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教育育兒 > 正文

經常被催促的孩子,行為模式已經悄悄改變,家長卻還不「自知」

催促孩子,是每位家長都會做的事情。而且,還可能因為催促而產生負面情緒,對孩子大吼大叫、摔東西等。

被催促和沒催促的孩子,行為模式不同

帶大寶去上畫畫課,他去得比較晚,下課後還在意猶未盡的畫畫。我只能等著,希望他儘快畫完「巨作」,趕緊回家吃飯。當時我心裡有些不耐煩的,但沒表現出來。畢竟,同時還有幾個孩子也在畫畫。

過了一會兒,畫室里的孩子陸續交作品給老師了。有位小男孩的媽媽,在一旁催促:「快點啊!別人都畫完了!」

小男孩委屈地看了媽媽一眼,繼續低頭畫,手指明顯不聽使喚,東一下、西一下的在塗抹,挑選畫筆也很猶豫,好像不知道自己要用什麼顏色才好了。

身邊的媽媽明顯沒看到孩子的情緒變化,只知道孩子馬上被留堂了,又開始催:「就你最慢,快點了,回家你爸也得揍你!」接著在畫室里來回走動,不時看看手錶,很不耐煩的樣子。

旁邊還有一位媽媽,也在等孩子。但那位家長只是安靜地坐著,沒有不悅的表情,靜靜地看孩子畫畫。

老師也在收拾東西準備走了,沒有被催的孩子,已經畫好了,交給了老師,轉身跟我打招呼說再見,大寶也畫好了,遞給了老師。畫室里只有小男孩了,他一把扔了畫筆:「我不畫了,不畫了行不行?」

接著哭了起來。老師收了畫後,過來安撫孩子,而那位媽媽則還在咄咄逼人地說著一些無關痛癢的話。小男孩的畫看來是完不成了。

老師輕聲說沒關係,讓他跟著媽媽回家,下次再畫。但小男孩搖搖頭,坐著不肯動。他的媽媽馬上提高音量:「老師讓你走了,你怎麼還不走?作業完不成,還不回家,你想幹什麼?」接著拽著小男孩回家了。

帶著大寶回家的路上,我也在想,那位敏感的小男孩,一定察覺到了,媽媽的情緒很糟糕,即使老師說可以走,他也不想回家。

心理學家認為,父母對孩子管控太嚴格,經常催促,會加速滋生他的叛逆心理。孩子的大腦發育情況不同,父母的催促則可能使孩子的行為模式發生變化,缺少主觀能動性。

父母的催促,會影響孩子的行為模式

哈佛兒童發展中心有一個專欄,專門討論孩子磨蹭的問題。專家們得出的結論是:孩子磨蹭,主要是缺乏執行力。

什麼是執行力呢?執行力的定義比較複雜,簡單來說,包括大腦根據目標排除干擾信息的能力。

就像上文中那位孩子「磨蹭」的事情,一幅畫所有孩子都畫好了,他還沒畫完。媽媽在一旁的催促(干擾信息),可能就是孩子完不成畫作的原因之一。媽媽跟孩子說的越多,孩子越不知道畫什麼了,最後乾脆放棄了。

孩子的行為模式,逐漸建立的,而這和其大腦(海馬體)、認知等的發育情況有一定關係。如果早期不斷給孩子干擾,他的行為模式就會發生質的改變。

本來可以堅持的事情,不堅持了;

本來可以繼續的事情,不繼續了;

本來可以嘗試的事情,不嘗試了。

反正我就這樣,媽媽總是「催促」,按她想的去做就好了。孩子的其他認知能力,也會受到阻礙。

有研究證明,性格較強的孩子,在催促中容易變得易怒易煩躁、耐性差,根本聽不進人勸。

孩子對時間尚未建立清晰的概念,也是他磨蹭的原因之一。等孩子年齡逐漸成長,生活環境和所接觸的知識越來越豐富,磨蹭的現象,也就慢慢的減緩了。但這個過程,還是漫長的,需要家長靜待花開。

磨蹭孩子,不催還能怎麼辦?

「一寸光陰一寸金」,時間的寶貴對我們成年人來說,不言而喻。但孩子用這樣的時間,來幹嘛呢?他可能接下來還是玩,所以並沒覺得有什麼本質上的差別。

把父母激怒了,對孩子而言,可能就是心情不好了,接下來可能會挨揍了。再其他的感受,少之又少。所以,孩子的世界,有他自己的認知和理解,跟我們成人不同。

再說下上文中畫畫的孩子,畫畫對於他來說,是非常吃力的事情(於每個學齡前孩子大抵都是如此),手部肌肉還未完全成熟,精細動作不到位,力量感不足,花費的時間,自然就更多了。媽媽看上去,就是「磨蹭」了,即使他已經很努力了。

所以,你看會到的孩子一臉無辜,是真的很無辜。收起來情緒,儘量的保持平和,別傷害了孩子。

我自己也經歷過這樣的過程,知道有多難。但如果你願意嘗試,真正改善孩子的「磨蹭」問題,我建議你從下面幾個方面進行調整:

1、購置幾本幼兒發育的書籍,了解孩子的身體構造,知道他為什麼那麼磨蹭;

2、準備一個鐘錶,教孩子認識時間,逐漸建立時間觀念;

3、理解孩子的行為,並逐漸構建屬於你們的親子習慣。

Tips:其中比較關鍵的是時間觀念,當孩子有了時間觀念,早上起床後知道自己要洗刷、吃飯,幾點上課。不需要你催,他也會有緊迫感。

凌晨媽媽來叨叨:

世界上沒有完全相同的一片葉子,孩子也是如此。他們有自己的生長節奏,或許跟其他孩子不同。父母可以做的,並非揠苗助長,而是陪著孩子慢慢長大。在他的時空裡,跟他一起進步。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王和

來源:凌晨媽媽育兒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