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外媒看中國 > 正文

英媒:中國「上有政策、下有對策" 最嚴重的一種抵制

作者:
這個以強制計劃生育而聞名於世的國家如今開始試圖催生一輪嬰兒潮——但沒有多少夫婦打算配合。中國公布,在因政策變化如今可以生育二孩的1100萬對夫婦中,只有69萬對提交了生育二孩申請(並且他們不一定都能懷上)。不肯生孩子可能是後果最嚴重的一種抵制:要是大家都不生孩子,哪有下一代奴隸呢?

前不久召開的中共十八屆四中全會承諾要在中國推行「法治」。儘管「法律」在中國大陸往往是個帶有點靈活性的概念,但這裡絕不缺乏各式各樣的法令條規。事實上,中國政府近期就頒布了一大堆新規定,一條比一條有意思,似乎在以這種方式慶祝關於實行法治的新承諾。

有一條規定格外讓中國人忍不住吐槽,那就是北京地鐵頒布禁令,禁止穿著萬聖節服裝者搭乘地鐵。鑑於這個節日在中國反正也沒有多少人慶祝,並且慶祝這個節日的主要是外國人,頒布一條法令,禁止南瓜造型的服飾和女巫帽出現在公共運輸工具上,這很難算《大憲章》(Magna Carta)頒布那樣的大事。但當皇帝頒布可笑的法律時,如果奴才們只是哄然大笑,他不應該感到驚訝。

這樣的法規簡直數不勝數:為確保亞太經合組織(APEC)北京峰會順利召開,北京對某些殯葬禮儀活動——比如焚燒逝去親屬的衣物——下了禁令(不過仍然允許在特定時間段焚燒花圈和輓聯);鄰近許多省份的工廠被下令關停,車輛被限行,學校關閉,北京的公務員和事業單位工作人員放了一周長假。

政府還要求居民最好不要在戶外燒烤。這一切都是為了向全世界展示一個天藍車少、居民生活習慣「文明」的北京。APEC峰會召開前夕,首都官員們抱怨民眾沒有聽從指令:如果沒人照你說的做,那麼當一個威權體制內的官員還有什麼樂趣呢?就連天公也不肯作美:首都的天氣不巧不利於污染物擴散,使得會議期間大部分時間空氣品質不佳。

當然,即便在過去一個月里,中國公民需要應付的法規也遠不止上述這些。政府官員被告知,在本該學習共產主義思想的時候,少把時間浪費在打麻將上。父母在給新生的寶寶登記名字時被告知要「遵守社會公德」,不要增加「社會管理」難度(不過對嬰兒姓名有嚴格規定的國家遠不止中國,許多國家都禁止姓名中含有外文字母,大概是因為這會讓護照管理機構的「社會管理」工作變得更加困難)。

中共國家主席習近平對畫家應創作什麼樣的畫作、建築師應設計什麼樣的建築、以及公民應該看什麼樣的電視劇(最好看抗日題材電視劇)都做出了指示。

中國人對待許多行政指令的態度,無疑跟他們對待上海地鐵安檢制度的態度是一樣的。上海要求乘客攜帶的行李包裹一律安檢,但多數上海居民都毫不猶豫地直接從安檢機旁邊走過去。在中國,消極抵制有許多種形式,抵制者也並非都帶著雨傘(如香港目前的「雨傘」革命中那樣)。

並不只是對政治法規(比如香港備受爭議的投票機制)的抵制最終可能對中國政府構成嚴峻挑戰。今年,中國公民採取了一種最私密的消極抵制:拒絕生孩子。是否要孩子聽上去或許是最私人的決定,但在中國不是這樣:生育率的不斷下降可能嚴重危及經濟增長,從而危及讓民眾在中共領導下富裕起來的社會契約。

於是,這個以強制計劃生育而聞名於世的國家如今開始試圖催生一輪嬰兒潮——但沒有多少夫婦打算配合。如今中國已通過了單獨二孩政策,允許有一方為獨生子女的夫婦生育第二個孩子(之前的政策是雙方均為獨生子女才能生第二胎)。

但不久前,中國公布,在因政策變化如今可以生育二孩的1100萬對夫婦中,只有69萬對提交了生育二孩申請(並且他們不一定都能懷上)。

不肯生孩子可能是後果最嚴重的一種抵制:要是大家都不生孩子,哪有下一代奴隸呢?

譯者/何黎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王篤若

來源:金融時報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