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北美新聞 > 正文

沒法吃:美速食店8成餐點含塑化劑 這個含量最高

美國近日新研究指出,速食店的各項餐點中多數驗出內含苯二甲基酯類塑化劑(phthalates),其中還有86%含有DnBP(鄰苯二甲酸二丁酯),暴露劑量過高可能會導致生殖器異常、兒童學習障礙等症狀,引起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關注。

美國近日新研究指出,速食店的各項餐點中多數驗出內含苯二甲基酯類塑化劑(phthalates),其中還有86%含有DnBP(鄰苯二甲酸二丁酯),暴露劑量過高可能會導致生殖器異常、兒童學習障礙等症狀,引起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關注。

根據《今日醫學新聞》報導,該研究27日刊登於《暴露科學與環境流行病學雜誌》,內容指出,喬治華盛頓大學(GWU)的研究團隊從不同速食店買進64種餐點,包括漢堡、薯條、雞塊、雞肉卷等,發現其中有超過8成樣本含有DnBP,86%含有DEHT(對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另有約7成含有DEHP(鄰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而雞肉卷、漢堡等含肉製品的DnBP含量最高,雞肉卷DEHT含量又比漢堡高得多。

研究指出,DnBP及DEHP都是具生殖毒性的環境荷爾蒙,暴露劑量過高恐怕造成生直器官異常、肝臟或甲狀腺疾病,甚或導致兒童學習障礙,而DEHT則是一種塑化劑替代品,雖然尚未證實對人體有害,但實際上對健康及環境的影響仍有待觀察。

研究提到,其中一間速食店的漢堡中被驗出另一種塑化劑替代品DINCH,該廚房的塑膠手套也有相同成分,推測食物中的塑化劑來源之一,可能是員工在處理食材時戴著手套,而漢堡、卷餅類餐點更需要人工製作,也可能就是因此DEHT含量比薯條還高。但也有些餐廳的食品中含有DnBP、DEHP,手套中卻未驗出,顯示在食品供應鏈中,還有其他步驟暴露了塑化劑。

參與研究的喬治華盛頓大學公衛教授佐塔(Ami Zota)表示,在弱勢社區(低收入戶、有色人種等)有更密集的速食店,當地民眾較難攝取到健康的蔬果,需要更多研究討論是否他們更容易吃進有害物質。佐塔先前提及,在家料理的民眾體內含有較低永久性化學物質,推測是因在家煮飯時比較不會戴塑膠手套,或使用塑膠包裝食物。

雖然研究驗出的塑化劑數值都未超過FDA的標準,不過FDA仍對此表示,會對該研究進行討論並做為科學證據之一,如果確定添加物的危害性,可能會將使用許可撤銷。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李韻

來源:ETtoday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