娛樂 > 娛樂評論 > 正文

讓子彈飛 大家沒注意的:鐵血十八星旗的隱喻

作者:

1、鐵血十八星旗的隱喻

影片中多次出現「鐵血十八星旗」,這是辛亥革命武昌起義時所用的旗幟,後來被中華民國議會定為中華民國陸軍旗,鐵血十八星旗中的那十八個黃色小圓點(即十八星)代表了晚清時期十八個漢族省份,它表達了革命者驅逐韃虜、恢復中華的鐵血意志。中華民國統一後,由於東三省的議會代表提出十八星沒有包含東三省,因此在後來的一次議會表決中,將十八星旗修改為十九星旗,最中間又增加了一個星,所以在影片的時間背景1920年時,鐵血十八星旗在正式場合下已經不再使用了。而且張麻子作為縣長是個文官,在縣衙應該懸掛當時中華民國的國旗五色旗,但是影片中的鵝城,沒有一面五色旗,懸掛的都是鐵血十八星旗,在鵝城的中央一個類似主席台的後面,懸掛著許多鐵血十八星旗,導演們是把它做為一個重要的背景放在那裡的,這又暗示了什麼意義呢?

這裡面有兩層意義。一是共和革命的意義,即鐵血十八星旗首先是辛亥革命的起義旗,在這裡宣示著現實中護國勇士們繼承辛亥革命的未盡事業,反共護國,為中華再造共和的鐵血意志。第二層意義是驅逐韃虜的意思,用十八星代表漢族,代表了中華,今天的國人逐漸認識到中共是西來邪教,是馬列子孫,非中華兒女,因此中共就是現實中的韃虜。影片中使用了包含著當年革命者驅逐韃虜的革命目標的這面旗幟,在現實中自然是暗喻「驅逐馬列、恢復中華」的時代主題。

2、地雷的隱喻

影片中黃四郎手托一個精緻的地雷,說在南國這樣的珍藏版地雷只有兩顆,一顆在辛亥革命時炸了,是辛亥革命的第一響,所以他希望手中的這顆地雷也一定要炸得驚天地、泣鬼神(像辛亥革命那樣)。如果不看暗線,以一部娛樂片的標準來看,一顆地雷就是一件普通的暗殺武器,沒有哪部影片會在這件武器的歷史關聯方面去下功夫,去賦予一件普通的武器什麼特殊的意義,但是這部影片卻給黃四郎手中的這顆地雷賦予了太重要的意義。

首先這樣的地雷只有兩顆,這已經在向觀眾表明,要注意看哪,這可不是普通的地雷。而接下來黃四郎講述了第一顆的炸響就啟動了辛亥革命(創建了中華民族的第一個共和國),的確是驚天地泣鬼神的一聲驚雷,那麼這第二顆要炸什麼目標呢?觀眾的胃口在這裡已經被吊了起來,怎麼樣才能達到黃四郎所說的「要驚天、動地、還要泣鬼神」的目的呢?按照影片中的明線線索來看,第一顆地雷爆炸啟動了辛亥革命,而第二顆無論去炸一個土匪張麻子,還是冒牌的縣長馬邦德,都無法達到和第一顆地雷相提並論的驚天動地泣鬼神的程度,那麼黃四郎的台詞不就成了故弄玄虛了嗎?

還是回到暗線中去看這段情節,故事才能連貫起來。其實。影片中的兩顆地雷隱喻著中國近現代史中的兩次共和革命的驚雷之聲。

黃四郎收藏著辛亥革命起義時僅有的兩顆地雷,說明黃四郎曾經是革命黨人,參加過辛亥革命,但是後來他卻買賣壯丁、販運煙土,扮土匪暗殺縣官、假剿匪搜刮百姓,依靠著做壞事所積聚的邪惡勢力,在鵝城建立了自己獨霸一方的專制統治,最終背叛了辛亥革命。這也暗喻了中共的發家史,中共曾經參加過國民黨領導的國民革命,但是後來背叛革命,在抗日戰爭期間,利用種鴉片、假抗日、真擴張建立了自己控制的所謂「解放區」,在中國復辟了已經被辛亥革命所推翻的專制統治。那麼,前面也已經挑明,黃四郎就是中共,在這裡也代表著反革命勢力,而張麻子代表著革命者和護國勇士,黃四郎拿著第二顆地雷要去炸張麻子,就象徵著反革命勢力對革命者的反撲,專制復辟對共和革命的反撲,表現了中華百年來追求共和的進步勢力和意圖復辟專制的頑固勢力的終極較量。

最終第二顆地雷爆炸了,沒有炸死張麻子,而是把湯師爺的屁股和腦袋炸分家了,這寓示著第二次共和革命是心靈覺醒的精神運動,革命的對象主要是黨文化。這暗示了對當今中國來說,最重要的是精神的覺醒,即人民要從黨文化的精神桎梏中解脫出來,徹底擺脫中共的精神控制,才能實現解體中共,恢復中華的目標,因此,這第二聲驚雷最終要炸的是黨文化,唯有這樣的雷聲才可算是「驚天、動地、泣鬼神。」 而在實現中能給國人的心靈帶來如此震撼力量的就是奇書《九評共產黨》,它的出現就是中國近現代史中的第二聲驚雷,正好可以和辛亥革命武昌起義的那第一聲驚雷相提並論。

3、麻將面具的隱喻
影片中,土匪身份的張麻子們頭戴印著麻將筒子的面具,因此被稱為「麻匪」。看了電影後大多數觀眾也都能明白,「麻匪」不是真匪,而是綠林好漢,真正的土匪是黃四郎。鴻門宴回來的路上,湯師爺拉著酒醉的張麻子,自言自語的說:「你到底是不是張麻子,要說你是吧,辦斷劉都統大腿掙了那麼多錢,何苦進城當縣長呢?」從這個情景來看,張麻子劫了黃四郎的煙土,並不是拿去販賣賺錢,一定是銷毀了,這也說明了張麻子不是真正的土匪,這個結果與其護國軍出身的高貴身份相符合。

那麼,張麻子頭戴的麻將面具又隱喻著什麼呢?它其實代表了中華文化,麻將是中國的國粹(當然後來對此也有不少的誤解和不同的看法),在世界上獨一無二,因此編劇們在這裡以它來象徵中華文化,寓示著「張麻子們的面目」是真正的中華兒女,因此,麻將面具的出現,是在暗線中給張麻子們一個正統的中華兒女的文化身份。而黃四郎也戴著麻將面具假扮「麻匪」搶劫,對張麻子們的義舉實施破壞,並且發展到真假「麻匪」火拼的地步,黃四郎們的假「麻匪」身份,恰好隱喻了中共不是中華兒女,它戴著中華文化的面具,打著復興中華的旗號,其實只是為了統治中華兒女,搶劫中華兒女的財富,是一個禍國殃民的真匪幫。真假「麻匪」的鬥智鬥勇,暗示著繼承了中華文化的真正中華兒女、護國勇士們與披著中華文化的外衣卻奉行馬列主義的馬列子孫們的終極對決。張麻子頭上戴的九筒,在這裡像征《九評》,暗示著《九評》為中華護國勇士們指明了護國的方向,促成了中華兒女的覺醒。最終在的護國勇士的帶領下,在中華兒女覺醒的浪潮下,真「麻匪」消滅了假「麻匪」,中華兒女解體中共,驅逐馬列,恢復了中華。

六、替身是誰

影片中黃四郎有一個替身,在暗線中是不是也有所指呢?答案是肯定的。在現實中,如果說中共也有一個替身的話,那麼它是誰呢?這裡我們所說的中共不是一個人,而是一個組織,那麼它的替身也應是一個組織或者機構,在現實中,誰經常代表中共出現在公眾場合,為中共粉飾太平,替中共掩蓋罪行呢?其實就是中宣部及其控制的所有宣傳機構,中共和民眾打交道大部份是靠其喉舌來完成的,這個替身每天都出現在公眾面前,向公眾傳達中共的指示、政策,替中共對民眾進行暴力恐嚇和謊言洗腦,為中共鉗制輿論,控制局面,給公眾製造各類假象。

在影片中,張麻子並沒有和黃四郎展開類似於剿假「麻匪」時的那種激戰,而只是動員群眾、槍擊鐵門、殺掉黃四郎的替身,就使百姓消除了對黃四郎的恐懼,最終拿起武器沖向黃四郎的城樓,把黃四郎連根剷除掉。這段劇情以觀賞的角度來看,極富想像力和感染力,的確讓人盪氣迴腸,同時它也給我們現實的啟迪。在現實中要解體中共,也勿需和中南海的頭頭們真刀實槍的激戰,只需要消滅中共的宣傳機構所製造的各種假象,清除它的各類謊言,讓真相廣傳天下,使民眾了解社會歷史真相,那麼覺醒的民眾自然而然就會衝垮中南海那層早已強瘡百孔的鐵幕。

前面所講第二次共和革命的對象是黨文化,革命過程體現為解體黨文化的精神覺醒運動,那麼,在中國社會製造黨文化的不就是這個替身嗎?殺掉替身,就是消滅製造黨文化的根源,清除它所造成的精神污染,使民眾的思維恢復正常,在一個正常的文化環境中,中共失去了生存的土壤了,自然而然的就會被解體。替身的出現,在暗線中其實就是告訴我們應該如何解體黨文化。

現在大家明白了替身是誰,那麼解體中共的思路也就很明顯了,消滅替身就是以翻牆對抗它的封鎖,以講真相、傳真相來對付它的謊言和欺騙,國內媒體要不畏打壓,要爭取站著說話,網民要利用各種現代化的通信手段廣傳真相,互相支持,對中共的喉舌形成圍剿,最後砍掉它的腦袋。那麼中華民族就會以和平的、沒有動盪的方式迎來一個沒有共產黨的新時代。

綜上觀之,影片中的暗線情節的安排真是細緻入微,讓人嘆為觀止。在近年來的華語電影中,通篇充滿隱喻和暗示的現實主義題材的影片曾經只有周星馳的《功夫》。《讓子彈飛》將隱喻現實的暗線故事情節巧妙而細緻的安排在一個虛構的歷史故事中,演的有板有眼,活靈活現,不但讓人感覺這樣的故事真的就在1920年發生過,滿足了娛樂故事的敘事要求,展示了高度的藝術表現力和觀賞性,又用隱藏的主題表達了對現實的關注,借古喻今,表達了對中華民族前途和命運的深刻思考。所以,在藝術手法上它比《功夫》更勝一籌。而且由於是大陸影片,在面對國內文化獨裁專制的險惡環境,在表達方式上做到了進退有度,可攻可守,既避開了審查機構的剪刀,又說了真話,實現了站著掙錢的目的,體現了近年來少有的一股來自電影藝術領域的陽剛之氣。

最後,筆者想說的是,如果以上文中所說的這些巧妙的暗線和隱喻只是一種巧合,而不是編劇們的刻意安排,那就只能說,這部影片的出現是一種天意,是天象的變化在人間出現的對應現象。那麼這種情況更能啟示我們,天意是不可抗拒的,在當今這個特殊的時代,人所做的一切,背後都有天意的因素,而影片的故事情節和結果也正是展現了「驅逐馬列,恢復中華」、「沒有共產黨,才有新中國」的冥冥天意,這正是我們通過分析這部影片的暗線故事而應該得到的重要啟示。在2011年,筆者衷心祝願正義的子彈和覺醒的民眾能衝垮中南海那層最後的鐵幕。

責任編輯: 王篤若  來源:讀者推薦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1/0118/1933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