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健康養生 > 正文

感冒發燒時,為什麼不建議立即降溫,到了38.5℃才吃退燒藥?

作者:

冬春交替,萬物復甦,也是感冒、流感等病毒肆虐的季節。最近有好多人問華子,在網上看到許多服用退燒藥物導致不良反應的報導,那麼在感冒發燒的時候,如何使用退燒藥才能保證安全?

華子說,安全使用退燒藥,要掌握兩個關鍵點。第一,要掌握什麼時候服用退熱藥;第二,要選擇合適的藥物以及掌握正確的用法用量

一、人體為什麼會發熱

人體有體溫調節中樞,會保持體溫的恆定。但是在致熱物質的作用下,體溫中樞的體溫調定點會上移,就會導致人體發熱。導致發熱最常見的原因,是來自於病毒、細菌、寄生蟲等病原微生物造成的感染,這些病原微生物釋放出的各種毒素,會誘使人體前列腺素合成增多,作用於體溫調節中樞,使體溫升高。

前列腺素增多,也會造成人體的疼痛感增強。所以在感冒的時候,發熱與身體疼痛往往會同時出現,讓人非常的不舒服。我們所用的退熱藥物,作用就是抑制前列腺素合成,使身體中的前列腺素水平下降,讓體溫調定點恢復正常

二、發熱是人體有益的保護機制

1、發熱會增加免疫細胞活性

發熱會讓人感覺不舒服,所以在遇到發熱的時候,大家都想儘快地降溫。但實際上,發熱是人體有益的保護機制,尤其是在對抗病原微生物感染的時候。

人體的免疫系統,依靠白細胞、巨噬細胞等免疫細胞發揮作用。這些免疫細胞不停地在人體中穿行,在某處有病原體入侵的時候,免疫細胞就向患處運動,以消滅致病因素。在人體的發熱的時候,免疫系統會得到大幅增強,各種免疫細胞的數量以及活性都會增加。

2、體溫達到38.5℃會促進免疫細胞的運動

在通常情況下,免疫細胞的運動速度有限,需要一定時間才會趕到感染部位。但是當人體發熱到達38.5℃的時候,免疫細胞中的熱休克蛋白90(Hsp90)就會被表達到細胞膜上。與負責免疫細胞移動的整合素結合,極大加速免疫細胞的運動速度,使免疫應答更加迅速。

而且當Hsp90被成功誘導之後,即使體溫恢復正常,Hsp90的表達也可以維持約48小時。所以在發熱的時候,要讓體溫維持在38.5℃以上一段時間(大約6小時),再使用退熱藥降低體溫,就不會影響對免疫細胞的移動促進作用了。

三、降溫時的藥物選擇

正常的發熱,是人體的防禦機制,對人體有益,只有體溫達到40℃以上的超高溫時,才會對人體機能造成破壞。所以不要為了預防發熱而提前使用退熱藥,在發熱時,如果精神尚可,不妨讓體溫維持在38.5℃幾個小時後,再使用退熱藥。

退熱藥的選擇,通常使用對乙醯氨基酚與布洛芬。兩者相較而言,對乙醯氨基酚的副作用更少,不良反應更低,通常作為首選用藥。如果降溫效果不好,或是患有葡萄糖-6-磷酸脫氫酶缺乏症(即「蠶豆病」),可以用布洛芬。在使用過程中,只要按照說明書的用法與用量,不要超量服用,兩者都具有較好的安全性

兩種藥物口服都有較好的吸收,服藥後30分鐘~2小時內發揮降溫效果,不方便口服給藥者,可以採用栓劑直腸給藥。一次用藥後,需間隔4~6小時後才能再次服藥。體溫不易降低或是超高熱者,可以在醫生指導下將兩者交替服用,以獲得更好的降溫效果。

需要注意的是,很多複方感冒藥中都含有對乙醯氨基酚。所以如果服用感冒藥,一定要注意配方中是否有與退熱藥相同的成分,不要將多種複方感冒藥混服,避免用藥過量服退熱藥的同時可以進行物理降溫以輔助退熱,要穿寬鬆透氣的衣物,可以用溫水擦拭體表,但不建議用酒精或是冰塊,避免增加不適感。

總結一下,在發熱的時候,當體溫達到38.5℃時會對免疫系統產生促進作用,所以退熱藥不應過早服用。常用的兩種退熱藥,對乙醯氨基酚的安全性要大於布洛芬。退熱藥屬於非處方藥品,具有較好的安全性,可以自行購買和使用,只要按照藥品說明書用藥,不要超量服用,就不會出現嚴重的不良反應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宋雲

來源:搜狐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