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中共外匯存底5年來首降 憂熱錢撤 引股市暴跌

12月20日,國家外匯管理局資本項目管理司外債處蔡秋生公開表示,截止10月末我國外匯存底已低於19000億美元,為2003年12月份以來首次下降。
     這意味著什麼?資本外流還是出口驟減?對資本市場會產生什麼影響?昨日該消息剛一披露,股市立馬出現暴跌,投資者持股信心明顯受到影響。
     資本流入變資本流出
     從 2003年底開始,我國外匯存底開始呈現增長態勢;2004年,中國外匯存底淨增2067億美元,年末達到6099億美元,僅次於日本居世界第二位; 2006年2月,中國外匯存底首次超過日本成為世界第一大外匯存底國;當年10月,我國外匯存底首次突破1萬億美元。
     最近兩年,由於預期人民幣升值以及「金磚四國」的影響力,加上中國貿易順差的加大,中國的外匯存底一直持續增加,2008年11月4日,國家統計局公布數字顯示,截至9月末,我國外匯存底已達1.9萬億美元,是國際支付能力最強的國家。
     支持2005年~2007年大牛市的一個重要因素,就是人民幣升值,由此引發海外資本的持續流入,導致境內流動性大幅增加,從而刺激股市和樓市的井噴。
     如今,外匯存底開始減少,是否意味著國際資本流動方向的改變?這是市場最擔憂的問題。
     擔憂熱錢出逃引發暴跌
     自1664點反彈以來,滬指出現4.55%跌幅的情況實屬少見,並且,這個下跌還伴隨著昨天開始正式實施的利率下降政策利多。
     事實上,不少分析人士也將市場的下跌與熱錢的抽離、中國外匯存底5年來首度出現負成長相聯繫。
     有分析認為,由於熱錢數量龐大,而中國的外匯存底大部分已經購買了各種美元資產,如果熱錢集中撤出,中國勢必要拋售美元資產沖抵熱錢,而這又會造成美元資產的貶值,最終外匯存底「損失慘重」。
     不過,市場人士對於這種判斷表示否定。和訊證券首席分析師文國慶研究發現,在過去5年的57個月裡,中國每個月的外匯存底均處於淨增加的狀態,這種資金的流入主要是來自貿易順差增長和外商直接投資。文國慶此前接受本報採訪時表示,熱錢總體數量有限,雖然在市場中有放大作用,但並不會對股市產生直接影響。
     一個問題是,如果這種增長的情況從現在開始逆轉,會否出現市場擔憂的「外匯存底減少,進而引發資本市場再度崩盤」呢?

責任編輯: zhongkang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08/1226/1143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