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人物 > 正文

范曾悼妻遭嘲:「國寶級藝術家」的愛情不能細看

范曾有多頂級呢,他曾兩度成為中國「最貴在世國寶藝術家」。梧桐半死清霜後,頭白鴛鴦失伴飛,這本來是世間最悲傷的事,沒想到卻因為一篇訃告引來了群嘲。

繼「潘嘎之交」後,沉寂許久的網際網路又造出一個新成語「范曾悼妻」。主人公還是一位藝術家,比潘長江老師的腕兒都大。

前幾天,中國頂級書畫大師範曾的妻子楠莉去世。

范曾有多頂級呢,他曾兩度成為中國「最貴在世國寶藝術家」。

梧桐半死清霜後,頭白鴛鴦失伴飛,這本來是世間最悲傷的事,沒想到卻因為一篇訃告引來了群嘲。

在這篇299字的訃告裡,范曾先是用兩句話敘述了妻子去世的時間和年齡。隨後就濃墨重彩,感激妻子40年來對自己的支持。怎麼支持的呢?

「不求名利,克己奉公,熱心慈善事業,凡我所奉獻的書、畫作品,她皆欣然取出,其中有她陪同我畫了200張畫捐獻給南開大學建東方藝術大樓。」

不得不說,這確實是極好的行為,但總感覺哪個地方不對。五個字來說,就是有人在搶戲,接下來他又講道:

「捐獻作品還包括鈐有她收藏印的精心之作,略無吝嗇,據榮寶齋價達60億,而於公益捐獻款項,亦皆楠莉從積蓄中取出,因為我是全國納稅模範,所以她所有捐款皆是稅後收入。」

60億、全國納稅模範,這些重磅的數據和頭銜,足以閃瞎群眾的雙眼。這麼幾段文字下來,都占據訃告一半內容了,誰還能分清主角和配角。

有網友看後嘆為觀止:「看不出絲毫真情,借盛讚楠莉的慈善公益之舉,字裡行間都是在抬舉自己。好容易從金錢說回對逝者的懷念,全是套話。」

一時之間,「范曾悼妻」成為了網絡新成語。誰能夠想到,在悼亡這種嚴肅的場合,還能夠不動聲色地搶戲。

范曾與妻子楠莉

僅憑一篇訃告,范曾大師就受到了排山倒海的嘲笑,是不是被冤枉了呢?難道他在寫文的時候真是毫無感情?

我們無法猜測他人的心理,但可以從過往的經歷中拼湊出答案。

范曾大師是一位絕世的天才,但對待恩師、對待朋友、對待感情,都有些一言難盡。

比如逝者楠莉,就很好地反映了後兩個問題。她是范曾的第三任妻子,而她的前夫與范曾是好友。

1938年,范曾出生於江蘇南通的文學世家。不幸趕上了戰亂,幸運的是他的智商滿點。

年僅4歲,他就參加了南通兒童智力比賽,不僅能誦《木蘭辭》《岳陽樓記》,還創作了一首短詩,驚艷四座,被評為特等獎第一名。

上學之後,他更是品學兼優,獲得了諸多嘉獎,在繪畫領域尤為卓絕。13歲就加入南通市美協,成為了小有名氣的「南通三小畫家」之一。

1957年,19歲的范曾從南開大學轉入了中央美術學院美術史系,半年後又轉入中國畫系,開設了書畫專欄。

《教父》中說得好:「花半秒鐘就看透事物本質的人,和花一輩子都看不清事物本質的人,註定是截然不同的命運。」

同樣的,天才和普通人的命運也截然不同。他就像修真小說中的男主,各種開掛,所向披靡。許多書本上的大師,都是搶著教導他的老師。

在美院中國畫系,他遇到了蔣兆和、李苦禪、李可染等頂級畫家,這三位大師帶給了他最深的影響。少華風華,志向高遠,采眾家之所長的他,贏得了李苦禪、李可染的傾心讚賞。

臨近畢業時,他畫了一幅《文姬歸漢》,郭沫若很是欣賞,題了首長詩。

畢業後他又跟隨另一位文壇大佬沈從文當助手,為《中國古代服飾研究》畫插圖。兩人結下了很深的交情,沈從文還努力幫他調動工作。

與善人交,如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即與之化矣。在經過多年的錘鍊後,他的畫技日趨精湛。

1971年,33歲的他隨手畫了幅《韓非子像》,風韻俱佳,完美契合了人們心中韓非的形象,被公認為經典。

從此之後,韓非子的形象被定型,印在了中國學生的腦子裡。范曾的路也越走越寬,成長為畫壇的一代崑崙。

齊白石曾說過:「學我者生,似我者亡。」范曾的厲害之處正在於此,他跳出了前輩的身影,引領了全新的風格。

他認為畫作應該回歸古典與自然,於是高舉「新古典主義」大旗,創造了「以詩為魂、以書為骨」的美學原則。

[page]古往今來,能在一個領域開闢宇宙者,都是大宗師的級別,他也因此被日本譽為「近代中國十大畫家之一」。

他的畫作,被珍藏在世界各國的美術館和博物館,也在市場上極受追捧。1997年,他的作品《八仙圖鏡心》,拍出了6900萬元的天價。

2012年,他更是以上一年度9.4億元的作品成交總額,高居「胡潤中國藝術榜」第一名,蟬聯了「最貴在世國寶藝術家」的頭銜。沒錯,2011年他也排第一。

但這樣一位引領風騷的大師,卻受到了眾多名士的批評。

狂人李敖說他的畫乍看不錯,但看多了覺得千篇一律。收藏家郭慶祥則在文章中,不點名地批評他「自我吹噓」和「過度包裝」。

最重要的恩師之一李苦禪,被他氣得斷絕關係,在辭世前說「沒有范曾這個學生,子系中山狼,得志變猖狂。」

李苦禪

李苦禪憤怒的原因眾說紛紜,但從另一人身上可以窺見原因。

文壇大佬沈從文晚年遭遇「文革」,揭發他最多的竟是當年的助手范曾。當時十大罪狀就能讓人聲名墮地,范曾卻寫了沈從文幾百條罪狀。

另一件讓沈從文耿耿於懷的是,他有次看到范曾畫的屈原像服飾上有些錯誤,便善意地講了出來。沒想到范曾指著沈從文說道:「你那套過時了,收起你那套。我這是中央批准的,你靠邊吧。」

沈從文比范曾大了36歲,遭遇如此羞辱後氣得眼睛通紅。他自認一輩子沒講過別人壞話,但那次實在沒忍住,硬是走了一個多小時的路,到朋友家訴說遭遇。

「我今天不講,會憋死的。好心帶他,不認人。」

由此可見,伴隨著名氣和地位的上升,他的心態不斷膨脹,最終傷害了不少人。而他在感情上,更是有曹賊之好,竟然將目標鎖定在了好友的妻子身上。

范曾大師共有3段婚姻,但愛情來得相當晚。由於過於沉迷書畫,直到23歲才開始約會。

女孩名叫林岫,比范曾小了7歲,是一位書法家,畢業於南開大學。陷入初戀的范曾愛得相當深情,婚後更是相敬如賓、鸞鳳和鳴。

兩個藝術家走到一起,外人皆以為天造地設。結果相處5年之後,兩人愛情的燃料燒盡,只留下痛苦的灰燼。

正當他無限痛苦和迷惘的時候,另一個女人邊寶華翩然而至。她與范曾是同學,早在中央美術學院上學的時候,就對才情非凡的范曾心生愛慕。

可惜才子多狂,當時他的眼裡就沒有女人,還調侃邊寶華是「蘿蔔白薯」。但經歷愛情的幻滅,又面臨落魄的生活,邊寶華的出現給他帶來了很大激勵。

范曾心生感激,於是走進婚姻的殿堂。但感激的保存期限有多久呢,又哪裡能夠比得上「真愛」?

那時的范曾非常貧窮,幸虧好友須某時常接濟。有次他生病住院,須某夫婦經常去照顧,相當夠朋友!

豈料范曾看上了須某的妻子,感覺遇到了真愛。在他的眼裡,這位婦人如春梅綻雪,秋蕙披霜。兩人越聊越投緣,終于越過了禁線。

楠莉

須某知情後大怒,與妻子解除了婚約。范曾也再次離婚,迎娶了這位婦人。兩人共赴天涯採摘浪漫,一路從青絲到白髮,度過了往後餘生的40餘年。

這位婦人名叫張桂雲,後來改名為「楠莉」,正是范曾深情悼念的亡妻。

范曾大師曾把畫家分為九品,最低的是負三品,最高的是六品。但實際上五品就已經是頂尖,因為六品被稱為魔鬼,從未看到過。五品謂之巨匠,500年才出一位。

有人問他屬於幾品,他自評道:坐四望五,以待來日。不得不說,大師相當自信,他也確實有驕傲的資本。

2021年,83歲的他仍以上一年度1.35億的作品成交總額,高居「胡潤中國藝術榜」第六名,堪稱寶刀不老。

這些年來,他的慈善事跡也屢登報導。「非典」時捐了50萬,汶川地震時捐了1000萬,玉樹地震又捐了1000萬……

他捐出的書畫作品就更多了,據榮寶齋估算:僅1980—2009年間,范曾所捐贈祖國各地書畫價值5億3000萬元。如果算到現在的話,說不定真有訃告中所講的60億。

單純就悼妻事件而言,並不值得過多地批判。但合上他人生的書本,心情真是五味雜陳。

文壇泰斗錢鍾書曾經評價他:「畫品居上之上,化人現身外身。」

他就像是蜂窩煤,黑乎乎的有很多漏洞,但又實實在在地為社會做出了貢獻。在書畫和慈善領域,都留下了雄渾偉岸的身影。

像范曾這樣的大師,我們就姑且遠觀吧。畢竟對於某些人來說,細看是一種殘忍。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李韻

來源:世界華人周刊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