供應量已經朝10%在走,在這種情況下搞泡沫是不可能的,何況中國的供應量這麼大。

[page]

 

新浪樂居:大多數人認為您在看待房地產時顯得比較悲觀,但您自己曾說過對中國經濟的態度是理性而且樂觀的。問題在於,房地產是中國經濟的支柱性產業,為什麼對二者會有不同的評價?

謝國忠:不一定房地產好了,中國經濟就會好。因為房地產是沒有生產力的資本。資本都朝房地產轉移的話,對中國的實體經濟是不好的。中國人現在是看到哪裡要花錢,大家都想去炒一把,但花錢是不會產生生產力的。

這五年來中國經濟走了歪路,大搞泡沫之後很多企業都心不在焉,想通過「炒一把」去取得名利。中國很多優秀的企業基本都是90年代起來的。像美國這樣慢發展的國家近幾年也湧現出了那麼多好的企業,中國為什麼沒有?一個國家如果沒有好的企業去做更有價值的事,經濟是跟不上的。

這二十年來中國講的是小康社會,天天講的是錢的事。後來有些人因為投機突然暴富,出現了不平等。中國的財富和權力聯繫過於緊密,造成了社會不穩定的情況。所謂「中國夢」其實就是中國人的「暴富夢」。股市的泡沫、樓市的泡沫都是為這種心態提供一個出路:你也可能暴富的,你住的房子也可能會漲十倍的。你到國外的賭場去看,基本都是中國人多。中國人願意把概率看成是機會。

我看好中國經濟,因為中國的潛力其實很大。中國人均GDP才6000美元,台灣、香港地區上萬美金,已開發國家近5萬,中國要提高到1.5萬,就有250%上升的空間。中國的問題不是潛力問題,而是體制問題。從1992年到現在,中國的股市按道理來講應該漲了至少20倍,為什麼中國的老百姓不賺錢?中國經濟發展那麼快,老百姓究竟得到了多少實惠?工資漲的同時,物價、房價漲得更厲害,所以實際的生活品質上升的不是很多。如果經濟要朝好的方向走,政府功能要轉變,轉成以服務為主,資本分配以後是公司和資本市場結合,市場行為決定。中國如果走向這一步,十年內收入翻一番是很容易的事情。

[page]

 

新浪樂居:在你的價值觀里,為什麼如果房地產泡沫破裂,對中國會是好消息?

謝國忠:房地產泡沫破裂對中國來說是好事。中國的政策一直以來都是保增長,因為增長不好的話會有失業問題,社會就不穩定。但其實,經濟發展放緩、通貨膨脹率低時社會是最穩定的。而現在勞動力短缺、通脹問題這麼嚴重。

房地產泡沫的破裂,會明顯提升經濟效率,通過限制地方政府最大的資金來源,浪費型的項目將會終止。由此將會導致增長放緩和經濟效率提高,為未來的高質量增長奠定基礎。短期內的經濟放緩減少了泡沫造成的浪費,對效率和社會穩定都是一件好事。全球經濟停滯是結構性的。經濟放緩阻止了經濟中腫瘤的生長,給中國更多時間來解決結構性問題。

新浪樂居:過去媒體報導,大多認為您「唱衰」中國經濟和中國樓市,甚至稱您為「空頭總司令」、「烏鴉先生」。您覺得你會過於悲觀嗎?抑或您也是媒體選擇性報導的受害者?

謝國忠:悲觀或樂觀只是一種心態。中國人在文化上把心態看得比較重。從政府到各行各業,再到老百姓,都喜歡研究人的心態,似乎順應了人的願望就可以獲得市場的尊重。但其實,現象背後的本質才是真理。

對和錯是一回事,上和下是另外一回事。如果是上升我會說上升,如果是下滑我會說下滑,這只是一種判斷,是不帶任何感情色彩的。投資者最重要的就是理性看待問題,如果老是從自我感情出發去做一些判斷是會犯大錯誤的。

說是選擇性報導,我覺得沒什麼好在意的。我們國家那麼大,那麼多人喜歡說話,你要去控制每個人說什麼是不可能的。我的觀點都是有記錄的,比如我去演講兩個小時,整個過程都有錄影,文章在哪裡發表也有記錄,在網絡上都能找到。大家認為我說的有價值就可以聽,覺得沒道理就不要聽,我也接受不同的批評和觀點。

[page]

 

新浪樂居:現在人們提起您,用得最多的頭銜是「獨立經濟學家」?「獨立」二字,您怎麼理解?您認為您現在「獨立」嗎?

謝國忠:在國外是沒有「獨立」一說的。在中國,所謂的「獨立」我的理解是和官方沒關係。在中國政治壓倒一切,這是中國社會一個特別的地方。不光是現在,歷史上就是這樣。西方社會最重要的兩個力量是宗教和軍事,政治是從這兩個力量里分出來的。

在中國,「獨立」意味著你和官方機構沒有關係。中國人認為,如果你為大摩(摩根史坦利)做事,那麼你一定是為他說話的,醫院裡的醫生也一定是為了賺錢。中國人沒有「職業」的概念,只有對「身份」的認識。「職業」決定了你做什麼工作,這是最重要的,然後才是你和什麼機構在一起。打個比方,對於一個醫生來說,「身份」決定了他要以醫院的利益為先,而按醫生的「職業」來說,治病救人才是首要的。

按照這個邏輯,人們首先會考慮,你說這話是為了什麼、有什麼好處、跟誰有關係,而不是這話是對還是錯。中國人的這種思維方式非常強烈,要讓一個人失去信譽的話,講幾個故事老百姓就信了。但是故事是聽不完的,投資也最好不要聽故事,大的局面要有自己的判斷。

我發表文章或觀點基本不是在官方媒體上,合作的幾個媒體也都是「擦邊球」的產品,政治對它的管制不是很多,相對可以開放一點;另外,我現在的工作主要是為國外的金融機構做一些諮詢,或者為國外的媒體寫文章,好處在於不受控制,政府不喜歡就不讓你進來。中國什麼東西能發什麼東西不能發,都是有控制的。所以對於像我這樣的人來說,政府會主動為我們來把關。

新浪樂居:如果說什麼話都是沒有目的的話,您的動機是什麼?您認為「獨立」等同於「無私」嗎?

謝國忠:每個人有每個人的理解,我不在乎。但是,全世界的讀書人都是這樣的,至少我身邊接觸到的人都是這樣。如果非要找個動機的話,我想是因為我喜歡自己所做的事,不是無私。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劉詩雨

來源:上海熱線財經綜合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