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科教 > 正文

重慶發現48間神秘石屋 疑為巴人遺址

提示:重慶忠縣天池山山頂隱藏著48間石屋,最大石屋有30平方米,屋外正上方雕刻有猛獸圖案等花紋,石屋周圍的水池與江水同漲同落。據當地流傳稱此處遺址為巴人遺址,石屋群外的「蛻皮槽」具有讓人「返老還童」的奇妙功效。

  


  
與江水同漲同落的仙人池

  


  石屋牆上的神秘石刻

  


  傳說中可以讓人返老還童的「蛻皮槽」

  


  「隱身」於山中的石屋


  忠縣天池山山頂隱藏著48間石屋,每屋彼此相連相互貫通,且均配有石灶台和石碗等用具,屋外正上方還雕刻有猛獸圖案等花紋。昨天,當地一名大學生給國家文物局網站發帖,急盼專家前來揭秘。市文物局相關人士介紹稱,初步判斷有可能是巴人部落遺址,他們將立即組成專家組,實地開展進一步的研究工作。

  最大石屋有30平方米

  石屋發現地位於忠縣忠州鎮復旦村,距縣城約20公里遠。當地村民稱,整個石屋群全部隱身於海拔500米左右的天池山山頂。爬上山頂,一塊面積約3000平方米的平垻展現眼前,這就是石屋群的藏身之處。記者看到,在每塊大石頭裡面幾乎都有一間石屋,大的石頭裡面甚至有兩間或以上,每間石屋彼此相連,從遠處看就像一座座連接著的「蒙古包」。進入石屋後,記者數了數共有48間,其中面積最大的約30 平方米,最小的也有7平方米左右。

  牆壁外刻有人獸圖案

  記者看到,每間石屋裡面,均配備有相應的石灶台和石碗,灶台規格不一,而讓記者感到有些吃驚的是,石床規格則十分統一:長約1.5米,寬約1米,高1米左右。石屋門外的正上方還雕刻有虎、獅等猛獸圖案。除此之外,另幾間石屋門外的正上方還刻有人頭、人身圖案。儘管石頭上長滿了青苔,但從右到左依稀可見男主人、女主人、女兒和兒子一家四口的「全家福」像,旁邊還留有歪歪扭扭的象形文字。

  相鄰3座山均有石器

  當地一名九旬高齡的老大爺告訴記者,由於年代久遠,有些圖案已經損壞,有些只能隱約看到。但令人有些心痛的是,這些石屋裡面的布置有些已被打掉,有些石屋也成了當地村民堆放柴草的天然糧倉。當地村民告訴記者,與天池山相鄰的牟家山、石屋山和張家山3座山里,均有各不相同的48樣「石器」。其中牟家山上有48 間堂屋;張家山上曾發現48個石制煙罩;石屋山內也曾發現48個石制燈碗。

  井水與江水同漲同落

  據村民介紹,現在除石屋山內的48個石制燈碗已經消失外,其餘山中的石器均殘留下來了,不過都沒有天池山石屋群里的保存完好。在石屋群的周圍,有幾口大小不一的水池。天池村小學退休教師雷修俊稱,其中一塊馬鞍子形狀的石頭旁有一塊青蛙形狀的石頭,下面有一口水池,儘管很渾濁,但一年四季都是滿滿的。村民稱水池海拔高度350米,而長江海拔只有175米,兩者落差175米,可水池中的水卻隨長江水一起漲落,這讓他們感到十分費解。

  求證

  大學生發帖尋專家鑑定

  昨天,記者在國家文物局網站上看到一篇《請專家救救這些神奇的古蹟》的網文,詳細地介紹了石屋群的情況,發帖者籲請國家相關部門的專家前往當地揭開謎團。發帖者吳江渝說:「春節我到天池山頂去玩,花了幾天研究石屋群,然後萌生了向國家文物局發帖求助的想法。」

  回應

  重慶文物局派專家考證

  昨天下午,市文物局文物處相關人士也觀看了石屋群及其石碗、石刻、石床等圖片,並了解了相關信息,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他們將於近日組織相關專家前往忠縣當地進行考證,然後給出一個權威說法。

  傳說1

  當地老人稱是巴人遺址

  九旬老大爺說,父輩告訴他,原始的巴人部落曾居住在這些石屋內。天池村小學的退休教師雷修俊對記者完整講述了這段傳說。他說一萬年前,當地有一個巴人部落,由於太陽暴曬,部落成員很煩惱。有一天,部落首領找來巨型鐵耙,在附近的巨石上挖出48個石洞,從此部落成員在這些石洞中過起了涼爽的生活。

  傳說2

  「蛻皮槽」讓人「返老還童」

  在離石屋群外300米左右的地方,記者看到一個長約1米,寬約60厘米的石槽,從地面傾斜延伸至深約30厘米的地下,村民稱其為「蛻皮槽」。村民告訴記者,相傳人衰老後,在「蛻皮槽」上可將老皮褪去,這時的皮膚如「出水芙蓉」一般光滑,可以返老還童。

  傳說3

  白馬過江吃莊稼被打死

  記者採訪時還發現石屋群中有一塊石頭,上面鑿有馬鈴圖像和一個拴韁繩的洞。當地70歲村民雷樹成說,當時有一匹白馬,被部落人拴在這塊石頭上。有一天,白馬掙脫韁繩跑到長江南岸吃莊稼,被打死,於是便有了馬鞍子石頭的說法。這塊馬鞍子石頭頂部還有一口長3.5米,寬2.5米的天然水池,呈橢圓形。

  連結

  國家森林公園天池山

  2008 年1月初,經國家林業局審定,忠縣天池山森林公園躋身國家森林公園行列。至此,我市國家級森林公園達到23個。天池山森林公園位於忠縣縣城以西20公里處的揚眉山上,因地殼運動形成兩個天然湖泊,故名天池山。天池山森林公園面積 11815畝,最高海拔為1127米,最低僅300米,有喬、灌木植物71科260餘種,森林覆蓋率達97.3%,有天然「植物基因庫」之稱。茂密叢林中,棲息著山羊、野兔、白鶴、山雞等飛禽走獸。 據重慶日報

  史料

  神秘巴人曾在此建都

  大約4000多年前,在現在的重慶、湖北、四川境內曾經生活著一個遠古族系,他們被人們稱作巴人。然而,在兩千多年前,這個古老的民族卻突然神秘地消失了,伴隨著文獻資料和種種神話傳說,巴文化像一團雲蒸霧靄的謎,留給後人無盡的想像空間。

  從巴人的發展軌跡看,殷商開始往後的千百年間,巴人的足跡遍及半個中國。巴人的勇猛善戰,使得在春秋戰國時期,在與主要對手楚國的征戰中曾一度逼近楚國的國都江陵。巴楚兩國相爭,巴國的軍隊順著今天瞿塘峽以東三十多公里的大溪而上進入今天的湖北枝江、松滋、江陵一帶。這個時候的巴國可謂是如日中天,曾在長江邊(現忠縣)建都,最早進入峽江地帶的巴人,在長江的支流上建立起了他們的家園。

責任編輯: zhongkang  來源:重慶商報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09/0217/1197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