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網聞 > 正文

馬斯克又火了!最全「馬斯克預言」 不敢多看

馬斯克又火了。

6月21號,他在社交媒體上表示,要和Meta CEO扎克伯格進行一場「籠鬥」。

扎克伯格居然真應戰了,他轉發了馬斯克推文的截圖,並配文「把地址發給我」。

倆億萬富翁打架沒人看過,但真正值得關心的,是他那一系列語不驚人死不休的預言。

6月6日,馬斯克做了個關於樓市的預言:

「(美國)商業地產正迅速崩潰,接下來是房價」!

這已經不是馬斯克第一次對房地產放狠話了,以至於有網友評論:不是房地產要崩,就是馬斯克要瘋。

2023沒過半,馬斯克已為美國房地產公開發聲六次了。

這當中,既有社交媒體裡的短預言,也有公開採訪中的深度分析。

3月26日,馬斯克在評論一條有關美國商業房地產債務的推文時,第一次嚴肅地提及房產危機:

「(美國商業房產債務危機)是目前最嚴重的、迫在眉睫的問題,抵押貸款也是如此。」

4月份,一場公開採訪中,馬斯克又談到了房產危機,並且給擔憂做了解釋。

他指出,居家辦公讓全球辦公樓使用率降低,這對商業地產來說是危險的。目前,大部分城市的商業地產空置率都創了歷史新高,這樣下去,銀行可能因此陷入危機。

「今年再過一陣子,房產危機將成為一件非常嚴重的事。」

他表示,作為曾經的A級資產,商業地產被銀行持有,那麼會被認為是安全的。但如今情況不同了,許多公司破產導致商業地產不被續租,也會帶給銀行風險和信任危機。

最後,他的態度依舊充滿了擔憂:

「這是很可怕的畫面,銀行倒閉已成為頭條新聞,如果它們再因商業地產衰退遭受進一步打擊,整個系統可能面臨風險」。

5月13日,又是在推特上,數字資產託管和安全公司BitGo的首席營運長Chen Fang發推說:

「現在有房的人賣不了,租房的人買不起。我們陷入了這種困境,直到就業市場崩潰。現在擁有房屋的人被迫拖欠抵押貸款,將房地產市場送入下一個死亡螺旋。」

馬斯克立刻回復了Fang的推文並表達認可——「非常準確。」

5月30日,馬斯克好友、PayPal前COO大衛·薩克斯(David Sacks)轉發了一條關於洛杉磯商業地產危機的推文,上面寫著:

「洛杉磯的辦公大樓平均每英尺負債230美元,今年唯一售出的大樓以每英尺154美元的價格出售。虧了很多錢。洛杉磯最大的房東,加拿大巨頭布魯克菲爾德今年已拖欠了超過10億美元的貸款。」

薩克斯評論:「洛杉磯辦公大樓的售價比其背負的債務還低。舊金山和其它大城市也如此。」

馬斯克回應薩克斯,用詞進一步加深:

「商業地產正迅速崩潰,接下來就是(住宅)房價」。

6月6日,一條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的推文,發布了一些數據:在組織跟蹤的46個經濟體中,有31個經濟體的房價,最近季度內環比下跌。

馬斯克又看到了,並且迅速做出回應:

「隨著高利率使得住房更難負擔,這一趨勢還將加速。」

三個月六次發聲,馬老師不只是企業家,也是個房地產大V。

和其他喜歡玩神秘的大佬不同,馬斯克一直吸引流量和媒體,靠的就是有話就說。

自馬斯克接管以來,推特的廣告收入大幅下降,有人評論,推特就是被這張嘴說垮的。

但老馬並不在意,還公開喊話:「我想說什麼就說什麼。如果結果是虧錢,那就這樣吧。」

從大選到人工智慧,馬斯克的「預言」範圍非常之廣。這些「預言」,有的成了現實,有的成了一時熱鬧,被時間大浪淘沙。

直言不諱的馬斯克,不只操心房地產,也為其他產業操心。

關於自家的新能源領域:

1.2017年7月,馬斯克在美國州長協會會議上大膽猜測:

「除了火箭之外,所有的運輸工具都將完全電動化。不單單是汽車,飛機、火車、船隻這些交通工具都會,只是時間問題」。

2.「十年後,美國一半新車都將是電動車。」

這句話最初也出現在2017年的州長會議上,直到2022年,馬斯克還在說,不過語氣變得更堅定:

「不久後,我們將以目前看待蒸汽機的方式看待燃油車。」

3.2017年,馬斯克說,20年後,自動駕駛將成為車輛的標準;

今年7月,ChatGPT的大火讓他更堅信這一點,並再度發言,自動駕駛的ChatGPT時刻正加速到來:

「開沒有自動駕駛的汽油車,就和使用翻蓋手機一樣」。

4.今年5月26日,馬斯克在PPT里點名了不少競爭對手,非常自信地說,他們都處在水深火熱中,未來一年內,將有對手倒下。

他解釋,在目前銀行接連垮掉,宏觀環境變差的情況下,如果還保持不了足夠的現金流,他們不久就會破產。

馬斯克愛聊的另一個產業是人工智慧,但和積極擁抱該領域的扎克伯格不同,一向激進的馬斯克表現得非常謹慎、甚至擔憂:

1.計算機、智能機器和機器人將成為未來主要的勞動力。

這句預言出現於2016年11月,馬斯克不光說明了科技變革下,機器人對勞動力市場的傾覆,還指出,大量勞動力將因此下崗。

2.AI比核武器還要危險,會成為第三次世界大戰的罪魁禍首。

2017年7月,馬斯克擔憂地說,人工智慧是人類文明所面臨的最大風險。

他懷疑,殺人機器人會成為未來一大問題:「哪個國家掌握最強大的 AI能力就會成為世界的統治者」。

對此,扎克伯格笑馬斯克,稱其根本不懂什麼是AI;馬斯克回嗆,稱其「理解有限」。

3.機器人將是人類進化的方向,生物智能和數字智能將能夠結合。

馬斯克形容,主要形式是,用一些高頻寬的大腦接口,助於實現人與機器智能的共生。

4.對於未來的就業環境,馬斯克總體並不看好。在他看來,機器自動化、自動駕駛、AI的出現,都將帶來失業。

他認為,政府最好準備出一筆錢,給所有人發一發,不管是老闆還是打工人,或者有沒有工作——「我們都會得到普遍的基本收入,而且這是必要的。」

除了行業,馬斯克也不忘充當「野生國師」,對美國經濟大形勢發表看法。最近,他聊得最多的是「經濟衰退」:

1.美國2023年將出現類似2008年的經濟衰退。

針對美聯儲停不下來地加息,2022年1月,馬斯克就認為,如果繼續下去,美債收益率和美元拆借利率,超過了標普500指數的報酬率,會帶崩美國市場和實體經濟。

2.衰退非常危險,但終究會結束。

在2022年5月,馬斯克認為衰退時長為12-18個月,10月,他覺得衰退將持續到2023年春天。

到了12月時,馬斯克修改了預言,並警告了美聯儲:「如果不能遏制地區銀行業的慘敗,將可能會引發另一場大蕭條。」他預言,衰退時間可能在2023年開始,持續到2024年第二季度。

3.美國一定會違約。

對於美國的債務上限僵局,馬斯克的預言說得有點實在:

「考慮到聯邦政府的支出,我們違約只是時間問題,而不是會不會違約。」

甚至連政治領域,馬斯克也沒有落下:

3月18日,川普被起訴前一周,馬斯克說,如果他真的被帶上手銬,那麼2024年,川普將以「壓倒性優勢」贏得當年的大選。

除了本國經濟,馬斯克還放眼全球,說過的預言包括但不限於:

1.2022年5月,馬斯克說,如果日本人繼續不生孩子,那麼除非出現變化,導致出生率大於死亡率,不然日本會就此消亡。

2.同一時間,他說,中國的工人信念非常強大,美國的工人卻沉迷炸雞和可樂。

3.心懷全人類的馬斯克,始終沒有忘記火星夢,2016年他預言,要把全人類帶上去:「2025年前我們肯定能去火星,緊接著就是殖民火星。」

天才、瘋子、科學家、創業者,多重角色的馬斯克一言既出,總會吸引很多雙眼睛。

在他關於房地產的連環預判下,經濟學家們紛紛下場。

牛津經濟研究院首席全球經濟學家Innes McFee,在面對記者時,隱隱同意了馬斯克的觀點。

他分析,美國商業地產一向對銀行的貸款條件變化很敏感,銀行業的動盪,會導致商業地產貸款標準收緊,「馬斯克提到的衝擊,甚至可能會超出我們的預期。」

就在馬斯克3月份第一次唱衰房產時,標準普爾全球Case-Shiller綜合指數顯示,美國20個城市的房價環比下跌了1.15%。

後面的走勢顯得更加「詭異」,整個美國房產走勢「東升西降」,東南部房價上漲10%之後,西部緊接著下降了2%。

而電動車的發展,也正驗證著馬斯克的預言。

根據美國電動車市場研究機構Clean Technica統計,2023年美國新車銷量中的電動車占比45%,雖然不及中國和歐洲,但正朝著馬斯克說過的「一半以上」前進。

另外,全球自動駕駛系統更新迅速,徹底達到馬斯克說的完全普及,也許仍需要時間,但各大車企都在努力縮短這個進程。

預言中與中國相關的部分同樣成為了現實,2022年,中國實現了3%的經濟增速,而美國經濟增速為2.1%。

而馬斯克預言中更準確的,當屬人工智慧方向。在ChatGPT出現後,全球就業結構被徹底顛覆。

「AI替代」潮下,BMI、微軟亞馬遜大幅度裁員,平面及3D動畫設計師、文字工作者,都在面臨一輪輪淘汰。

AI殺人尚未出現,但AI搶飯卻已「明目張胆」。

不少人已經做好了失業的準備,但不幸的是,恐怕美國政府還沒有做好馬斯克預言的「發錢」準備。

馬斯克的更多預言能否繼續實現,還需要讓子彈再飛一會兒。但更關鍵的是,他為什麼總是能說中?

預言是什麼?就是基於當下的環境,對未來做出預判。

馬斯克是一個整天泡在科技前沿、經營一線的企業家,對企業、產業、經濟運行規律的理解,對微妙信息的掌握,都遠超常人。

馬先生算得准,奧妙就在這裡。

不過,比起來準確率,無論馬斯克說什麼,都沒人找他秋後算帳,這恐怕才是「馬斯克說」能一路玩下去的原因。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方尋

來源:華商韜略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