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網聞 > 正文

折戟堅城之下:俄軍內部的激烈爭吵

近日,繼4月份集團軍參謀長戰死在伊久姆後,俄第2集團軍彈藥庫再遭烏軍圓點飛彈精準打擊,被完全炸毀。殉爆持續了3個小時。

一、烏東會戰:兩軍處境詳細解析

一個多月來,全世界的目光都聚焦在北頓涅茨克戰場。從5月初到現在,俄烏兩軍的陸軍主力圍繞這座東歐小城展開了殘酷的爭奪。

目前,經過多輪拉踞,兩軍各自都面臨著艱苦的局面,但在慘重的傷亡背後,具體處境又各不相同。今天的話題,筆者就嘗試從這個角度切入。

戰略方面:

俄軍戰略處境:從基輔到伊久姆,在此前一系列的大範圍行動失敗後,5月初以來,調整後的南北各集群對北頓突出部的合圍戰,是俄軍在自身能力範圍內進行的最後一次努力。

同時,攻下北頓,也是普金保住自身政Z地位的基本底線、最小目標。否則,在軍事上一無所獲的他,將在政Z上無以自處。

所以,北頓之戰,俄國人必須贏,否則就意味著內憂外患總爆發開始倒數計時。

烏軍戰略處境:對烏軍來說,作為頓巴斯爭議地區的漩渦中心,守住北頓,就是守住了烏克蘭

話雖如此,但是,和沒有退路的俄國人不同,北頓涅茨克突出部,對於烏克蘭來說,並非必守之地。烏軍可以在大量消滅俄軍有生力量後,選擇跳出俄軍的合圍企圖。

這樣,即使俄軍占領城市廢墟後,烏克蘭方面的戰略態勢沒有受到影響,而筋疲力盡的俄軍會發現:又一個更難啃的骨頭又橫亘在面前。

而類似北頓這樣的要塞群,烏軍在頓巴斯有9個。

於是,這就形成了目前微妙的戰略態勢:

一個是窮途末路、孤注一擲的賭徒,一定要押寶富家子弟身上的一塊傳家寶玉,希望贏回去保住大男人的臉面。

一個是富家子弟,雖然被賭徒死纏爛打,但他身後有40個兄弟,個個家財萬貫,隨時會給他支援。

現在,賭徒沒有選擇,如果輸,那麼明天就得被老婆休了。孩子也不會拿正眼瞧他。所以,想到這裡——他「啪!「地一拍桌子,把50年前的老古董:312輛T62坦克都押上去了。

雖然遠隔萬里,但筆者似乎能看到,賭徒眼珠子都紅了。

俄制T55主戰坦克模型,如果T62也打光了,就該它上了。

另一方面,在戰術層面,兩軍的處境差異則更加明顯。

俄軍戰術處境:目前,俄軍在北頓這個戰場焦點幾乎投入了所有預備隊和戰略物資,雖然烏軍的損失同樣很大,但烏軍依託大後方,和西方國家的金援,不愁經濟問題,有源源不斷的兵員補充。

而俄國人的大問題則是,由於總動員會使普金的政Z生命結束,所以在後備兵力不足的情況下,前線步兵補充速度,已經遠遠跟不上枯竭的速度,有的營戰術群只剩10名步兵,第35集團軍2個摩步旅,甚至都湊不滿100名步兵,其他俄軍部隊的情況則大同小異。所以說,目前俄軍的孱弱兵力,已無法支持接下來殘酷的巷戰。

俄國人最近一直驕傲的是,俄軍在炮兵方面有數量優勢。這倒不假,但是,由於偵察手段有限,導致俄軍炮兵只是在烏克蘭田野上密密麻麻地製造均勻彈坑。而實際打擊效果很差。

隨著時間推移,烏軍先進火炮近日逐漸加入戰場,這必將導致俄軍的炮兵優勢慢慢喪失。

烏軍戰術處境:目前,經一個多月的血戰,北頓守軍第57獨立摩步旅已經消耗了大量俄軍有生力量,他們可以選擇退入河西利西昌斯克市區,上山繼續堅守(該城位於頓涅茨嶺,高程比北頓市區高150米左右。),也可以在河東阿佐特工廠地下工事長期堅守,拖住俄軍,主動權完全在握。

炮兵方面,烏軍則可以利用信息層面的不對稱優勢,不分晝夜地精準打擊任何暴露在戰場上的俄軍目標,以及對俄羅斯人來說最重要的資源,也是俄國人的七寸:彈藥庫。

俄第2集團軍彈藥庫被烏軍圓點飛彈炸毀

二、俄第2集團軍彈藥庫的毀滅

筆者話音未落,最新消息顯示,繼前天俄軍後勤兵拍抖音招來炮火後。6月19日,烏軍戰術飛彈部隊打擊了位於盧甘斯克州的一座俄軍主要彈藥庫。

消息稱,烏軍發射的數枚圓點-U戰術飛彈精確地擊中了這座炮彈倉庫,圓點飛彈的高爆彈頭爆炸所引發的彈藥殉爆持續了整整數個小時,可怖的濃煙烈火直衝天空,在十多公里外都能看到。

據悉,這座倉庫屬於俄第2集團軍。這次精準打擊徹底摧毀了第2集團軍的彈藥儲備,禍不單行的是,倉庫中剛剛卸進去的新到火炮也被炸上了天。

其實,相比較挖空心思打擊敵炮兵陣地和隱蔽良好的工事,端掉對手的彈藥庫,可以說是一勞永逸地解決了問題。

讓我們把目光投向第一次世界大戰的西線戰場,在戰爭最膠著的時刻,爆發了著名的凡爾登戰役,德法兩軍在此戰中傷亡了近100萬人,因此被戰史家稱為凡爾登絞肉機,這是一戰中德軍最接近勝利的時刻。

但是,這場戰役卻因為一件偶然事件而改變了結果。當時,戰鬥打到最艱苦的時刻,要塞中的法國守軍已經在德國暴風突擊隊的攻擊下招架不住,就在此時,法軍炮兵的一枚冷炮,無意之間引爆了德軍隱藏在森林中的彈藥堆棧場,巨大的殉爆場景在人類歷史上可謂空前絕後,據說超過100萬枚大口徑炮彈在這次殉爆中灰飛煙滅。

同時,德國的勝利期望也化為了烏有。

沒米下鍋的德軍炮兵因此減弱了炮火,這直接導致了德軍在凡爾登戰役——整個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的敗北。

這次,會讓俄國人重蹈覆轍嗎?

凡爾登戰役要圖

其實,烏東戰役開打以來,俄烏兩軍都把對方的後勤基地,特別是彈藥庫作為重要的打擊目標,但相比俄軍,有西方戰場情報加持的烏軍,他們的襲擊往往又准又狠,而作為炮兵同行,甚至雙方指揮參謀人員可能畢業於同一所炮兵學院,俄軍的襲擊則經常偏離目標,這充分體現了俄烏雙方在情報和及確制導武器上的差距。

我們把時間撥回到8年前,2014年,俄軍通過精確的情報,在總長格拉希莫夫大將的指揮下,俄空降兵閃電般地出兵克里米亞,部隊乘坐戰斗车輛,直接沖入烏克蘭的陸海軍基地,將目瞪口呆的烏軍整旅整營地繳械,同時也控制了克里米亞烏軍的指揮系統,從而兵不血刃地占領了整個克里米亞半島。

克里米亞的跨海大橋

8年過去了,烏軍的戰鬥能力和裝備水平成長驚人,不管是各級、各兵種的戰術協調,還是單兵各項素質,都要強於從邊遠地區征入俄軍,以掙軍餉為目的少數民族士兵。

總的來說,烏軍在這次戰爭中,由於得到西方世界的全力支持,烏軍飛彈和炮兵部隊總能及時地獲取準確的戰場情報,從而每每打出精彩的戰例。

而反觀今天的俄軍,從上到下,則仍是原來2014年那批驕兵悍將。其實,在烏東戰場上,他們真正的優勢只在於二戰水平的鋪天蓋地火力——所謂大炮兵主義。

而隨著越來越多的北約重武器部署到前線,這個俄國人唯一的優勢也將化為烏有。

俄羅斯軍神,前頓涅茨克國防部長斯列特科夫上校在社交媒體上表示:」我們對利西昌斯克的包圍圈已經沒戲了

[page]三、步炮協同:俄軍內部的激烈爭吵

前天,俄羅斯軍神,前頓涅茨克國防部長斯列特科夫上校在社交媒體上表示:」我們對利西昌斯克的包圍圈已經沒戲了,幾天以來,部隊一直沒有取得進展,並且很顯然——以後也不會有什麼進展了「。

他悲哀地說:「俄軍前鋒部隊已經被擊垮、傷亡慘重,這場利西昌斯克之戰堪比一戰時的凡爾登戰役。」

上文中,筆者提到凡爾登戰役中的偶然因素,下面談談這場戰役中隱含的一些規律性的東西:

德軍總參謀長小毛奇當初發起凡爾登戰役的初衷,是想藉此把法軍主力吸引到必守之地,再用強大炮火消滅法軍的有生力量,也就是所謂的「耗盡敵方人力」的戰略。

但是,由於仰攻的德軍無法占領默茲高地,反而屢遭高地上法軍炮群的覆蓋,自始至終也未能實現從西面包圍凡爾登的戰略構想,只能強令部隊組織「風暴突擊隊「,持續從正面衝擊法軍要塞群,所以這場戰役最後的結局是:雖然按照德軍總長小毛奇設想的那樣——「放幹了法國人的血「,但同時」也放幹了德國人的血」。

而北頓——利西昌斯克戰役,很可能會導致同樣的結局。

4月底,伊久姆突擊失敗後,俄羅斯最高統帥部調整後的戰略構想,是南北對進,包圍北頓里茨克、利西昌斯克,殲滅部署在這一地區的烏軍精銳2萬人,體面地結束戰爭。

兩軍兵力部署要圖

不過,由於波帕斯納方向的頓涅茨克第1軍遲遲不能切斷包括T1302在內的補給線,北頓涅茨克正面的俄軍只能投入更多的部隊,強攻烏軍經營多年的北頓涅茨克要塞群,硬生生地將設想中的圍殲打成了消耗戰。

那麼,原本火力和兵力都占優的俄軍,為什麼會在利西昌斯克打成這個局面呢?

原因當然有很多,但最根本的戰術原因有三條:

一、步兵消耗殆盡,得不到補充,無法投入巷戰,無法掩護裝甲兵,無法保住並發展炮兵取得的戰果。

二、裝甲兵在城市戰中失去步兵掩護,作戰效果大打折扣。

三、步炮協同非常差。

最近,在頓涅茨克第1軍地段,俄軍步兵和炮兵爆發了激烈的爭吵:代表步兵部隊叫罵的是頓涅茨克步兵第100旅的軍官霍達科夫斯基,而代表炮兵方面應戰的,則是瓦格上尉。

這位步兵軍官埋怨道:

「我們的步兵冒著風險完成了偵察敵軍目標的工作,而無人機也在不停監視敵人的活動,我們給炮兵做足了準備工作。但是,炮兵卻認為完成任務的指標不是「真正摧毀了多少個火力點」而是「我已經打出去了多少發炮彈」,只要向著目標區域打出去足夠的基數,他的任務就完成了。

他自問自答道:

「而這會導致什麼災難性後果?炮兵報告炮擊任務完成了,於是我們只能衝出去,結果是,「敵人比活人還活」,「步兵則在進攻中去世」。此時,如果你再去和炮兵爭論,他們會告訴你他們打得很準。」

俄軍2S3金合歡自行火炮部隊

為了更充分地表達自己的情緒,霍達科夫斯基甚至進行了戲劇性的發揮:

你問炮兵:「炮彈飛到哪兒去了?」

他答:「飛得挺近的!」

步兵:「有沒有打到敵軍所在的建築物?」

炮兵:「沒有,但就只隔著一米距離!」

步兵:「好吧,我換個問法——你們的炮火是否對敵人人員造成了傷害?」

炮兵:「沒有...」

這位步兵軍官甚至憤怒地稱:「要克服這種問題,你需要把炮兵抓到步兵隊伍里來,讓他們與我們一起工作。「」

被步兵友軍罵得這麼狠,俄軍炮兵部隊也是一肚子怨氣。

炮兵上尉瓦格反駁霍達科夫斯基道:「你要麼是個十足的傻瓜,要麼是個烏諜,你只會煽動俄羅斯軍隊內部矛盾,誤導了戰線後方的民眾。」

他說:

「步兵有著自己的火力體系,有團屬、營屬120、100迫擊炮和反坦克炮,你們為什麼什麼事都要叫師屬、軍屬炮兵來干?如果你呼叫的彈著點在「一米之外」,你為什麼不能讓自己的迫擊炮解決問題?「每門火炮都有『殺傷區』和『炮彈散布』的情況,能夠準確『命中「松鼠眼睛「的火炮絕對是不存在的。而且,當我們的炮兵幫助你們清除烏軍工事的時候,天上隨時都有烏克蘭的鳥兒(無人機)在監視,我們是冒著危險來幫助你們的,步兵兄弟們,記住,沒有大炮,你們就無法贏得戰爭。」

對此,一位俄方人士在社交媒體哀嘆道:「在前三個月的戰鬥中,我們見識了烏軍強大的步炮協同能力,而我們自己——則是毫無戰術素養地猛衝,然後被烏克蘭步兵用標槍和無人機幹掉,被他們呼叫的炮火幹掉,在開始的2個月,我們損失了太多質量優秀的步兵。我們的上級軍官,只是喊著「前面沒有敵人了,沖啊!」就把步兵推進火力網中送命。

面對如今北頓戰場糜爛的局面,他哀嘆道:我們太缺訓練有素、有準備、有裝備的步兵了。「

北頓涅茨克市最新態勢

後記:從平民到守衛者

事實上,在今天的烏東戰場上,真實而鼓舞人心的場景是,隨著時間的推移,一批又一批西方軍援逐漸補充到最需要的地段,而大批的烏克蘭國土防衛營,在扎巴登斯奇納等地完成訓練後,正在加速調往前線。事實上,這些昨天還是平民的預備役步兵,在高效能的資訊化炮兵幫助下,就足可以守住頓巴斯的堅固堡壘。

昨天,一段烏克蘭國防部拍攝的視頻在網際網路流傳,一群烏克預備役戰士輪流在鏡頭前自述——

昨天:我曾是攝影師、我曾是電工、我曾是蛋糕師、我曾是中學老師、我曾是汽車修理工、我曾是銷售經理、我曾是公司老闆。

但在今天,我們是守衛者——守衛我們的家園,守衛我們的家人,捍衛我們的Z由。

的確,在這個世界上,從來沒有什麼東西是免費的。在若干年後,那時,戰士們都已死去,在某一個平常的下午,一束殷紅的玫瑰花在雪白的窗紗前火一樣綻放,如果靠在窗前姑娘覺得:Z由和美好是理所應當的。

那將是一種錯覺——只是在多年前,有一群人為你付帳了而已。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劉詩雨

來源:歷史文化評論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