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外媒看中國 > 正文

外媒:油價原材料黑洞中國的通貨膨脹動搖世界

▲圖為,去年7月28日中國四川省的農民把病豬裝在車上去屠宰。此次豬肉風波引發了中國的通貨膨脹。照片=路透社
中國暴發通貨膨脹的疑慮正在襲擊全球。因為曾經穩定世界物價的一等功臣中國,現在已變成為破壞物價穩定的主犯。迄今為止,中國是向全世界供給廉價商品的「世界工廠」。這在人均收入不到1000美元的國家才有可能實現。但目前情況發生了急劇變化,那種說法已成了過去。中國持續保持10%左右的快速發展,隨之國民所得很快提高,低工資階層正在消失,同時隨著物價劇漲,無法再繼續提供低廉的商品。去年中國人均國內生產總值(GDP)為2042美元,比前一年(1703美元)增加了約20%。中國從1000美元走到2000美元只用了3年時間。

中國的消費者物價增長率2005年為1.8%、2006年為1.6%,呈現了比較穩定的漲勢,但今年卻突然暴漲。今年1至9月的物價比去年每月增加4.2%,同比漲到2倍多。

中國產品漲價,除物價上升的因素外,還有中國企業生產費用劇增的原因。中國企業的生產費用因工資增加、政府加強環境管制、人民幣的升值、價格管制放寬、取消對出口企業的優惠等因素大為增加。從而出口產品的價格也隨之提高,促使世界物價上升。

摩根史坦利亞太區經濟學家謝國忠說:「中國的工資若按現在的走勢上升,纖維類勞動密集性產品價格有可能上升30%左右。這會將美國的物價提升0.5%,全世界的物價提升0.7%。」

象徵性的反映中國通貨膨脹現象的就是「江西省豬藍耳病」事件。去年夏天,中國長江流域江西省發生了叫「藍耳病」的疫情。藍耳病的特徵是,生病的豬出現高燒症狀,皮膚出現紅色斑點,死的時候耳朵變成藍色。然而今年,藍耳病蔓延到了中國全域。大量豬接二連三成批死掉,豬肉價格也開始暴漲。目前,中國全域飼育豬的數量為約5億頭。這一數量超過全球養豬量的一半以上。中國政府報導稱死了17萬頭豬,但考慮到新聞受到限制的中國現實,幾乎沒人能相信這一報導。對此,《國際先驅論壇報》的報導是「至少死了40萬頭豬」。當然還有很多人推測說,數量將超過100萬頭。
▲中、美等國家正在加大力度投入於利用玉米生產出生物柴油的研究中。再加上,由於地求的異常氣候鬧災荒,使得今年玉米的國際價格大幅上漲。圖為,中國的玉米生產田。照片=朝鮮日報圖庫

豬肉在中國的「地位」很特殊,因為中國人的飲食中不能沒有豬肉。核心生活必需品——豬肉的價格開始暴漲,今年9月中國的豬肉價格比去年同期上漲了85%。即使憑空少了100萬隻豬,100萬也只是5億的0.2%,可以說微不足道,可為什麼價格卻暴漲了呢?突發事件打破供求關係、而供求關係何時會平衡又不得而知,消費者必然產生不安心理,這就為投機提供了絕好機會。中國的豬肉價格波動就是符合這一情況的很好例子。豬肉價格暴漲還拉升了其他產品的價格,通貨膨脹不可避免地擴散了。實際上,中國8月份的消費者物價上漲了6.5%,為10年來的最高值。9月份也上漲了6.2%,這也達到了去年平均值(1.5%)的4倍多。

中國的通貨膨脹之所以是一個問題,原因在於中國的經濟總量已經是世界第四了。今年中國的排名有望超過德國,繼美國、日本之後上升至世界第三。說中國對世界經濟的實際影響力僅次於美國也不為過。在世界貿易中,中國占據的比重達8%. 2007年中國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17.3%)還有望超過美國(14.3%)。

最近形容中國在世界上的地位時,經常會說起「蝴蝶效應」和「China Free」。「蝴蝶效應(butterfly effect)」原本是氣象學術語。大意是說中國北京的蝴蝶撲扇翅膀後,第二天美國紐約可能就會刮氣狂風。美國的氣象學家愛德華-羅倫茲1961觀測氣象時想到的這一原理還成了日後物理學誕生「混沌理論」的基礎。既,變化多端的天氣很難預測,原因是地球上某個地方發生的微小變化足以影響到天氣。

最近發生的中國「蝴蝶效應」的典型例子是「牛奶供不應求」。隨著中國人喝牛奶,世界奶價就一路上升。中國總理溫家寶曾說,13億中國人每人每天應喝500毫升牛奶,積極倡導了牛奶消費,這就成了世界奶價暴漲的契機。彭博新聞社分析說,中國的快速經濟發展和中國人對已開發國家生活方式的強烈願望加快了牛奶消費。BBC在線新聞也報導說,隨著中國牛奶消費的增加,世界乳製品價格也開始上升。中國「蝴蝶效應」不止於牛奶。財界人士們展望說,隨著中國國民所得的提高,凡是中國人消費增加的品種都有可能引發和牛奶差不多的供不應求的情況。

最近動搖世界經濟的油價暴漲也與中國有著密切的關係。中國早已成了吸引所有原料的無底洞,接近100美元的原油也當然不是例外。據10月30日韓國石油公社表示,前一天中東產杜拜油現貨價格為83.41美元,比上周末每桶漲了0.81美元,再次創下了歷史新高。紐約商業交易所(NYMEX)的西部德克薩斯油(WTI)的現貨價格以93.53美元收盤,同樣創下了歷史新高。

有分析認為,國際油價連續3天刷新歷史記錄的原因是墨西哥的原油生產受到風暴影響、以及美元價值連日創下歷史最高值。但更為根本的原因在於中國、印度等亞洲國家的經濟增長導致石油需求劇增,投機性需求更是雪上加霜。除石油外,近幾年鋼材、銅材等各原材料和糧食的價格也因中國的需求劇增而在國際市場上居高不下。

「China free」是能夠讓你真切感受到中國威力的用語。最近推出《沒有「中國製造」的一年》一書的美國新聞工作者曾為日常生活中無孔不入的中國產品倍感驚愕。她自2005年1月起嘗試了在生活中不用中國貨的試驗。之後,她在接受美國日刊《Times daily 》的採訪時說:「決不想再做這個試驗了。多虧是在2005年做了這種嘗試,如果是現在或5年後做似乎根本不可能。」最近,韓國各大電視台也相繼播出了「China free」的嘗試,但結論仍是生活中不可能沒有中國產品。

中國的通脹給世界經濟帶來了新問題。美國已經在下調利率和通脹之間陷入兩難處境。

最近,美國為了收拾次級債危機的爛攤子,開始採取減息攻勢。據分析,美國採取減息措施的背景就是中國向美國提供大量廉價商品,使得美國的物價穩定下來。然而,如果中國的通貨膨脹惡化,這一結構則會倒塌,也會導致美國的減息力度削弱。為了抵禦美國次級債危機殃及到本國,正在處心積慮的歐盟及日本等主要已開發國家的央行,也是與美國同病相憐。

目前,這些已開發國家的物價也呈上升趨勢。今年9月份美國消費者物價同比增長2.8%,8月份則為2.0%。歐盟的消費者物價同比增長幅度也是從2007年1月~8月約1.8%左右,上升到9月份的2.1%。全球經濟因高油價及過剩流動性等因素,通貨膨脹壓力日益加重,更何況中國的通貨膨脹現象對於全球通貨膨脹壓力可謂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

無可非議,中國日趨擴散的通貨膨脹將會迫使已開發國家提高利率,從而美國、歐盟經濟出現疲軟的可能性較大。然而,作為中國主要出口國的這些已開發國家的經濟出現不景氣,則會導致中國的出口萎縮,從而中國及亞洲地區的經濟增長將會受到制約。以去年為準,中國對美國和對歐盟出口占整個出口的43.2%。中國經濟的萎靡不振,將會導致韓國、日本、東南亞等整個亞洲地區對華出口的不景氣以及經濟增長率的下降。

據分析,只要糧食、原油等國際原材料價格的上升勢頭不減弱,中國通貨膨脹壓力將會持續下去。對此,專家們分析指出,中國為了緩解美國等已開發國家的貿易摩擦,將採取逐步提高人民幣匯率的措施。

另外,專家們還指出,就中國的通貨膨脹韓國也有必要採取應對措施。三星經濟研究所首席研究員張在澈說:「通過穩定房價、控制提高公共費用等方式,儘量縮小物價上升壓力。應提高質量和設計等非價格競爭力,以儘量減少匯率風險所帶來的損失。」

責任編輯: zhongkang  來源:周刊朝鮮/記者朴英哲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07/1120/631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