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熱門標籤 > 明朝

冥冥中有定數:王陽明平定朱宸濠叛亂(圖)
2025-10-24

寧王朱宸濠發動叛亂,最後被王陽明平定,是明朝正德年間的重大事件,據歷史記載此事在冥冥之中早有定數,今天就為大家簡介一二。事件的主角王陽明是明代大儒,各方面介紹很多,從古到今很多人尊崇他,本文就不再過多介紹了。而反面人物寧王朱宸濠(公元1479-1520年),為明太祖朱元璋五世孫,...

王朝末年異象多 明朝滅亡前上天頻示警
2025-10-23

在當下中國大陸,人們肉眼可見近十多年來,中國大地上的災害是愈來愈多,瘟疫、乾旱、水災、地震、沙塵暴、高溫、赤潮、暴雨,等等。這兩年多的瘟疫,更是此起彼伏。這一切都在預示著什麼?要知道,天垂象,示吉凶。一個王朝滅亡前,除了有各種各樣的天災外,還會有從未出現的各種異象。世人事後想來,...

明朝人有位高人活了120歲,長壽秘訣只有五個字,後世人爭相模仿(組圖)
2025-08-25

在中國封建社會的漫長歲月中,長生不老成為了帝王們孜孜以求的目標。坐擁至高無上的權力,他們深知壽命的長短直接關係到自己的統治地位,認為只有超越常規的長壽,才能確保自己的權力不會動搖。這種渴望源於權力的膨脹和欲望的無止境,迫使歷代君王尋求突破自然法則的方式,以實現對生命的掌控。然而,...

習近平與崇禎皇帝有哪些相似之處?(圖)
2025-08-17

偶然回顧了一下明史,意外地發現怎麼崇禎皇帝和現在的習近平這麼像呢?(圖片)最近作為休息,偶然回顧了一下明史。意外地發現怎麼崇禎皇帝和現在的習近平這麼像呢?明朝滅在一個野心勃勃的皇帝手裡,現在的習近平也是個志大才疏的皇帝。明朝有很多次機會和關外的勁敵和平共處,甚至對方求和也和不成,...

明朝費拉給暴政洗地 讓李朝奇慘無比(圖集)
2025-08-15

明朝費拉為暴政洗地遊覽烏石山之後,福州連續三日大雨,魯認悶坐無事,便總去謝兆申秀才的房中閒聊,不經意間問起了明朝的稅法。謝兆申也不拿他當外人,當下提筆答覆:中國自古稅法多變,至唐代用租、庸、調三法,大抵沿襲至今。所謂租,即是田稅;庸,指百姓代替徭役的身稅;調,指男丁按當地土產所繳...

曾節明:駁滿清統治比明朝光明謬論,兼論國共特務統治的差別
2025-08-10

特務統治,是滿清的主要統治方式——駁滿清統治比明朝光明謬論,兼論國共特務統治的差別以袁騰飛,一片小小光明為代表的支黑、清粉、滿遺,硬說對中國實行附體殖民直接暴政統治(有別於蒙元寬鬆的近間接統治)的滿清比明朝光明,而明朝是如何如何的中國歷史上的最黑暗時期,他...

明朝最恐怖組織 連東、西廠和錦衣衛都害怕
2025-08-07

明朝特務機構林立,其中東廠、西廠和錦衣衛最為人熟知,其權力驚人,令朝中官員聞風喪膽。然而,在這些暗黑勢力的背後,還有一個更神秘、更可怕的組織內行廠,不僅監控百官,甚至連東、西廠和錦衣衛都需聽命於它,其掌權者大太監劉瑾憑藉殘酷手段掌控朝政,令所有官員避之唯恐不及。朱元璋出身寒微,憑...

富可敵國即是罪(圖)
2025-08-06

沈萬三是個傳奇,直到晚近,江南的人們一說起誰富有,都會說他快趕上沈萬三了。真實的沈萬三,明史馬皇后傳上有提到。說他助修南京城三分之一,又自請犒軍,結果惹惱了朱元璋,說他是亂民,要殺。還是馬皇后求情,免其一死,發配雲南。其他記載,則要詳細點,說沈萬三本名沈富,字仲榮,排行行三,故人...

他用「嘴」,絕了自己的生路(圖)
2025-07-24

天啟五年八月二十八日,前遼東經略熊廷弼被凌遲處死並傳首九邊。熊廷弼之所以獲此重罰,除了兵敗、棄土、黨爭等因素之外,他自己的嘴也是個不能忽視的重要原因。萬曆四十七年薩爾滸慘敗,遼東乃至明廷大為震動。就在人心浮動之際,剛被朝廷委以重任(遼東經略)的熊廷弼,又扔出個大炸彈。在他口中,遼...

頑童君臣(圖)
2025-07-08

身體成年之後,心理依舊停留在童年的人,是屬於有心理疾病的人。朱厚照和王廷陳,都是這樣的人,比較起來,為臣的,病狀還比較重一點。但是,正因為他是臣子,所以,危害不大,頂天了禍害一個州。而為君者,可就麻煩大了。幸虧他在任的時候,蒙古人比較老實,如果正好趕上瓦剌部崛起,那麼,輕易開戰,被俘虜的,可能就是他了,連帶著生靈塗炭,不知道多少人跟著遭殃。 即便邊患沒有發生,內亂也被平息,朱厚照也是一個名聲很差的皇帝,幾乎沒有什麼可以拿出來說的政績

亡國之象,已現
2025-06-30

王之采是明朝萬曆年間的刑部主事。在四衢八街權貴遍地的京城,這是一個不起眼的人物。一起震驚天下的疑案,卻將王之采捲入了政治風暴的中心,而一切的起因,是一個比他更不起眼的小人物。萬曆四十三年(1615年),一個叫張差的河北漢子,手持棗木棍棒闖進了皇宮。在這個全國戒備最森嚴的地方,張差...

真實的明代女醫談允賢(圖)
2025-06-04

談允賢和她的《女醫雜言》,是江南杏林不滅的神話與驕傲。享國二百七十六年的大明王朝,煊赫文明遠邁漢唐,到頭來人事代謝、繁華轉空。一名女子的事跡周流宛轉其間,似乎更為纖弱微末。她遂選擇淡出歷史,於帝王將相、才子佳人的韻事之外,隱卻裊裊身影。然而,她也曾提起琵琶袖,自研筆墨,將一生的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