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言論 > 正文

人大報告美麗語言掩蓋下的殘酷現實

李怡/人大換屆舉行第一次會議,傳媒聚焦報導。在電視播出的會場,見到一些少數民族穿上他們平日不會穿的節日打扮的彩色繽紛裝束,就顯示這是一場象徵「各族人民大團結」的「騷」。對中國的政治、經濟、民生,有甚麽影響?傳出甚麽訊息?由中國問題專家去發揮吧,筆者是看不出來了。

溫家寶總理作政府工作報告,開頭就說,五年來努力增加城鄉居民特別是低收入居民收入,調高最低工資標準,基本解決拖欠農民工工資問題……城鄉居民享有的公共服務明顯增多。

如果溫總說的是事實,那麽在強調特別增加低收入居民收入的情況下,貧富差距應該縮窄才是。可是,兩周前,中共刊物《瞭望》周刊卻指出,估算貧富差距程度的中國基尼係數,高於所有已開發國家和大多數開發中國家,處於中國的歷史高點。國際上定下0.4是基尼係數的警戒線,中國的基尼係數達0.47,超越了警戒線。全球127個國家,只有27個拉美和非洲國家的基尼係數高過中國。文章說,2006年,城鎮居民中20%最高收入組(25410.8元)是20%最低收入組(4567.1元)的5.6倍;農村居民中20%的最高收入組(8474.8元)是20%最低收入組(1182.5元)的7.2倍。若以城市最高收入組與農村最低收入組比較,更是高逾20倍。

《瞭望》的文章認為,中國的稅收制度所定個人所得稅的起徵點偏低,從而使中低收入階層成為納稅主力,他們所交稅額占稅收總額65%以上,由此更擴大了貧富差距。

溫總報告並沒有提出對稅制的改革,因此剝削中低收入階層的稅制沒有改變。中國貧富差距仍會繼續擴闊。

溫總說,過去五年,城鄉居民享有的公共服務顯著增加。但他沒有提及,由農村大量流入城市總人數達2.1億的農民工,過去是沒有資格享有這些公共服務和社會保障的。

四年前,中國出版了一本《中國農民調查》,以大量實地調查事例,揭露農民在繁重稅費和農村幹部壓榨下的苦況。不久前,中國法律出版社出版了《中國農民工調查》一書。這本書報導近年中國出現了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人口遷徙潮。1977年,80%以上的中國人仍然是鄉下人,但預測到2030年,中國城市人口將達9億至10億,占中國人口62.5%。這些到城市打工的農民,不叫工人,而是叫農民工。中國的戶籍制,使農民工在他們打工的城市沒有戶籍,因而沒有醫療、退休等社會保障,也沒有住房或子女就學的待遇。他們的家人仍留在原來的農村。每到春節前,上千萬的農民工就奔走在返鄉過年的路上。不久前,雪災下各個車站和冰封的公路上,農民工的擠壓、悽惶,呈現出這一個貧困階層的苦況。

在一些開放城市(如深圳),這些外來打工者是本地人的數倍,但在計算人均GDP時,卻不把他們算在內,城市福利自然也沒份。

在溫總的報告中,看不到以億計的農民工獲得甚麽保障。在溫總提出的GDP中,也把農民工撇除在外。也許正如《中國農民工調查》訪問一位上海學者所說:如果農民工可以享受城市工人的所有待遇,中國就不會在20年間保持如此低廉的勞動力成本,中國也就不可能成長為製造業的世界工廠。

這種弱肉強食的「社會達爾文主義」發展哲學,正是中國經濟崛起的底因,也是溫總充滿美好語言的經濟回顧所隱藏的殘酷事實。

雪災中呈現的農民工的輾轉悽惶,蓋過了溫總對過去偉大成就的總結及對未來描繪的美好藍圖。既如此,胡總、溫總說出來的其他美好語言,我們能有所期待嗎?

責任編輯: zhongkang  來源:香港蘋果日報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08/0306/770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