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大陸 > 正文

人定勝天餘毒未消:中共規劃超大水利工程組建國家水網

由於中國氣候變化導致乾旱與洪澇災害持續不斷,中國政府正在規劃一系列雄心勃勃的超大型水利工程,以便建成水源可以靈活調度的國家水網,以降低氣候變化對人民生活和農業生產的衝擊和影響。但是專家們擔心,水資源的調動成本高昂,還可能會因此而產生難以預料的災難。

位於中國湖北省的三峽大壩正在泄洪。(2020年6月29日)

由於中國氣候變化導致乾旱與洪澇災害持續不斷,中國政府正在規劃一系列雄心勃勃的超大型水利工程,以便建成水源可以靈活調度的國家水網,以降低氣候變化對人民生活和農業生產的衝擊和影響。但是專家們擔心,水資源的調動成本高昂,還可能會因此而產生難以預料的災難。

中共中央和中國國務院五月底印發《國家水網建設規劃綱要》,提出加快構建所謂「系統完備、安全可靠,集約高效、綠色智能,循環通暢、調控有序」的國家水網,並且要求要在2035年基本形成國家水網總體格局,國家水網主骨架和大動脈逐步建成,省市縣水網基本完善。

「加快構建國家水網,是在更大範圍實現水資源空間均衡,充分發揮超大規模水利工程體系的優勢和綜合效益,在更高水平上保障國家水安全,之稱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中國水利部部長李國英說。

但是路透社引述水利專家的話指出,中國政府出台的超級水利工程計劃不僅耗資巨大、破壞環境,而且很可能讓南方很多地區供水受阻,需要興建更多的基礎設施予以應對。

「他們到目前為止所做的就是通過工程的辦法來試圖實施供水,並解決他們的水問題,」路透社引述澳大利亞墨爾本大學地理學教授王耀麟的話說。「如果中國可以減少用水,提高(用水)效率,它就不需要超級引水工程。」

路透社曾經聯絡中國水利部,尋求對此事的評論,但是沒有收到回應。

路透社在報導中指出,去年中國南方的旱情十分嚴重,長江及其支流多處出現斷流。儘管今年的旱情可能會低於去年,但是中國國家氣象局已經警告,中國中部和西南地區今年很可能再次遭受乾旱之苦。

中國重慶段長江因乾旱而僅剩的淺淺一灘水的水面上映現著重慶市區的倒影。(2022年8月18日)(2022年8月20日)

中國西南一些地方已經開始實施限水特別措施。四川省梁山縣一家自來水公司發布通知,要求用戶每月淋浴不要超過四次。

路透社在報導中指出,中國的人均水資源大大低於世界的平均數,而且水資源分布也不平衡。長期以來,中國政府一直依賴興建大型的水利工程以實現南水北調。

早年在水利工程中最常聽到的一句口號就是「人定勝天」,改革開放後這句口號已經失寵,但是當局興建超級水利工程的步伐卻一直沒有停止。

中國政府也推動一系列措施降低對水的需求。地方政府被要求減少用水,改善廢水處理並清除水污染。

墨爾本大學王耀麟教授表示,除了上述這些措施以外,中國在過去五年中進行了100多個引水工程。路透社引述專家的統計報導說,去年中國固定水資產投資超過1.1萬億元人民幣(約合1540億美元),比前一年增加44%。今年第一季度,中國固定水資產投資又增加15.6%,達到4070億元人民幣,而且官員表示,後續投入的資金會更多。

「興建這些超級項目的成本很可能繼續攀升,」牛津全球協會(OGS)專門研究中國水資源問題的研究員吉納維芙·唐納隆-梅(Genevieve Donnellon-May)對路透社說。

耗資巨大的南水北調工程一直爭議不斷,媒體稱其經濟成本遠超預算。(VOA視頻截圖)

中國雄心勃勃的超級水利工程計劃的部分內容就是要擴大將長江之水引往黃河的南水北調的工程。中國政府認為南水北調工程「優化」了中國水資源的調配,而且該工程迄今已經將600億立方米的長江水資源調往相對缺水的中國北方。

但是由於南水北調只是單向引水,一旦長江水位降低或斷流,就像去年長江遭遇的情況那樣,南水北調工程卻無法進行北水南調。

路透社引述專家的話說,中國過分依賴像南水北調這樣的工程來引水,有可能將一處缺水之地轉移到另一處而已。墨爾本大學王耀麟教授認為,南水北調和三峽大壩等超級工程有可能引發後果難以預料的「連鎖效應」,而解決這些問題又要耗費巨資推出新的工程項目。

例如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的丹江口水庫調水後,導致下游漢江水位和流量下降,迫使當局斥資600億元人民幣興建一條新的水道將丹江口與三峽水庫連接起來。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楚天

來源:VOA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