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世界文化 > 正文

莫里哀,四百年無國界

作者:

Charles Le Brun所作「莫里哀畫像」前擠滿遊客,攝於2017年德國Gotha的Ducal博物館。

他是法國戲劇的化身,他是法語的代言人,他是全世界閱讀量最多,演繹次數也最多的法語作家…繼2021年的拿破崙辭世兩百周年系列節目後,法國國際廣播電台的各個語部攜手世界,在2022年共慶莫里哀誕辰四百周年。

他是國王的朋友,也是人民的朋友:4個世紀的風雨絲毫不減莫里哀給法國帶來的國家榮耀。他的名字經過時間的洗禮,反而更加熠熠生輝。他對那個時代強人強權,偽善者,荒誕者,珍貴人格的描述,其作品裡諷刺的幽默感,對自由的渴望,對暴政暴力的反抗,直到如今依舊不失風采。隨著莫里哀誕辰400周年帷幕的徐徐拉開,法國眾多文藝活動可供愛好者們飽覽。展覽「莫里哀,國家榮耀的誕生」從2022年1月15日至4月17日,在凡爾賽Espace Richaud展覽近200件圍繞偉人傳奇的締造、重溫神話的作品。緊隨其後的是凡爾賽市其它的慶祝活動:5月莫里哀雕像落成典禮,6月莫里哀節,莫里哀無國界座談會等。另外,「莫里哀,從雜技演員到宮廷寵兒」,「莫里哀,國家榮耀的誕生」,「M代表莫里哀」,「莫里哀的世界」,「莫里哀:理察威爾伯完整版翻譯」,「莫里哀的愛情詞典」,「巴黎的莫里哀」,「莫里哀先生的小說」等文學作品也琳琅滿目。

為了抹去霧氣,更加清晰地看到莫里哀的樣貌,我們請到了法國赫赫有名的莫里哀研究專家Martial Poirson教授,一探莫里哀,即讓·巴蒂斯特·波克蘭(Jean Baptiste Poquelin)的世界,以及他普世華麗的遺產。Martial Poirson教授表示:「莫里哀不僅是法國精神的化身,他也大概是那個時代唯一的集劇作家,喜劇演員,宮廷人物於一身的傳奇人物。他兼具多重角色,因此在戲劇創作和演繹時可以突破壁壘,找到最佳的呈現形式。此外他的喜劇從最惹人笑的鬧劇到莊嚴乃至帶有悲劇色彩的元素,豐富至極。在創作人物形象時,莫里哀在全法各地演出的經歷和與形形色色人物的際遇給了他極大的素材空間,以至於喜劇對社會,人性特徵化的寫照,在莫里哀時期達到了一個巔峰。莫里哀的作品因對權力和掌控的描述,在世界多國產生廣泛迴響,他的作品是人性的,因此是無國界的,普世的。無論是在婚姻里,還是在政治里,世界各國對父權,暴政的思索和反抗,使得莫里哀的作品大受歡迎。此外,莫里哀作品引發的笑聲,是充滿人情味的理解之笑,而非看低之笑或者貶損之笑,哪怕舞台人物有各種各樣的缺點。看中人性,充滿人情,這也是莫里哀作品普世化的一個重要因素」。

法國的莫里哀,世界的莫里哀

莫里哀的遺產是全球性的,世界多國對其作品的編譯和演繹,演繹很好地彰顯了這一點。6月9日至10日在凡爾賽矩形的「莫里哀無國界」研討會讓我們有機會從多文化的視角理解世界的莫里哀,而在這之前,首先看一看法國國際廣播電台眾多語部對他的解讀。

首先是非洲國家:事實上,莫里哀是通過中東地區進入的馬格里布國家,1850年左右,黎巴嫩人的譯作通過埃及劇團的演出進入了突尼西亞,阿爾及利亞,然後抵達摩洛哥。在法語區殖民地國家對宗主國文化的接納,以及非洲北部國家父權社會的構成,女性地位與包辦婚姻的繁盛現象當中,莫里哀的劇作找到了天然的土壤。在日後的北非國家藝術家創作當中,我們依然可以看到被做了非洲本土化處理的莫里哀形象與劇作演出,這種對莫里哀的狂熱經久不衰。

其次是英語國家對莫里哀的紀念活動:今年1月,理察-威爾伯(Richard Wilbur)所譯的莫里哀完整版會再版發行;紐約大學將於今年4月14日至16日組織座談會,聚焦莫里哀。另外,由法國人創辦的美國密蘇里州首府堪薩斯城,從2021年12月開始舉辦紀念莫里哀的戲劇表演和慶祝活動,一直持續到2022年6月。本台英文組記者Sarah Elzas將奔赴現場進行報導。

在拉丁美洲,莫里哀的作品被翻譯成巴拉圭和其他亞馬遜國家的原住民語言進行演繹。在南美,莫里哀的作品早在18世紀50年代就在巴西演出過,那時正趕上巴西的劇院蓬勃發展。本台巴西語部記者Adriana Brandao將探索莫里哀在巴西的存在和影響力。莫里哀今天仍然是巴西翻譯和表演次數最多的法國作家之一,飽受公眾歡迎;對莫里哀作品的改編,也在巴西獲得了巨大成功。此外,里約熱內盧的「莫里哀高中」是巴西三所法國中學之一,該校成立於1982年,是里約熱內盧首屈一指的高中。今年巴西舉辦莫里哀誕辰400周年紀念活動,「莫里哀高中」也慶祝建校40周年。

在東南亞國家,現代柬埔寨文學的創始人之一以一部有關莫里哀生平的小說開始了其寫作生涯,而1920年的越南也出現了莫里哀的譯本和演出。本台越南語部記者Pham The Hung將回顧莫里哀1920年在河內安南時期在越南演出的用越南語改編的第一部話劇,以及近期法國與越南合作,在越南劇場上演的莫里哀戲劇。本台柬埔寨語部記者Bopha Chheang則將聚焦法國國家舞台服裝中心與法國國家圖書館合作推出的「莫里哀與戲服」展覽,展覽時間為5月26日至11月1日。

莫里哀被中國公眾所了解,要追溯到19世紀末期。從清末到民國,跨越國共戰爭和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硝煙,直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再到文革,改革開放,天安門事件,再進入21世紀...歷經歷史沉浮,莫里哀的身影打破了時代與陣營的限制,一直是維繫中西方的一股繩,跨越了最黃金和最艱難的歲月。本台中文部記者Ninan Wang將拍攝凡爾賽舉辦的「莫里哀-國家榮耀的誕生」展覽,和對法國戲劇協會中法縱橫負責人王婧博士與中國西南大學文學院戲劇影視系副教授徐歡顏的視頻採訪,回顧從與中國人初見面,莫里哀跨越時空與中國的故事,莫里哀對於中國了解西方的意義;以及今年莫里哀誕辰400周年,中法聯合紀念活動的介紹。

波斯對莫里哀的譯作也是從19世紀末開始的。本台波斯語部記者Farid Fatemi將為您介紹莫里哀和伊朗大眾劇院之間的關係。莫里哀劇作經常在伊朗上演,但流行劇院以一種相當特殊的方式進行表演:常常不提到莫里哀的名字,進行伊朗本土化之後,演繹出來。莫里哀筆下的人物很容易與伊朗熱門節目中反覆出現的人物相匹配,這也意味著,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甚至忘記了這些人物的起源。

葡萄牙在在薩拉查的統治下,禁止「唐璜」的演出,而這種審查制度正也從側面展現了莫里哀戲劇跨時空的顛覆性。本台葡萄牙語部記者Carina Branco將追隨莫里哀在安哥拉,維德角,葡萄牙本土的足跡,與今年的慶祝活動。

每年的1月15日這個紀念莫里哀的正日子,法蘭西喜劇院都會舉行慶祝活動,這次人們將聚集在那把著名的「莫里哀之椅」周圍,紀念他。本台西班牙語部記者Maria Carolina Pina將在「藝術旋轉木馬」節目中,追溯法蘭西喜劇院與宗教庭,王權的關係,這一「莫里哀之家」的前世今生。

羅馬尼亞演員瑪麗-文圖拉是法蘭西喜劇院的第366位成員,致力於發展法國和羅馬尼亞之間的文化關係。本台羅馬尼亞語部記者Vasile Damian將邀請法蘭西喜劇院圖書博物館前館長Jacqueline Razgonnikoff,在巴黎的大街小巷中,追尋莫里哀往日的足跡;Matei Visniec則將介紹莫里哀在共產主義羅馬尼亞的演出情況。

俄羅斯則是與莫里哀淵源最久遠的國家之一:1668年9月18日,莫里哀在沙皇大使波將金面前扮演了安菲特里翁。本台俄語部記者Nina Desesquelle將追溯俄羅斯與莫里哀最古老的關係和當今俄羅斯對莫里哀的演繹,以及莫里哀對喬治亞等前蘇聯成員國文化的影響。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李華

來源:法廣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