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社會觀察 > 正文

2歲小悅悅離世10年了 中國變了嗎

當一個老人以如此脆弱的姿態呈現在面前,目擊者的那種淡定,甚至說冷漠,完全背離了我們對於社會道德的想像、對於人性本能的判斷。難以理解,更難以接受。

當你看到一位老年人摔倒在地,會作何反應?

你是選擇站在一旁做個看客,還是會第一時間伸出援手?

昨天,在一段監控視頻里,我看到了一些人對於這個問題的答案。

在這段時間顯示為 2021 年 7 月 27 日的視頻中,可以看到,一個貌似老年人的男性在購物付款後,走到門口突然倒地。

當時,便利店裡有牽著狗繩的女顧客,有站在收銀台的店員,還有正在搬運箱子的工人,還有一個可能在整理貨架的女店員,期間還有顧客零星進店。

可是在將近 2 分鐘裡,從視頻所顯示的情況看,卻沒有人上前去把老人扶起來,或者採取其他急救措施,甚至也沒有看到有人打電話叫救護車。

收銀員繼續在收銀,進來的顧客除了看一眼,依然繼續購物。

除了女店員上前看了一下,似乎還詢問了一兩句話,以及後來掏出手機拍照外,人們該幹麼還是幹麼,仿佛什麼事情也沒發生,並沒有一個老人躺倒在店裡。

從視頻折射出的氣氛,只有一種冷漠,至死的冷漠。

01

一個被漠視的生命

到現在為止,我都不知道這事情發生在哪裡,這位老者又是發生了什麼情況,有沒有生命危險。

我也不知道,周圍的人後來怎麼處理這事情,有沒有人打急救電話,有沒有人幫忙通知他的家人。

按照新聞學的說法,這是典型的 5W 不全的消息。讓人納悶的是,在微信群問了一圈,也沒有人知道這段視頻的背景。目前為止,更沒有看到跟這段視頻相關的報導。

就像人們對待這個突然倒地的老人一樣,似乎他壓根不存在,似乎他倒在地上只是他自己的事情。

太可怕了!

▲視頻截圖

我當然希望,這段視頻並不完整,後面的大結局是,在熱心路人的幫助下,老人得到了必要的救助。

我甚至希望這段視頻壓根就是偽造的,事實上沒有這麼一回事。

但在我的心裡,仍然充滿了驚訝、憤怒與恐懼,以及一種蒼涼的無助感。

我不知道視頻中老人暈倒的原因是什麼。按照常識,他的健康乃至生命正面臨著危險。同樣的,按照常識,邊上的人至少應該上去詢問情況。如果不懂得急救知識,那麼掏出電話打 120,也不過是舉手之勞。

救護車早來一分鐘與晚來一分鐘的區別,也許就會成為他還有沒有機會重新站起來的關鍵。

然而視頻所表現的,完全是違法常識的畫面。有人在付款、有人在搬箱子、有人似乎更關注自己的寵物狗 ……

當一個老人以如此脆弱的姿態呈現在面前,目擊者的那種淡定,甚至說冷漠,完全背離了我們對於社會道德的想像、對於人性本能的判斷。

難以理解,更難以接受。

我至今不能相信這是真的。

一位朋友看到這個視頻後說了一句," 我又開始恐人了 "。不得不說,躺在地上的老人與無動於衷的路人,構成了一幅讓人不寒而慄的畫面。

02

小悅悅的悲劇,其實不止一起

看到這段視頻,我很難不聯想到 10 年前廣東佛山小悅悅的悲劇。

2011 年 10 月 13 日下午 5 點 30 分,廣東佛山的廣佛五金城,2 歲的女孩小悅悅在過馬路時被一輛麵包車撞倒並兩次碾壓,幾分鐘後又被一輛小貨車碾壓。

在之後的 7 分鐘內,18 名路人經過事發現場,卻都選擇視而不見。最後,是一名拾荒老太陳賢妹抱起小悅悅,並找到她的家人。

類似的悲劇不止一起。前些年,有人在路過河邊時,發現了一名落水的小孩,但他並沒有伸出援手,等回家找不到兒子後,立即返回出事河道,才發現溺水的竟是自己的兒子,卻為時已晚。

▲ 7 分鐘內,小悅悅身邊經過了 18 個路人,全都選擇視而不見(圖 / 網絡)

我還親耳聽過這麼一件事。

2017 年,我的一位朋友打籃球受傷導致了腳踝骨折,走路只能拄拐,一次乘坐火車時,由於既拿著行李、背著書包,又拄著拐,行動十分不便,拐杖一不小心掉在了地上,他動彈不得。

火車站人來人往,他對幾乎每一位路過者都說了一句," 您好,能麻煩您幫我把拐杖撿起來嗎?我實在蹲不下 "。

直到 5 分鐘後,一位老阿姨才幫了他,並且幫他拿著行李,帶他去候車室休息。這之前,上百人將其視作空氣。

他至今都想不明白,幫一把,真的就這麼難嗎?

2014 年春節聯歡晚會,關於應不應該扶起摔倒在地的老人的小品《扶不扶》在全國引起了一場關於人性、道德的大討論。

但有沒有人想過,這樣一個議題本身就是偽命題。

何時,人性本身的同情與善良、舉手之勞的互助互愛,竟然成為了博弈的算計,辯論的話題。有人說 " 不想給自己找麻煩 ",但這個世界真的因此變得更加輕鬆,還是更讓人疲憊?

03

不要低估 " 平庸之惡 "

小悅悅事件已經過去了 10 年,當年討論的傳統道德滑坡、價值觀紊亂、行為失范等問題解決了嗎?" 看客心態 " 為何仍在挑戰我們的道德底線?

" 老人倒地扶不扶 " 的話題討論中,也有人說是擔心被訛詐。網上的段子 " 老人扶一扶,奔馳變單車 ",生動揭示了這種心態。

有人用心理學上的 " 旁觀者效應 " 來解釋,大意就是若現場還有其他人,旁觀者的責任意識就會減弱,希望他人承擔責任,簡單來說,就是自己不想出力,想 " 甩鍋 " 給別人。

▲圖 / 圖蟲創意

這樣的解釋或許有道理,其導致的結果卻可能是一種公共悲劇。哲學中有這樣一個觀點,平庸也會造成很嚴重的犯罪。哲學家阿倫特稱之為 " 平庸的惡 "。

在當下原子化、碎片化的社會語境之下,每一名個體只有保持整體的責任感,社會道德體系與文明機制才能得以充分運轉。

" 看客心態 " 也折射出社會轉型期人類價值觀、道德觀、文化觀的消解與重構,人們更習慣於追求個人利益最大化,而把 " 道德鐵律 " 置於了較後的優先級。

類似事件在國外也有發生。

數年前,美國哈特福德市一位 78 歲的老人被兩輛車碾過,隨後,9 輛車駛過其身旁,沒人停下救助,諸多路人也無動於衷。此事引發當地 " 尋找靈魂 " 的大辯論,有學者通過實驗發現,在小鎮熟人社會,人們扶危救難的機率,遠高於城市的 " 陌生人社會 "。

今天的中國,城鎮化高速發展," 熟人社會 " 向 " 陌生人社會 " 的轉化必然伴隨著倫理的困惑與重塑,這個過程中,一套更注重自我保護而非互幫互助,更加隱喻利己而非利他的 " 陌生人倫理 ",逐漸成為新的生活秩序。

但是,人們過度的防範意識拉低了社會的信任標準、加大了社會運作成本,導致道德的大潰敗。

▲廣州市學生慈善義演(圖 / 圖蟲創意)

道德的 " 回歸 " 也許需要很長一段時間,但不能停下腳步。

何為道德?也許很難下一個定義,但在類似事件中,道德便是個體的自我意識與選擇能力,以及對於善的追求。

真的希望,在視頻的某個角落,有人為這位老人撥打了急救電話,如今他已經脫離了危險。也希望有媒體人看到這段視頻後,不是選擇關閉,而是去採訪和追問,搞清楚這到底是怎麼回事。

10 年前,小悅悅最終等到了 " 拾荒奶奶 " 陳賢妹,陳奶奶也受政府之邀得以在養老院安度晚年。

" 善有善報 " 的故事總是令人嚮往,我也相信善良的基因將永遠存在於我們的世界。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李華

來源:冰川思享號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