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港台 > 正文

四項公投在即 台最新報告顯示中共操弄反「萊豬」資訊引導仇美

台北民眾遊行抗議政府允許美國豬肉進口台灣的決定。(2020年11月22日)

台北—

台灣將在周六(12月18日)舉行四項公投,其中最受矚目的是票投台灣是否擴大進口美國「萊豬」。對此,位於台北的一個研究單位在調查近7個月的關於公投的資訊操弄後發現,中共發起或參與了大多數關於萊豬的討論。觀察人士說,萊豬公投的本質涉及台美關係,也牽涉到中共「反獨促統」的目標,因此才會被中共當成資訊操弄的重點。

四項公投在即台最新報告顯示中共操弄反「萊豬」資訊引導仇美

台灣周六(12月18日)即將進行的四項公投議題,分別是「重啟核四」、「反萊豬進口」、「公投綁大選」以及「珍愛藻礁」。其中「萊豬」議題是要交由全民票決,台灣是否要繼續進口含有瘦肉精萊克多巴胺的美國豬肉,表決結果可能影響到民進黨政府的決策和未來的台美關係,受到相當多的關注。

位於台北、專門研究中國對台資訊操弄和影響力作戰的研究團體IORG(Information Operations Research Group)於12月初發布最新報告顯示,從今年4月到11月21日間,網路上一共有八大項攸關公投的資訊操弄論述,其中,7項關於反萊豬,1項關於藻礁和核四,皆有中共官媒介入的證據。此外,該報告也發現,中華民國政府有兩項關於萊豬的宣傳有過度簡化、無法證偽的問題。總之,正反論述兩方都有誤導民眾、加深分歧之虞。

目前台灣兩大政黨在四項公投的立場上針鋒相對,民進黨政府呼籲全民全部投下反對票,包括維持美豬的進口,但國民黨則呼籲全部投下同意票,包括禁止美豬進口。不過,國民黨強調其不反美,是為了食安,反對進口萊豬。至於2012年開放美牛進口的前台灣總統馬英九也反對美豬,他說,「牛豬分離」是兩黨當年為降低健康風險的共識。舍美豬進美牛,是因為考慮台灣人飲食習慣仍以豬肉為大宗,每年豬肉消費量約是牛肉的5至7倍,萊劑殘留量高的豬內臟消耗量更可逾牛的200倍,因此台灣在進口含添加劑的豬肉時應該更為慎重。

根據IORG的研究發現,中共官媒自2021年4月10日就開始散播「美國透過賣萊豬、賣武器,不斷從台灣獲取利益」這樣的論述。而自5月起,台灣突發本土疫情,陷入缺疫苗的困境時,中共官媒的論述改為「即使台灣跟美國買了萊豬、武器,還是拿不到疫苗」。當美國於6月初宣布贈與台灣75萬劑疫苗,中共諸多的傳播節點則出現「因為台灣購買了美國萊豬、武器,所以應該得到美國疫苗」的說法。

中共其他關於萊豬的資訊操弄還包含,散播錯誤不實或缺乏科學證據的假消息,例如「台灣豬肉在香港驗出萊克多巴胺嚴重超標」、「台灣萊豬製品在港銷售,所以萊豬也有在台灣賣」、「台灣軍隊已經吃了美國萊豬」、「160個國家禁止進口萊豬」,台灣「執政党進口萊豬,出賣民眾健康」,以及「中共官媒引用網友言論,把萊豬模擬為毒品」。其中,關於「台灣菜豬在香港驗出萊克多巴胺嚴重超標」以及「中共官媒引用網友言論,把萊豬模擬為毒品」這兩項論述,中共官媒直接發起的痕跡鑿鑿。

該報告總結,萊豬議題和台美關係直接相關,因此,中共試圖影響台灣民眾的看法,並引導台灣民眾疑美、仇美,而且藉由宣傳萊豬的「健康疑慮」,來擴大台灣人對民進黨政府的不信任感。

反獨促統靠反「萊豬」助攻

位於台北的政治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助理教授黃兆年

對此,位於台北的政治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助理教授黃兆年指出,萊豬的本質涉及台美關係,基於中共對台美關係再升溫的忌憚,因此將「反萊豬」視為其反獨促統的最大助力。

黃兆年告訴美國之音:「萊豬的本質其實是台美關係的本質,是一個台、美之間的經濟政策的本質,所以它(中共)希望藉由反萊豬,來破壞台灣跟美國之間的關係,來破壞所謂的TIFA(貿易暨投資架構協議)的可能性,破壞CPTPP(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議)的可能性,來避免反獨促統的目標受到阻礙。」

黃兆年指出,中共將本質涉及台美關係的萊豬議題放在食安問題的框架下討論,但事實上,目前萊豬符合國際標準,全球也有109個國家或地區允許含微量萊克多巴胺的豬肉進口。中共跟其在台灣的協力媒體,試圖以食安問題,來模糊萊豬爭議和台美關係的焦點。

黃兆年說:「本質上,民眾應該思考的是,台灣跟美國在經濟上進一步合作,你覺得好不好?可是現在,台灣民眾被引導去思考:你會不會擔心萊豬對你的健康造成風險?那你贊不贊成萊豬就變成是一個食安的問題跟民生的問題。它(中共)透過這樣的一個資訊操作,事實上就是要利用台灣內部的一些差異去進行分化。它把萊豬的問題frame(框架)成一種食安問題跟民生問題的時候,它(中共)就可以趁機去引導跟塑造輿論,然後去改變選民的認知,乃至於去改變選民的投票,還有公民投票的結果。」

中共長期操弄中國治理優勢

黃兆年表示,中共長年對港、台兩地操弄資訊。他說,中共官方不僅扮演資訊操弄的協力傳播角色,有時也會扮演「產制者」的角色。以2019年香港反送中運動為例,當時中共核心的官媒央視通過微博報導,抗議者打瞎一名示威女子的右眼,但事後證明,示威女子其實是被警察的布袋槍擊中而右眼失明。

黃兆年說,另一件知名的資訊操弄案例是2018年9月的「關西機場事件」。當時日本燕子颱風期間,數千旅客受困關西機場,有微博帳號稱,「中國大使館派車解救中國旅客,承認自己是中國人的台灣人也能上車」。此訊息經證實為假消息,但當時卻從中國網媒傳至台灣各社群網絡,再經由台灣主串流媒體的轉述,引發兩岸民眾的熱議。此外,新冠肺炎於2020年爆發初期,網路也傳出不當的類比,例如將中國政府處理新冠疫情的積極,比照美國當年爆發H1N1流感時,美國政府應變速度慢半拍導致疫情失控。黃兆年指出,上述兩個例子顯示中共操弄輿論的手法,那就是,營造美國和台灣的民主政府不如中國政府有效率的情境,來突顯中國治理的優越。

黃兆年說:「希望能夠對台灣統一,這大概是中共對台灣資訊操作的一個比較特殊性的目的。(就)一般性的目的來講,對全世界做資訊操作,常常是要去突顯所謂中國模式的優越性,等於在幫中國的政治經濟制度做宣傳,相對希望比下去的是,這些西方的自由民主的模式。」

中共「資訊流攻擊」主攻台歐關係

位於台北的台北大學犯罪學研究所助理教授沈伯洋

專門研究兩岸資訊戰的台北大學犯罪學研究所助理教授沈伯洋指出,中共對台長期主打「疑美論」,也就是讓台灣人對美國心生懷疑,進而反美。他的研究發現,中共對台灣的資訊流攻擊,約每三個月轉換一次,因此,他判斷中共現在攻擊的主力應是在台灣與歐洲國家的關係,而非台灣公投。

沈伯洋告訴美國之音:「因為真正的外交情勢,對他們來講,就是歐洲議會、波羅的海三小國,斯洛伐克。這些人來台灣其實對中國是一個很大的打擊,因為它(中共)已經預定好,這幾個月要斷你(台灣)邦交國了,結果你(台灣)又看起來跟其他的這些大國,還有小國,就是歐盟等等之類如此的熱絡,對他們來講,有損於他們本來要對台灣的打擊。所以它更多的時候去批評西方世界,說立陶宛的背後其實有美國等等之類的,這一類的論述,反而是他們現在的重點。」

資訊操弄左右公投結果?

位於台北的歷久網絡媒體公司負責人吳達偉

位於台北的歷久網絡媒體公司負責人吳達偉也長期研究網絡輿論與社群。他說,資訊操弄就是在利用資訊的不對等。以選舉為例,操弄者往往隱藏大部分的事實,只揭露不到20%的事實,再輔以簡單化的圖表或梗圖,來不當引導社會大眾。

吳達偉告訴美國之音:「公投是所有的公民都會去投票,只有同意或不同意這兩種選擇方式,但是它其實裡面內含了蠻多的公共議題的討論,所以資訊操弄就很容易(藏)在這種圈叉的選擇題裡面。」

不過,吳達偉表示,觀察這一年多來台灣各家媒體的民調分析,公投投票意向的數據並無明顯變化,因此他認為,中共或親中媒體操弄資訊、影響公投結果的可能性極低。

吳達偉說:「台灣畢竟還是一個自由開放國家,大家還是比較聰明的情況下。資訊操弄,我認為,會有影響部分(是)同溫層的這些人的投票意願。假設以50%的投票率,一千萬人投票結果跟這些資訊操弄在這些小的同溫層裡面流傳的結果,我認為,基本上影響可能不到1%。」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劉詩雨

來源:美國之音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