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軍政 > 正文

華爾街日報 :中共十七大掣肘中國經濟政策

 

華爾街日報 

  中國的經濟增長率今年有望達到十多年來的最高增速,這種超乎預期的發展速度加大了經濟過熱的風險,而此時又恰逢中國領導層即將換屆之際。

  中國國家統計局周四公布,第二季度國內生產總值(GDP)較上年同期增長11.9%。這甚至超過了今年一季度已然11.1%的強勁增幅。

  2007年上半年中國經濟增長了11.5%,使得當年增速有可能創下自1994年達到13.1%以來的最高水平。照此速度發展,中國經濟今年超越德國、成為美、日之後的世界第三大經濟體幾乎已成定局。

  今年以來,中國的經濟增長速度一直高於人們的預期。而6月份消費者價格指數(CPI)較上年同期上升4.4%,也遠遠超出了政府3%的目標。工業和基礎設施投資也呈加速之勢(上半年增幅達25.9%),這不禁使人們擔心考慮不周的項目投資不但會孳生銀行壞帳,今後還會引發其他經濟陣痛。

  蘇格蘭皇家銀行(Royal Bank Of Scotland)經濟學家本•斯芬多福(Ben Simpfendorfer)指出,中國經濟尚未過熱,但未來幾個月里政府必須加大緊縮力度,以確保經濟處於正常軌道。

  可是迄今來看,中共政府卻顯得有些不慌不忙,今年僅加息不到半個百分點(以多種標準衡量,中國目前的利率水平都相當之低),人民幣也只是適度升值。對於外界的種種質疑,中共政府官員迅速作出回應,指出經濟的快速增長是如何讓普通中國百姓獲得了實惠。最近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中國城鎮及農村居民的收入分別增加了14.2%和13.3%,這也是近年來升幅最大的一段時期。

  國家統計局發言人李曉超在新聞發布會上說,這種變化是我們以前曾希望看到的,它表明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在增大。

  長期以來,中國考慮問題的首要出發點都是保持經濟快速增長,因為這樣才能提高國民所得,保證迅速城市化的農村人口的就業。另一方面,中國領導者由於擔心給經濟增長帶來風險而對其政策進行了謹慎、漸進式的調整──這種做法因今年下半年即將召開十七大而變得更加明顯。

  黨代會每五年召開一次,今年的會議將選取新一代高層領導幹部,同時還將為政府制定未來幾年的發展方向。此次會議意義重大,以至中國國務院上月發文指出,任何政策調整都應有助於經濟的穩定和快速發展,為即將召開的十七大營造積極的環境和條件。

  李曉超在周四的記者會上重點談到了三大主要經濟問題:不斷擴大的貿易順差已影響到中美及中歐關係;大幅上漲的食品價格正威脅到消費者利益;高能耗與環境污染問題。這也印證了外界的猜測,即中共政府只會重點解決特定領域的問題,而不會抑制整體經濟增長。

  雷曼兄弟(Lehman Brothers)經濟學家孫明春認為,這更多的是一種結構性調整,而非減緩經濟本身的發展,高增長無可厚非。

  中國經濟的高速增長也增加了對煤炭、石油等原材料的需求,這不僅推動全球商品價格居高不下,也破壞了國內環境。而居民收入的提高也使得中國消費者市場在眾多跨國公司眼中變得更具吸引力,與此同時中國價廉物美的出口品也令外國同行感到苦悶不已。

  另一方面,中國央行並非一個獨立決策的部門,重大經濟決策需要政府高層達成一致意見。儘管有跡象顯示央行官員已對通貨膨脹表示憂慮、並且希望出台更多措施來防止物價再度大幅攀升,但政治領導人卻並未對將來可能發生的風險過分擔憂。

  滙豐(HSBC)經濟學家屈宏斌說,他們要給經濟增長留下一次機會。

  中國國務院在6月份的報告中的確曾暗示將再次加息,稱穩健的貨幣政策應適度收緊。自那以後,國內股市一度紅火的漲勢嘎然而止,因為很多投資者都等待著緊縮政策的出台。加上此前幾乎無人料到最新公布的經濟數據會有這般強勁,因而分析師認為市場普遍預計的加息過不了多久就會成為現實。

  可是政府的緊縮政策卻不大可能用藥過猛──這當中既有十七大的考慮,也是因為對遏制通貨膨脹的矛盾心態。雖然上半年3.2%的總體通貨膨脹率依然較高,但這幾乎完全是由糧食、肉類以及雞蛋供應緊張而造成。其實剔除食品及能源價格的核心CPI今年上半年僅上漲0.9%,還有很多消費品的價格甚至呈下降態勢。

責任編輯: 鄭浩中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07/1008/583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