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大陸 > 正文

男孩「隨手揀塊肉」竟是「太歲」20天不腐不臭

   罕見「太歲」城區現身

  俗話說「誰敢在太歲頭上動土」?然而,這個千百年來一直籠罩著神秘色彩的「太歲」,就靜靜地躺在一家賓館的臉盆里。8月13日,記者目睹了「太歲」的真實面貌。

  緣分:隨手揀塊肉

  這家賓館的經理張致源介紹說,20多天前,他那上中學的15歲兒子張華男,路過中國醫科大學南面的一個建築工地時,發現施工人員將一些像肉的塊狀物體,拋扔在水泥地上。張華男喜愛探索自然科學知識,他覺得這些塊狀物體很像書上記載的「太歲」,便選擇了其中最大的一塊拿到他爸爸的賓館。張華男清洗掉這個肉塊上的泥沙後,用清水將它浸泡在一個臉盆中。

  疑慮:擔心是肉瘤

  張致源見兒子拿回一個大肉塊,以為是醫院拋棄的肉瘤子,十分反感。但是,隨著時間推移,張致源發現,大熱天兒的,這個肉塊不僅不腐爛,還沒有任何異味。更令他和眾人驚奇的是,蚊蟲、蒼蠅等,從來不往這個肉塊上落。20多天後,這個肉塊依然如故,不腐、不臭、不枯。張致源這才放下心來。

  運氣:竟然是「太歲」

  8月13日下午,經過有關專家認定,這個肉塊,就是大名鼎鼎、神秘莫測的「太歲」。當天下午,記者看到,這塊「太歲」為橢圓形,長26厘米、寬24厘米、厚13厘米、重3.4公斤。該「太歲」一面呈深棕色,另一面呈灰黑色,四周呈白色,並有層次紋理,似有生長痕跡,觸摸手感光滑,略有黏液,並且極富彈性,狀若肉塊。

  史載:「太歲」有來頭

  有關專家介紹說,民間傳說,「太歲」是古代民間對木星的別稱。木星每12年繞太陽一周,每年都有一個相對應的地下位置,出現一個神秘莫測的「太歲」。久而久之,就出現了「太歲頭上不能動土」的說法。

  我國古籍《山海經》中記載,「太歲」被稱為 「視肉」、「聚肉」、「肉芝」,可以食用,並且「食之盡,尋復更生如故」,說明「太歲」能夠生長。《山海經》解釋「視肉:聚肉形,如牛肝,有兩目。」明代醫學家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將「肉芝」收入「菜」部「芝」類,具有「久食,輕身不老,延年神仙」特點,並描述「太歲」「肉芝狀如肉,乃生物也。白者如截肪,黃者如紫金,皆光明洞徹如堅冰也。」

  科研:「太歲」價值高 

  有關生物專家介紹說,「太歲」的主要成分,是「大型罕見粘菌複合體」。它既有原生生物特點,又有真菌特點,是活的生物體,世界罕見。該「粘菌複合體」,是迄今發現最古老的古生物活體標本,人類和一切動物的祖先。

  「太歲」體內含有高度抗腐化性物質,在食品添加劑、無公害食品開發、食品防腐領域有重大開發價值;「太歲」生命力、適應力極強,體內含有提高免疫力物質,在保健品方面有開發價值;「太歲」通過吸收有機質和腐殖質,可以自身複製,在醫藥方面尤其是消化系統方面,有著重大科研價值。

  有關專家認為,「太歲」應該生長在山區或郊外,並且多年難得一見。這塊「太歲」卻在城區內現身,實為罕見,是個待解之謎。 (高級記者 邱 宏 實習生 董 嬌 攝影 李雙琦)

責任編輯: zhongkang  來源:瀋陽晚報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07/0815/51626.html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