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軍政 > 正文

台灣台獨意識的重大轉捩點 千島湖事件

 

千島湖事件
地點 中國浙江省千島湖風景區
襲擊目標 台灣遊客及當地導遊、船員
日期 1994年3月31日
不明 (UTC+8)
類型 搶劫、縱火、殺人
死亡人數 32

千島湖事件又稱千島湖慘案發生於1994年,案中32名台灣觀光旅客及船工在浙江省杭州市淳安縣的千島湖被劫殺,當時中國地方政府起初隱□事件、繼而封鎖消息、查案手法粗糙、對家屬安排失當,最終令這宗刑事案件演變成政治風波,也大幅提高台灣人對台獨的支持度,成為台灣民眾對中國看法的一次重要轉捩點。 


事件經過
1994年3月31日,1994年3月31日,24位台灣旅客乘坐“海瑞號”在千島湖觀光時,與6名大陸船員及2名大陸導遊,共32人在船艙內被燒死。浙江公安當局堅稱,這是“意外事故”,但在多番質疑後,當局直至4月17日承認觀光船火災是由歹徒登船搶劫並縱火造成。

4月1日上午,本來應該在3月31日晚間返航的海瑞號遊輪被發現正在燃燒。當地民眾一度誤認為是火災並馬上報警。一開始警方在船上並沒有發現遊客或船員,淳安縣政府組織警察、駐軍和民眾在千島湖湖區進行搜索,但沒有發現失蹤人員。直到大火撲滅後,警方在才在船艙的底艙中發現32具屍體。然而,在之後案件偵辦的過程中,當地公安機關沒有及時地對外界公布案情進程,這使得外界認為,當地政府採取了封鎖消息、控制新聞報導的模式對此事件進行隱瞞。

4月2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杭州市警局安排法醫對所有屍體進行檢查。

4月4日,台灣罹難者之家屬50餘人抵達淳安縣。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海峽兩岸關係協會在多個城市開設接待處接待罹難者家屬;同時,中華民國的海峽交流基金會出面,要求能夠派員協助罹難者家屬前往出事現場處理善後,但被海協會婉拒。

4月6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浙江省公安廳加入調查。

4月6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浙江省政府延請杭州靈隱寺住持繼雲法師做超度法事,但是拒絕台灣家屬探視遺體以及檢閱驗屍報告的正當請求,並在罹難者家屬抗議聲中,將罹難者遺體在桐廬縣火化。當地罹難者骨灰由其本地家屬安葬;台灣的罹難者骨灰則由家屬帶回台灣。

中華人民共和國當地政府起初將此次事件謊報為一次遊輪火災之意外事件,這種說法引起了台灣的罹難家屬和台灣各界的強烈質疑以及抗議,海外媒體也進行了各式各樣的報導和猜測。

4月9日,時任中華民國總統的李登輝批評中國共產黨像“土匪”一樣。塵埃落定之後,有人將浙江省政府對該事件的不公開操作解讀為“在未抓獲犯罪嫌疑人之前公布案情不利於破獲案件”;但也有人認為,這種操作實質上是黑箱操作,損害中國共產黨政府的形象。另外,中華人民共和國警方欠缺科學辦案能力,對出事的海瑞號清洗導致證據湮滅,也使現場遭致破壞而無法得到更進一步的犯罪線索。

4月12日,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海協會常務副會長唐樹備在北京會見了台灣的海基會副秘書長石齊平,聲稱此乃一“火災事件”,並且強調中國方面會全力做好善後工作。

但是,台灣方面對此說明十分無法理解。認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當地政府處理此事時首先封鎖消息然後固執己見,因而回應相當強烈。台灣的陸委會於12日宣布“即日起暫時停止兩岸文教交流活動”、“自5月1日起停止民眾赴大陸旅遊”。中華民國經濟部停止審核批示赴中國大陸的投資案、中華民國教育部停止台灣和中國大陸之間的文教交流,旅行業也停止出團到中國大陸去旅遊;可以說,海峽兩岸之間的交流活動幾乎全告中斷。

4月15日,三名犯罪嫌疑人被傳訊。

4月17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浙江省公安機關宣布破案,公布是“特大搶劫縱火殺人案”,逮捕了三名嫌犯。台灣有人認為應該有軍人涉案,2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方面宣布的嫌犯之一是退伍軍人,作案時身著無銜軍裝(文革時期直至九十年中期,沒有軍銜的軍裝和軍裝樣式的服裝在普通中國大陸居民中很流行),另一嫌犯的哥哥是武警,涉嫌包庇嫌犯(張贊合 1996,364-5),但台灣罹難者家屬仍質疑僅以三名人犯何以能制服32人造成死亡慘劇。

4月18日,當時的中國國務院總理李鵬發表談話,對案件進行了說明。

5月8日,台灣海基會組團前往現場了解案情。

6月3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杭州市檢察院提起公訴。

6月10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杭州市中級法院終審。在審理期間,海協會多次邀請海基會派員參觀公審,終審前8日仍然再次聯絡台灣海基會人員,但已無人願意配合演出,台灣罹難者家屬也已無人願意出庭背書,參觀審訊過程。

6月12日,宣布判決結果,三名犯罪嫌疑人吳黎宏、胡志瀚、余愛軍均以搶劫罪、蓄意殺人罪罪名被判處死刑,剝奪政治權利終身。

6月19日,三名罪犯被執行死刑(張贊合 1996,365)。

但是,針對台灣海基會與陸委會提出有關千島湖事件的諸多疑點,中華人民共和國則始終迴避進一步澄清。對此,台灣陸委會在6月15日發表聲明,認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處理模式將使千島湖案成為懸案。從整體而言,由於中國官方對案情的隱瞞與黑箱作業,情報無法獲得證實之下,導致各種猜測和流言,使本來的一宗刑事案件,最後演變成台灣民眾對中國大陸的不滿,支持台灣獨立的民眾劇增,進而成為一件嚴重影響兩岸關係的政治事件。


影響和評價
千島湖事件對當時的兩岸關係造成重大衝擊。案件在1994年3月31日發生前,台灣於2月底進行的民意測驗中,認為“自己是台灣人”29.1%;認為“自己是中國人”24.2%;認為“自己既是台灣人又是中國人”43.2%;其餘是不知道或拒答;“支持獨立”12.3%;“支持統一”27.4%;“維持現狀”44.5%;其餘是不知道或拒答。

當案件發生後,4月底同樣的民調顯示,認為“自己是台灣人”增加為36.9%;認為“自己是中國人”減少為12.7%;認為“自己既是台灣人又是中國人”45.4%;其餘是不知道或拒答,而“支持獨立”增加為15.5%;“支持統一”減少為17.3%;“維持現狀”54.5%;其餘是不知道或拒答。

《聯合報》1994年4月中的民調亦指,台灣贊成與非常贊成台獨的民眾大幅升至42%。此一民調結果顯示千島湖事件之後,台灣民眾對中國大陸的疑惑與不滿,雙方的交流一時之間也有冷卻的現象。

有人對中共政府在處理千島湖事件時表現出意欲遮攔的行為表示不滿,認為這已使台灣民眾對中國失望,導致兩岸關係的緊張和倒退。也有人認為,當時中共政府採取的不透明處理措施以及官僚作風,是導致台灣民眾產生對中國治安不良印象的重要誘因。


流行文化
1994年由周潤發主演的《賭神系列》香港電影的續集《賭神2》,故事初段的情節戲仿了千島湖事件(電影中稱為“千賭湖”)。


相關文獻
(按照作者姓氏漢語拼音順序排列)

陳憶華,1996,媒介與消息來源的意識型態建構媒介議題之研究:以報紙報導千島湖事件為例。國立政治大學新聞學系碩士論文。
陳玉峰、曹瑞芝,1994,千島湖事件對台灣經貿問題的影響:對業者之問卷調查及深度訪談 [online]。台中:靜宜大學台灣生態研究中心。[引用於2004年3月31日]。全球資訊網網址:[1]。
交流,1994,從民意調查看兩岸關係:台灣居民對千島湖事件的反應。交流 16:9-12。
劉徹,1994,千島湖事件改變了兩岸戰略互動關係。國家政策(動態分析)雙周刊 4月5日:16-17。
潘家慶,1994,從千島湖事件看兩岸新聞觀念的差距。交流 16:13-16。
魏立志,1994,“千島湖事件”談台商赴大陸投資前應有的觀念作法。工業簡訊 24:37-42。

參考出處
張贊合,1996,兩岸關係變遷史。台北:周知文化。

*****************************

中共國務院台灣事務辦公室的說明

http://www.gwytb.gov.cn/tfsj/tfsj0.asp?tfsj_m_id=16

涉台突發事件處理
浙江“千島湖事件” 

    1994年3月31日,台灣長風旅行社旅遊團一行24人乘“海瑞號”遊輪在浙皖交界處千島湖遊覽時,吳黎宏、胡志瀚、余愛軍三名歹徒登船搶劫並縱火焚船,致使該船24名台灣居民以及8名大陸居民(2名導遊,6名船員)全部遇難,從而釀成一起特大搶劫縱火殺人案,即“千島湖事件”。

    事發後,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責成公安部、浙江省委、省政府迅速破案,妥善處理。江澤民主席、李鵬總理發表講話,對此事件表示關切。海協依照《兩會聯繫與會談制度協議》有關緊急聯繫的規定,及時快速地向台灣海基會通報情況,協調有關部門為遇難者家屬來浙江處理善後提供方便,指定專門人員值班,建立了與台北、香港、上海、浙江的緊急聯繫。汪道涵會長就該事件發表談話,對這次事件中遇難的海峽兩岸同胞表示沉痛哀悼,並向遇難者家屬表示深切慰問。海協副秘書長專程前往杭州看望、慰問遇難者家屬,協調有關方面為台灣記者的採訪提供方便,協助兩岸遇難者家屬妥善處理善後事宜。

    浙江省公安機關調集300餘名警力,克服種種困難,在當地群眾的大力支持下,晝夜工作,案發後僅17天即偵破了此案。經有關方面授權,海協邀請台灣海基會人員和專家及台灣遇難者家屬代表赴大陸,安排台方人員觀看“海瑞號”遊船出事水域、查獲的兇器、贓物及與案情有關的幻燈、錄相等資料;請辦案專家介紹情況並回答台方人員問題,澄清事實,減少了台灣民眾的誤解。


    事件發生後,李登輝及台灣當局某些人士蓄意發表攻擊、污衊祖國大陸,挑撥兩岸人民感情,破壞兩岸關係的言論。海協多次發表談話,同台灣當局破壞兩岸關係的言行進行堅決的鬥爭,維護兩岸同胞的權益和兩岸關係發展的大局。

    6月10日,浙江省高級人民法院在杭州對千島湖“海瑞號”遊船搶劫縱火殺人案被告人吳黎宏、胡志瀚、余愛軍進行了公開審理,依法嚴厲制裁了罪犯。在海協與浙江省有關方面的邀請下,台灣罹難者家屬代表旁聽了案件的審理。有關保險公司和旅行社給予遇難者家屬保險賠償。


 ************************************

新華社記者的報導 

  • 其他說法1 2
  • 千島湖事件說明[2]


     

  • 責任編輯: 鄭浩中  來源:維基百科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08/0429/849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