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熱門標籤 > 曹汝霖

曹汝霖:五四運動是打砸搶燒的烏合之眾(圖)
2024-04-27

躲在鍋爐房的章宗祥看到院裡起火,害怕無法逃生,就跑了出來。學生們看到他西裝革履,以為這就是曹汝霖,便一哄而上,按倒就打。正在這時,一個名叫中江丑吉的日本人趕到,才推開學生將他救出。隨後,警察總監吳炳湘也趕到現場,當他下令抓人時,大部分學生已經逃之夭夭。緊接著消防隊也前來滅火,但東院的一排房子已經燒成灰燼。 事後吳炳湘向曹汝霖道歉,並將他們全家送到六國飯店,將章宗祥送到同仁醫院。據醫生說,章氏全身受傷56處,幸好沒有危及要害。

曹汝霖給西太后講立憲(圖)
2023-11-21

清末新政,立憲是最響、也最持久的呼聲。後世把當年推動改革的人稱為立憲派,其實,在當時,朝野上下,像點樣的官紳和紳商,差不多都是立憲派,更不消說那些留洋回來的、新學堂出來的學生仔了。光緒二十七年初(1901),西太后和光緒尚在避難地西安,新政就揭開了序幕,第一項改革,就是把總理各國...

五四運動「第一烈士」是歷史的贗品(圖)
2023-10-16

但是憤怒的學生仗著人多勢眾,不但衝破了政府的封條,衝進了曹家,還有學生拿起石塊砸向曹汝霖的老父親,幸被一丫環挺身擋住。未己,找不到曹汝霖的學生遂放火燒掉了曹家,這就是令人震驚的「火燒趙家樓」事件。在這場鬧劇中,郭欽光也不顧勸阻,抱病參加了遊行活動。參加活動後,於5月7日吐血而亡,時年24歲。有意思的是,1995年,他被中共民政部追認為「革命烈士」。

五四是一場煽動集體主義 走向集權主義的運動(圖集)
2023-05-06

「火燒趙家樓」開啟了中國以「愛國」名義剝奪個體權利、以「人民」、「正義」的名義實行暴力的歷史。直到今天,「愛國」仍不僅是中國政府最熱衷高舉的旗幟,更是令無數知識份子、年輕學生熱血沸騰的春藥。「火燒趙家樓」的火,不僅仍在燃燒,更有無數文化人們在往裡添柴、澆油。 100多年了!在被「火燒趙家樓」燒成一片人道主義荒漠的中國大地上,個人主義、個體生命、個人權利價值的概念仍鮮見萌芽,更不知要待何時才能生長出一片蔥綠,最後覆蓋那塊土地。一百年過去了!一個多麼深重的悲

梅思平:「五四」先鋒為何論為漢奸(圖)
2023-02-11

1919年5月4日,北京大學政治系學生梅思平跟著遊行隊伍高喊著外爭國權,內懲國賊的口號闖入曹汝霖宅邸。學生們在痛打了章宗祥之後,放火燒了曹宅,而梅思平(據傳)就是放火者。北大畢業後,熱衷政治鬥爭的梅思平沒能順利地踏上仕途,而是應聘到上海的商務印書館做編輯,過起了普通文人的日子。但...

【欺世大觀】124 五四打人放火 不值得紀念
2022-05-09

100年來,幾十億中國人被黃俄兒子黨洗腦不停,很多國人到現在都相信共黨定義的「五四運動」是「先進青年」「反帝愛國學生運動」,之所以發起這個運動,是因為雞血青年們無法容忍中華民國北京政府的腐敗和賣國,不滿社會現狀,出於「救國救民、改造社會」的熱忱而發起的運動。

曹汝霖給西太后講立憲(圖)
2021-10-10

清末新政,立憲是最響、也最持久的呼聲。後世把當年推動改革的人稱為立憲派,其實,在當時,朝野上下,像點樣的官紳和紳商,差不多都是立憲派,更不消說那些留洋回來的、新學堂出來的學生仔了。光緒二十七年初(1901),西太后和光緒尚在避難地西安,新政就揭開了序幕,第...

篡改死因 五四運動「第一烈士」竟是歷史的贗品(圖)
2021-08-30

一方面,明明知道自己的身體狀況,卻依舊參與抗議,乃至參與暴力行動,郭欽光的殞命也就怨不得他人了。另一方面,燒了政府總長的房子,重傷了駐日公使,怎麼看都是違法的,怎麼辦才好呢?於是死於肺病的郭欽光成為北大學生為自己開脫的擋箭牌。

曹汝霖回憶五四運動:學生是一群打砸搶燒的烏合之眾(圖)
2021-07-25

眼看學生就要衝進來了,曹汝霖只好躲進一間有通道的小屋子,而章宗祥則在僕人引領下藏到又小又黑的地下鍋爐房。二人剛剛藏好,學生便破門而入。只聽得闖進來的人們一面問「曹汝霖哪裡去了?」一面將門窗玻璃、家具器皿、古玩瓷器等等砸得粉碎。後來不知什麼人從車庫裡取來汽油,澆在客廳和書房等處用火點燃。

一戰對中國的影響如此深刻:五四運動與暴民政治(圖)
2021-01-18

一次世界大戰是中國歷史的一個重要轉折點。同時,這一階段中國經濟迅速發展,政治上卻是分裂的。民間經濟發展了,一部分人發財了,但政府的財政非常困難,因為國家其實是分裂的,各省都將財政稅收據為己有,不上繳中央政府。中央政府不得不借款,主要是向日本借,這裡面又衍生出一大批故事,造成很負面的影響。後來巴黎和會上的一些爭議也與此有關。

段祺瑞向日大借款從來只借不還(圖)
2020-11-02

借債還錢,天經地義。北洋時期袁世凱、段祺瑞等政府都曾向日本大舉借款,日本人向來不見兔子不撒鷹,做事目地性極強,而北洋政府從來只借不還,還顯得理直氣壯,這些借款中究竟有怎樣的附加條件?北洋政府如何敢於借錢不還並樂此不倦呢?既然賴帳,後人又為何將此舉視為賣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