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驚人之語 > 正文

打從劉翔消失 我們的奧運會大致上已閉幕了

—以奧運成績促對教育與普及體育的投入

昨天本報記者蔡元貴引用行家的話說,「打從劉翔消失於鳥巢的一刻起,我們的奧運會,大致上已閉幕了。」因為「叫龍的傳人最緊張的賽事,已所餘無幾。」

到昨天為止,中國大陸所獲金牌已達45面,遙遙領先美國的26面。中共憑京奧一躍而成第一金牌大國的夢想實現了。

金牌大豐收,似乎使中國人吐氣揚眉。不錯,過去中國人被指為「東亞病夫」,在國際體育競技場上,不但見不到中國人獲獎牌,甚至也見不到中國人的身影。若以國際競技場的成績來衡量國民體質,那麽現在第一金牌大國,或可認為洗脫「病夫」之恥矣。

中國獲最多奧運金牌的意義,還體現在中國與國際的接軌上。歷史上中國也熱衷體育活動,如騎馬、射箭、武術、蹴?,但卻沒有與國際體育競技接軌。改革開放之前,中國基本上也是關起門來搞革命體育,與外國比賽還提出一個「友誼第一,比賽第二」的違反體育精神的革命準則。中國參加奧運、舉辦奧運,並在奧運中贏得最多金牌,至少可以說是接受了國際社會公平競技的所有準則,至於政治上搞點小動作,則是在仍然政治掛帥的國家免不了的。

但是,金牌第一大國,是否真實反映一個國家的國民體質甚或整體的體育水平呢?中國的金牌雖第一,但國內體育設施與育經費的投入,在全球國家中卻是居於榜末倒數的位置。中國育經費所占GDP的比例,早幾年是4%到5%,是全球的榜末。這幾年略有增長,但仍不能與經濟增長成正比。加拿大在這次奧運中,只獲2面金牌,但加國各地,包括城市、鄉村體育設施之多,人民使用之方便以及近乎免費,都絕非第一金牌大國的國民所能想像的。

中國大陸的國民育與國民體育設施的經費投入雖少得可憐,但國家投放在專門用來搶金奪銀的運動員身上的經費,卻多得可怕。非正式估計,運動員取得每一個金牌,國家投入的費用是6億元。對運動精英的投入,無論是相對數字還是絕對數字,都是全世界最高的。其他國家的運動員,即使有較多的經費投入,但大多來自商業贊助,真正由政府撥款訓練運動員,沒有任何國家的經費投入可與中國比。中國金牌的大幅增長,與近年國家財政收入的大幅增長是相適應的,但與國民育與體育設施的經費投入,卻絕不適應。

一方面在國民育與體育設施的經費投入,列世界倒數名單,另方面在投放經費於培訓體育精英上,卻列榜首。中國是當今世界上唯一專注體育精英、輕忽民眾體育活動的國家。這應引以為榮,還是引以為恥呢?評價一個國家的國際地位,至今沒有一個國際標準是把獲多少奧運金牌計算在內的,但卻會把國家投放多少育經費和國民健康水平作為重要標準之一。

昨天,是汶川地震滿一百天的日子。在奧運金牌亢奮與劉翔退賽的惋惜聲中,已很少人記得在地震央因豆腐渣學樓倒塌而蒙難的數以千計的學童了。如果國家在育上投入更多經費以及有可靠的監管機制,許多學校是不會倒塌,而許多孩子也不會死的。然而,投放在培育金牌精英的經費居世界之冠與投放在育與體育設施上的經費按人口比例居世界榜末的結果,就造成了汶川學童災難與奧運金牌第一這兩樁一悲一喜的08年大事。

當海內外華人熱情為金牌第一歡呼時,請不要忘記汶川的孩子們。但願奧運金牌不會使中共主政者更加肯定它專注精英的體育發展方向,而是以金牌選手的成績來鼓勵與普及體育運動,促使國家對育和民眾體育設施作較大投入。

責任編輯: zhongkang  來源:蘋果日報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08/0821/993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