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健康養生 > 正文

夫妻倆每天跑步,一個說「養骨」一個說「傷骨」,這是怎麼回事?

袁阿姨手中織著毛線,看到老伴穿了一身運動裝走出臥室,她知道又到了每天跑步的時候。「跟你說老了要多休息,你怎麼就是不聽,那老胳膊老腿能經得住你這樣折騰嗎?」蔡叔叔聽了笑笑:「這跑步只有好處沒有壞處,走吧,跟我一起跑步去!」袁阿姨不肯去,她還是覺得50歲以後靜養,每天坐在家裡織毛線看電視就挺不錯的。

蔡叔叔不放棄,又跟袁阿姨說了很多跑步的好處,還說自己堅持跑步以後都變年輕了,好說歹說才把袁阿姨說動了,穿上運動鞋一起出門跑步去了。其實袁阿姨也有點想鍛鍊身體,她絕經後身體就開始發胖了,五年時間長胖了20斤,雖然嘴上不說,但是心裡也挺急的。就這樣,袁阿姨和蔡叔叔兩人開始了跑步鍛鍊,這麼一跑就是3個月。

其實他們的想法也符合現在很多中年人的想法,一方認為跑步對身體好,堅持鍛鍊有養生、養骨的作用,另一方則認為到了這個歲數就要「少動動,別折騰」,靜養才是養骨,運動過度反而會傷骨。到底誰是對的,誰是錯的,接著往下看。

三個月後,袁阿姨非常生氣地來到骨科門診,說都怪家裡的老頭子非拉著自己跑步,雖然瘦了幾斤,但是現在膝蓋疼得厲害。蔡叔叔說是袁阿姨太嬌氣了,自己跑了很多年也沒覺得膝蓋疼,相反走路還很有力氣,這都是得益於跑步。我擺擺手,讓他們先別吵,兩個人都有一定道理。

50歲以後每天堅持跑步,對身體是好是壞其實要分情況

第一種情況是你身體素質不錯,平時一直有運動的習慣,並且關節各個部位很好,沒有炎症也沒有疼痛,這種情況下適當跑步是有益的,能強健骨骼和肌肉,讓關節更靈活。蔡叔叔就屬於這樣的情況,他年輕時是體育老師,有一定基礎,而且身材勻稱,對他而言跑步沒有負擔,所以他說跑步能「養骨」。

第二種情況是身體素質一般,體重基數大,平時很少運動,關節偶爾疼痛或有輕微炎症,這種情況下跑步如果沒有掌握正確的方法,就可能帶來傷害。袁阿姨身高158厘米,體重160斤,屬於中度肥胖,年輕時膝蓋還受過傷,每天跑5公里顯然超出關節承受能力,時間久了膝蓋難免會疼,所以她才說「傷骨」。

不恰當的跑步方式,對身體有害無益

袁阿姨絕經5年,體內的激素水平有所下降,連帶著鈣質吸收也受到影響,骨密度不能和蔡叔叔相提並論,再加上早年受過傷,若是運動強度太大、頻率太高,更容易出現腿疼、骨折的現象。在每天的鍛鍊中,關節不停磨損,軟骨進一步退化,又沒有適當地休息,這才導致關節罷工。

而且很多人在跑步中不知道如何跑步,什麼都沒做就衝出去了,每次腳掌落地硬邦邦的,跑步了一會就感覺腿抬不起來了。這樣是不是說明身體不適合跑步應該靜養呢?當然不是,因為久坐不動發生關節炎的概率更高,人的關節就像齒輪,經常使用潤滑才會越來越靈活,要是長時間堆在倉庫里,遲早有一天生鏽。

50歲以後想跑步,「冷天跑步法」可能更合適

秋天的早晨還是比較冷的,中老年人要預防心血管疾病突發,最好在溫度升高一點後再跑步,比如說8點鐘以後,不要在天還蒙蒙亮的時候就出去跑步,另外,雨天、霧天不宜跑步,應在家中休息。

秋天溫度有所降低,出來跑步的時候穿得比較少,肌肉和血管還沒有完全適應,所以要先把身體活動一下,壓壓腿、伸伸腰、原地慢跑兩分鐘,身體進入狀態了再跑步

跑步的時候少張嘴,避免把冷空氣吸入肺中引起咳嗽和咽痛,應用鼻子呼吸,調整自己的呼吸頻率,不要跑得太快。咽喉乾燥的時候要及時補充,休息幾分鐘再接著跑。

50歲以後跑步的重點是增加柔韌性,減緩肌肉流失速度,促進腹部脂肪消耗,除了跑步,還可以快走、瑜伽、波速球,儘量刺激腰背、臀部、腹部的肌肉,鍛鍊身體肌肉的延展性。

中老年人有養生保健的想法很好,但是要學會掌握正確的方法,根據自身情況來,跑步可以,但是不能給關節太大的壓力,尤其是沒有運動基礎的人,更不能盲目跑步,另外,在平時的生活中還要減少1/3的飯量控制體重,減少蹲和跪,積極保護膝蓋關節。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王和

來源:民福康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