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正文

海外兵團 聚焦美國教練席上的四張中國面孔

自北京奧運村開村那天起,穿梭於外國人中間的一群黃皮膚、黑頭髮的人,就引起了廣泛關注。他們,有一個同樣的名字:海外軍團。他們中間,有運動員,更有教練員。以奧運之名,他們飛回了北京;其中的很多人已經太久沒有回來,家鄉的感覺變得如此陌生;但迎接他們的,依舊是熱情的笑臉,

在頭號奪牌大戶的美國代表團里,一股「中國力量」集中爆發。郎平率領美國女排贏了陳忠和的中國女排,喬良帶領美國體操隊包攬了女子個人全能的冠亞軍,李犁帶領美國田徑隊正式向獎牌,發起最猛烈的衝擊……

「和平」大戰,一段盡人皆知的佳話

郎平她上世紀80年代中國人的偶像,是90年代挽救中國隊於水深火熱中的國家英雄,現在她卻在為美國隊的取勝而高興。

對於那段激情燃燒的歲月,中國女排主教練陳忠和最有發言權:「1979年,我在國家隊做陪打教練,服務的對象正是她(郎平)。到1995年她組閣,我還是助理教練,八年了。」而郎平則記得更為清晰:「我們在一起工作時,忠和普通話說得不好,我老教他;他喜歡抽菸,我跟他說開會時不能抽菸;他最喜歡喝功夫茶,我怕苦,每次都是他喝剩下覺得沒味道了才喝。」

1998 年郎平掛印而去,她第一時間向中國排協推薦了陳忠和。最後的投票結果顯示,陳忠和的得票不是最高的,而郎平的投票對於陳忠和最後的當選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如果不是郎平的大力舉薦,我不可能從水底浮到水面上去的。如果當初沒有郎平,我也根本沒有辦法得到展現自己才能的機會。」在陳忠和看來,郎平於己,具有知遇之恩。

喬良用中國方式做一個美國女孩的「好爸爸」

1991年,獲得愛荷華州大學獎學金的喬良,來到美國學習英語,同時幫助學校的體操隊進行訓練。後來,喬良在美國開了體操館,並用中國的方式來訓練孩子們。

互相尊重是他們的基本原則:學員們準時或者提前來到體操館,而喬良總是微笑著鼓勵孩子們。「他告訴每一個孩子,『你們來這裡,首先是要自己開心。』」詹森的父親對於她的女兒在喬良的體操館練習非常放心,「如果喬不在笑,那麼他肯定是生氣了。不過,我從來沒聽見他吼孩子們。他總是讓孩子們看見他的笑臉。」

這種非傳統的訓練方式,讓詹森受益匪淺。「教練告訴我,我是個混合體。」詹森說,「既有中國運動員擅長的技術和準確性,也有美國運動員擅長的力度,所以我才會脫穎而出。」如果詹森感覺肌肉酸痛,喬良會遵照中國的方式,對受傷部位進行熱敷,而不是冰敷。美國隊的隊醫和隊員們都無法接受這一點,不過詹森不會被別人的觀點干擾。「我從六歲開始就跟著喬訓練,我完全信任他。」她說,「他就像是我的又一個爸爸。」

所以,詹森非常希望為自己的另外一個爸爸贏得一枚金牌,因為她知道,回到北京對於喬良來說意味著什麼。而現在的喬良無疑是最幸福的,這個世界冠軍的教練,已經有近15年的時間沒有踏上北京的土地,但北京依然是他的福地,他的弟子為他贏得了北京奧運會的一金一銀。

李犁繼續等待拉加特:那個從不變化的簡訊

昨天,國家體育場鳥巢終於開始成為各國運動員的舞台。33歲的伯納德·拉加特想成為鳥巢中最閃亮的明星,他想在奧運會上奪得1500米和5000米兩項冠軍。因為他最信賴的人----美國田徑隊領隊李犁說他有這樣的實力。

46 歲的李犁上世紀80年代初曾是國內最優秀的中長跑運動員之一,1982年畢業於北京體育學院。畢業後,李犁回到家鄉,1983年至1985年期間擔任四川田徑隊中長跑教練。後來,李犁遠赴美國,並在1996年與拉加特結識。時任華盛頓州立大學田徑隊總教練的他從肯亞招來一名長跑運動員,新弟子向他推薦,在他的家鄉,還有一個名叫拉加特的運動員很優秀。

從那以後,拉加特就一直跟隨李犁,從華盛頓到明尼蘇達,再到亞利桑那,他的成績也顯著提高。1998年,他提高了3秒多,1999年,提高4秒,2000 年,提高2秒多,2001年,又提高2秒。幾乎每場比賽結束後,拉加特都會第一時間發簡訊給李犁,簡訊內容幾乎一樣:「教練,我又拿了金牌了。」現在拉加特正處於最好的狀態,他的目標是奧運會上的兩塊金牌。現在,拉加特已經成為鏡頭前的明星,但他總不忘提及李犁,「沒有他的幫助,就沒有我今天的成就。」

如今,李犁又一次在等待拉加特那個從不變化的簡訊。不過,現在他不再是教練,而是美國田徑隊領隊,對於北京奧運會,他說,「如果拉加特能如願摘得金牌,那就完美了。」

美國跳水「救星」陳文波:我會為中美兩國選手喝彩

世界跳水傳統強國美國在雪梨奧運會上還有金牌收穫,但在雅典奧運會上卻遭遇慘敗,與獎牌無緣。此後,一位黑頭髮、黃皮膚的中國人走馬上任,以自己的訓練和管理模式,打造了一支嶄新的「明星」美國隊。如今,這支隊伍喊出「以好成績震驚世界」的口號,奔著奧運獎牌而來。

他就是陳文波----與郎平一樣,在頭號體育強國美國國家隊裡執教的中國人。美國隊教練溫格費爾德評價說:「陳教練的到來,讓美國跳水的成績上了一個台階。」

出生於廣東湛江的陳文波是與李孔政、陳肖霞同輩的跳水好手,曾在1977年、1980年兩度獲得全國跳水冠軍。1985年至1991年他曾擔任中國國家隊教練。1992年出國後,先後在德國、義大利、紐西蘭、澳大利亞、加拿大等國執教,三年前進入美國國家隊。

捕手隊伍後,陳文波引入了一套全新的執教理念:訓練時間由每周20小時翻倍至40小時,改業餘訓練為全日制訓練,以高強度、高難度訓練打造「高徒」。

在陳文波的調教下,美國隊近幾年的成績有了明顯提升。2005年和2007年兩屆世錦賽以及2008年跳水世界盃,美國隊都有獎牌入帳。首次參加奧運會的女子3米板選手凱·布萊恩特對自己的中國教頭信心滿滿,她說:「他的執教風格與美國教練大不一樣,他讓我們的競爭力變得更強。我相信,陳教練可以帶我實現奧運夢想。」

雖然已加入美國國籍,但陳文波由衷地說:「此次的『回家之旅』同樣也是『競爭之旅』。我希望中美兩國的運動員都能取得好成績,去享受比賽,從中體會到快樂。我會為兩國選手喝彩!」

責任編輯: 王篤若  來源:新華網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08/0817/995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