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存照 > 正文

城管使驅將惜不得 你不知道的南通外包

農村的老大爺是沒有養老保險的,手停口停的。賣甘蔗掙的錢,就是他那一點點的收入。所以當一幫城管的人行雲流水般搶走老大爺一車甘蔗時,老大爺難受的連話都說不出來,只能難受的本能的啊啊啊啊的叫,真的非常讓人難受。一車甘蔗,百餘斤,城管使驅將惜不得。

看的很感傷,很多人不一定懂的那種。

老大爺賣的甘蔗一看就是南通本地的青皮甘蔗。現在市場大多賣的是這種紅皮甘蔗,都是南方大規模甘蔗種植園出來的,雖然很甜,但是需要削皮。而青皮甘蔗都是本地農民小規模種植的。我熟悉種植青皮甘蔗的每一道工序:甘蔗要留種,然後放在暖棚里,長出芽,然後移種到大田裡。然後交農家肥,然後需要澆水,還要在生長的過程中需要剝甘蔗葉子。甘蔗的葉子都是刺,不做防護扎的非常疼。而且夏天來了,還要防止倒伏。倒伏的甘蔗賣相不好。然後才是秋天的收穫。一般農家甘蔗吃不完,就會挖一個甘蔗田(深坑),然後把甘蔗埋在坑裡。防止凍壞,凍壞的甘蔗(醉)是沒法吃的。

特別佩服那些能把甘蔗種的像一根毛竹的老農,特別不容易。我有個鄰居就是一個種甘蔗的好手。所以我對種甘蔗的流程特別熟悉。

疫情前每年我回老家的時候,都會在路邊停一下,買上幾根甘蔗回去慢慢享受。

這位老大爺這一車甘蔗,從種下甘蔗節到騎車出來賣,每根甘蔗都是老大爺的心血和汗水。

老大爺這麼大年紀了,沒啥收入,種點甘蔗賣點錢真的不容易啊!

農村的老大爺是沒有養老保險的,手停口停的。賣甘蔗掙的錢,就是他那一點點的收入。

所以當一幫城管的人行雲流水般搶走老大爺一車甘蔗時,老大爺難受的連話都說不出來,只能難受的本能的啊啊啊啊的叫,真的非常讓人難受。

一車甘蔗,百餘斤,城管使驅將惜不得。

第三方保全公司的背後

南通曆來是媒體中存在感極低的城市,但是今年9月份,12月份連續出了兩次城管相關的大輿情。

背後是當地自治傳統的瓦解。而這個背後是老齡化,空心化,城市化。

老齡化,空心化啥樣的?

很多人對農村老齡化,空心化沒啥概念。

我舉個簡單的例子,南通本地人死了,白事叫吃素飯。(流水席)。基本上都是左鄰右舍幫忙料理後事。做飯的做飯,記帳的記帳。

現在的情況是,一幫六十歲,七十多歲的人給八十九十歲的人辦喪事。除了本家基本上看不到年輕人了。等這幫老人死完,本地農村基本上沒人了。

誰讓南通是計劃生育模範呢。這就是南通本地的現狀。

另外一方面,就是快速的城市化。

上海新機場落定在海門,炒作了好多年的北上海概念終於落地了。

南通很多縣城的房價已經是15000-20000以上了。而且已經好多年這個價格了。

而且在過去幾年建了大量的房子。整個縣城像攤麵餅一樣攤開。這也帶來一個巨大的悖論就是,人越生越少,房越蓋越多。

城市化了,就需要所謂的市容管理。

但是本地的年輕人都是內卷之王。要麼讀書好,去了北上廣深,走向世界。要麼回去搞建築。南通x建在全國都很有名。要麼出去做生意。

願意當城管的本地年輕人,幾乎沒有。。這也是南通將城管服務外包的一個根本原因。

而老人,基本上被困在了農村。沒有文化,沒有技術也去不到哪裡了。六十歲以上,去工地燒飯都不要了。

無論是南通的輿情還是海門的輿情,但凡是本地人城管只要不是戇徒,一般不會幹這事。畢竟都是本地人,很容易沾親帶故。敢這麼幹,小百爺種被人罵死。而且那邊人屬於叉著腰跟你掰扯半天也不會跟你動手的。

老人的甘蔗退了回來。但是更多的賣甘蔗的老鄉呢,更多賣橘子,賣草莓的呢?解決方案,必須要規則化,長期化。

他們都不是專業賣這些的,都是一些季節性的產品。你讓他辦營業執照,固定場所都是不現實的。他們這樣賣了幾十年了,只要不顧意製造大量垃圾,再賣幾十年又何妨?

ps,今年南通幾個建築公司很難。南通一建破產了,南通三建也破產了,幾百億敞口。聽說南通二建也受恆大影響很大了。大家日子都不好過。執政一方,多想辦法幫本地公司搞欠款去。否則後面就業問題是個大問題。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江一

來源:雷尼爾雪山2021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