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移民留學 > 正文

美國「窮人」都上得起哈佛

作者:
 
  人們說到哈佛大學,難免要提及哈佛大學學費的昂貴。其實,說哈佛大學學費貴,那是「嚇唬」有錢人的。美國著名的私立學校都設有貧寒獎學金,一般中產階級的中下層家庭都能得到非常豐厚的資助。無論是美國學生還是中國
學生,被錄取的來自低收入家庭的學生大部分都能拿到全額獎學金。所以說,哈佛大學是「富人可能上不起,窮人都上得起的學校」。

  哈佛大學是私立名校的代名詞。人們總認為一般人上不了哈佛大學(這裡說的一般人指的是受薪階級,也就是藍領階層和中產階級的中下層),更付不起哈佛大學每年4萬多美元的費用。

  這是一個根深蒂固的、長期的錯誤觀點。

  從新聞媒體上,人們常常可以看到這樣的震撼性新聞:某學子的成績特別優秀,個人素質特高,為許多美國著名大學包括哈佛大學所爭奪,並且被授予全額獎學金,等等。言下之意,哈佛大學的全額獎學金只發給特別優秀的學生,而對於同樣被哈佛大學錄取的、相對不那麼突出的學生,哈佛大學並不提供獎學金或者全額的獎學金。

  這兩個錯誤觀點的形成,一是人們可能對長春藤盟校以及美國獎學金制度不了解;二是獎學金獲得者及其家長向媒體介紹獎學金的由來時可能過於含蓄,沒有合理地解釋美國名校獎學金的授予原則;三是媒體有意無意地推波逐浪。

  被名校錄取、獲得獎學金的優秀學生,既然沒有對「慷慨解囊」的美國大學感恩和知恩圖報,也沒有公告自己所獲獎學金是家庭經濟的原因而來自校友前輩的善施,那麼他至少有義務去正確引導媒體和社會大眾,這是作為具有優秀素質的人所應具有的起碼的道德標準。

  事實上,每一位拿到哈佛大學等其他名校獎學金的學生都十分清楚地知道,能否獲得獎學金,與自己的家庭經濟狀況的好壞密切相關,與自己是否比其他的學生更優秀完全無關!

  總體而言,中國學生的家庭經濟狀況,與美國家庭的生活水準及大學的收費標準相比,屬於貧困水平。長春藤盟校給大學本科學生所發的獎學金,實際上與中國傳統觀念上的經濟困難補助金是完全一樣的。這種獎學金,在美國有一個標準的名稱,叫作需求獎學金,也就是說,美國大學根據學生的家庭收入來判斷,看這個學生的家庭除了必要的生活開銷外,有多大的需求,才能讓這個學生上大學。換句話說,如果得不到一定數量的獎學金,這個學生的家庭根本無力承擔教育的費用。有人把這種獎學金叫作貧寒獎學金,實在貼切。這就是哈佛大學等長春藤盟校和很多著名大學在獎學金制度上的「按需分配」原則。有人乾脆說,美國的需求獎學金,說得直接點就是「殺富濟貧」。

  實際上,美國8所長春藤盟校,除了哥倫比亞大學每年只有少量的獎學金是給予特別優秀的學生,而完全不考慮其家庭經濟情況之外,都只有需求獎學金-貧寒獎學金。那種不考慮家庭經濟狀況而發給優秀學生的獎學金叫作榮譽獎學金(MeritScholarship)。

  除了長春藤盟校之外,還有許多大學,包括麻省理工學院、加州理工學院、史丹福大學在內的許多名校和非名校,都只有貧寒獎學金,沒有榮譽獎學金。

  這樣的事實已經存在幾十年了,然而,即使在美國,也仍然有很多人不了解這個事實。在華人圈子裡,孩子還沒有上大學或者沒有收到大學錄取通知和獎學金通知的時候,對這個問題稀里糊塗的家庭比比皆是。

  其實,在美國,中低收入家庭學生上哈佛或其他私立名校,常常比上很多公立大學的費用還要低。

  1999年,我到哈佛大學參加新生入學活動時,聽到哈佛校長在開學典禮上呼籲優秀的學生報考哈佛大學。他幽默地說,我們的獎學金完全是以"需求"為標準的,我們100%滿足你們的"需求",當你們看到,有的學生一年只付8美元就上了哈佛大學,你們就知道,哈佛大學是一所人人都上得起的大學。這個8美元的數學也許是校長臨時幽默說出來的,但是,每個"窮人"都上得起哈佛倒是事實。

  與其他長春藤盟校相比,哈佛大學的需求獎學金一直是最高的。2004年2月,上任不久的哈佛大學新校長進一步宣布,對於來自年收入低於4萬美元家庭的學生,哈佛大學將不要求他們的父母繳納分文費用,哈佛將為這些學生提供全額助學金,每個學生每年共計42450美元。為了實現這一計劃,哈佛大學每年追加200萬美元,成為發放獎學金最慷慨的大學,使許多低收入家庭的孩子都能上得起哈佛。

  相反的,我接觸了一些被一流名校錄取的家庭經濟情況很好的學生,他們被私立名校錄取了,但是沒有去,反而上了公立大學。究其原因,卻是學費「太貴了,上不起」。

  真是奇怪的現象。只聽見富人家的孩子說學費太貴了,上不起私立名校,從沒有聽說窮人家的孩子和他們的父母對哈佛大學和其他名校「哭窮喊貴」,富人可能上不起的學校,窮人家的孩子反而都上得起!

美國「高考」,世界之最

  美國是一個講標準化的國家,各種各樣的標準化考試就是典型的例子。雖然美國考試是標準化的,但是考試成績對大學錄取時所起的作用卻沒有絕對一定的標準,至少這個標準比較含糊,這一點在頂尖大學的本科錄取方面特別突出。因為沒有一個標準和界限,一部分學生就採取了越多越好的戰略,儘量多地參加考試,以標準化考試的數量來打動大學招生人員。

  可供學生選擇的考試科目有1門SATI、20門SATII專科考試和34門AP考試。除此之外,還有1門綜合性的大學入學ACT考試。全部考試加起來,有56門之多。這56門都是可以作為"高考"的考試。美國創造了"高考"的世界之最-具有最多數量的考試科目可供學生選擇。

  美國頂尖大學都要求1門SATI,1門SATII的寫作,加上其他任選兩門共3門SATII考試的成績。一般來說,在美國上學的學生都只考3門SATII,不會去考更多的SATII科目,而是把精力投入到難度更大的AP考試。我女兒高中畢業前一共考了1門SATI、3門SATII和8門AP,總共12門統一標準考試,她的AP考試總計大約相當於50個大學學分(大學畢業一般需要128個學分),在她1999屆高中畢業時是全校最高的。這個紀錄已被打破,女兒的學弟學妹有的上大學前已經高分通過了11門AP。據我手上的學生簡歷,有的高中畢業生上大學前已經考了10門AP,而且門門都是5分。

  美國具有世界上最多的統一標準考試,這些考試都可以提交給大學,作為大學審核學生能力水平的依據。所以說,美國創造了「高考」的世界之最。

  摘自《人生設計線路圖——美國升學與前途》,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5年7月出版

責任編輯: 鄭浩中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07/0211/304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