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中國文化 > 正文

為什麼那麼多皇帝沉緬於酒色?

權力過於巨大,是造成中國皇帝們不幸的根本原因。皇帝是天下最自由的人,因為他的權力沒有任何限制。皇帝又是天下最不自由的人,同樣因為他的權力沒有邊界。

皇帝十分清楚他的一切都是來源於自己的權力。為了保持自己的至高尊榮,皇帝必須牢牢把握住權力,一絲一毫也不能放手。利益的焦點必然是力量的焦點。普天之下有多少精英人物在日夜垂涎、掂量、窺測、謀劃著大位。為了讓天下人成為自己的奴隸,皇帝自己成了權力的奴隸。他必須像愛護眼睛一樣地愛護自己的權力,一分一秒也不能鬆懈。被剝奪權力的恐懼使皇帝們神經常年高度緊張,甚至風聲鶴唳、草木皆兵,呈現某種精神病態。朱元璋在寫給自己繼承人的《皇明祖訓》中,就鮮明地表現了這種過度戒備心理。他說:凡帝王居安之時,應該常懷警備之心,日夜時刻不可鬆懈,這樣才不至於被人所窺測,國必不失……每天都要當成是在戰場上一樣,白天注意觀察周圍人的言語舉動,晚上要嚴密巡查,搞好宮內安全保障。即使是朝夕相見的心腹之人,也要提高警惕,所謂有備無患也。如果有機密之事要與親信商量,需要屏退旁人,那麼也不能令護衛們退得過遠。最多十丈,不可再遠!……兵器、甲冑,不離左右,更要選擇數匹良馬,置於宮門及各處城門,鞍韉俱全,以防意外……

為了保證自己的意志絕對暢通,為了保證自己對權力的獨占,皇帝們一再地粉碎對皇權的任何威脅和挑戰,同時也不得不把自己變成牛馬,擔負起沉重的工作負荷。在皇帝體制下,「天下之事無小大皆決於上」,那些雄才大略的皇帝,每一個都不得不成為工作狂。秦始皇每天規定自己必須看完一百二十斤的竹簡文件,才能休息。朱元璋說自己「每旦星存而出,日入而休,慮患防危,如履淵冰,苟非有疾,不敢怠惰,以此自持,猶恐不及。」據史書記載,洪武十八年九月的八天之內,他閱讀奏摺一千六百六十件,處理國事三千三百九十一件,平均每天要閱讀奏摺二百多件,處理國事四百多件!雍正皇帝在位期間,自詡「以勤先天下」,不巡幸,不遊獵,日理政事,終年不息。在位十三年,寫出了一千多萬字的硃批。

康熙皇帝對歷代帝王短壽有自己的解釋,他在遺詔中曾深有感觸地說:「自古帝王多享年不永,書生們每每因此多有譏評。他們怎麼知道,皇帝面對的政務之煩,使人不勝其勞。做大臣的,想做官就做官,不想做就不作,回家抱抱孫子,優遊度日。皇帝們就沒有這樣幸福。皇帝的重任不可以託付給旁人,所以舜帝直到死在蒼梧時,禹帝直到死於會稽那一天,都沒有享受過安寧的生活。當了皇帝,就沒有退路,怎麼敢奢想安逸!」

除了勞累之外,皇帝的生活還有一個突出的特點:刻板。

我們以清代為列,觀察一下皇帝是生活在一個什麼樣的套子當中。清代祖制,每天早上五點左右,皇帝就必須起床。起床之後,第一件事是著衣。皇帝穿衣戴帽是不能由著自己喜好來的,在不同的季節,不同的月份,不同的日子,甚至同一天的不同時辰,皮、棉、夾、單、紗的各種質地以及式樣、顏色規格、文飾都有嚴格的規定。

梳洗已畢,首先要做的事是「讀《實錄》一卷」,也就是說要學習祖先的光輝事跡,背誦祖先的教導。

早上七點到九點半是皇帝吃早飯的時間。御膳的食譜每天由內務府大臣劃定,每月集成一冊。在做御膳時,內務府大臣還要負責監督,每道菜的配料都有規定,不許任意增減更換。 皇帝就坐後,傳膳太監一聲呼喊,飯菜魚貫而入。試膳太監先查看每道飯菜中的試毒牌變色不變色,再親口嘗嘗,然後皇帝才開始吃。每種菜最多只能吃三口。

然後是處理政務。即御門聽政,皇帝端坐於乾清門。整個聽政過程有著嚴格的禮儀規範要求:文武百官從景運門入,在門下廣場排班。奏事開始,大臣從東階上門,列跪,尚書居前,侍郎位其後,陪奏的官屬又在其後。尚書一人手捧折匣折旋而進,至本案前墊上北面跪,將疏折匣恭放於本案上,然後起立,趨至東楹,入班首跪,口奏某事幾件。每奏一事,皇帝即降旨,宣布處理意見,大學士、學士承旨。事畢,大學士、學士起立,從東階下,記注官從西階下,皇帝起駕還宮。

每天上午11點到下午2點30分,是皇帝休息吃晚飯時間,根據《國朝宮室》記載,每天下午皇帝一般在一兩點時吃晚飯,然後批閱各部和地方大員的奏章,接著就開始學習。

在下午2點30分到5點這段時間裡面,皇帝除了辦公以外,還要看書學習。

晚上七點到九點皇帝要祀拜神靈,到各殿神佛前拈香,然後上床睡覺。按照規矩平時皇帝不能到妃嬪宮裡過夜,皇帝如果想要哪位妃嬪來陪他睡覺,只能把她們召到皇帝的寢宮裡來,叫做「召幸」。由太監把被傳的妃子用一條大被裹好,送到皇帝寢宮。妃子必須從皇帝的被腳爬入,開始被幸,幸到規定時間,窗外太監就一聲呼喊:「皇上節勞。」於是皇帝翻身下來,太監再把妃子包好送走。

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幾乎天天如此。

因此,中國的皇帝,說容易,任何昏庸白痴都可以憑血統登上帝位;要說難,則傳統文化中對帝王的要求至難至險。智者千慮,必有一失。對於秦皇漢武唐宗宋祖之類精力過人意志超群的超級皇帝來說,權力都令他們不堪重負,更何況他們那些遠不如他們堅強的後代。那些精明巧詐的定製之君沒有想到,他們制定的帝王標準,給自己那些平庸的後代帶來多少痛苦和折磨。

中國王朝存在著一條鐵律:那些艱難創業的開國帝王往往性格堅毅,精神旺盛。而繼他之後登上皇位的人往往是一蟹不如一蟹。這是由於中國皇族特殊的成長環境造成的:在傳統中國,人們往往把物質享受作為衡量幸福的唯一標準,把無條件地順從、寵愛、諂媚作為對待皇子的不變態度。在這種特殊環境下成長起來的皇位繼承人很容易出現種種心理和性格問題,最常見的是意志軟弱、自制力差。另外,深宮之中,婦人之手,使皇子們難有接觸社會,了解民生的機會,也培養不起實際的執政經驗。因此,大部分繼位的君主,缺乏治國所需的能力。

一方面是能力低下,另一方面是要求極高。一方面是如此森嚴的規矩,另一方面又是皇帝手中實際上無所不能的權力,因此,歷代皇帝中能夠嚴格要求自己執行皇帝守則的自然是鳳毛麟角。權力這副鎧甲本來是為了保障皇帝們的享受,可是在大多數時候,皇帝們使出全力,也擔負不住這具厚厚的鎧甲,他們的生存因此就變成了權力重壓下的掙扎,顯得十分可憐。

在閱讀中國歷史的時候,一個令人不解的現象是為什麼沉溺於酒色的皇帝那麼多。人生的樂趣那麼多,特別是皇帝富有四海,可以做的事那麼多,可以經歷的人生那麼豐富,為什麼那麼多皇帝都像乍富的大款一樣不開眼,一門心思賴在酒桌和床上?這兩樣事物確實很好玩,但也不至於好玩到讓人喪命的程度。道理其實很簡單,這是一種逃避。權力的沉重和規矩的森嚴使他們無力承受,而祖先的期望、臣民的指責、自己體內的超我使他們荒嬉政務,盡求享樂時,不能不他們產生深深的負罪感、無能感、自卑感,不能不自暴自棄。酒和色不過是他們的逃身之所罷了。準確地說,那麼沉溺於酒色的昏君實際上都是「酒精」或者「性」的依賴症患者。

責任編輯: 李冬琪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07/0218/314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