娛樂 > 娛樂評論 > 正文

中國人就算不差錢也差靈魂了 清華教授說小瀋陽

「小瀋陽」火了,「春晚」過後滿城盡說「小瀋陽」。他的粉絲不乏「80後」和「90後」,有些從來不聽戲的年輕人因為他開始聽起了二人轉。喜歡他的人說,「小瀋陽」的魅力在於他的娛樂精神,我們看到了一個身上有活兒的民間藝人面對觀眾實實在在的誠意。不喜歡他的人說,他走紅是因為他低俗,現在就是大眾的「審丑」時代,他招牌式的跑偏褲子和娘娘腔都是在譁眾取寵。
    
    「小瀋陽」是靠低俗走紅的嗎?那什麼是高雅呢?我國其他地方劇種能否像二人轉一樣紅起來?近日,清華大學美學教授、文化批評專家肖鷹接受中國青年報記者專訪。
    
    中國青年報:有人認為「小瀋陽」的表演很低俗,你怎麼看?
    
    肖鷹:把「低俗」用在他身上並不妥,因為低俗的表演應該是有嚴重道德缺限、有意識違背或敗壞公眾文化趣味的表演。在高雅、通俗和低俗三大類型中,「小瀋陽」的表演是通俗型的,在通俗中再細分,他走的是媚俗路子,用他的口頭禪說,就是把觀眾「整高興了」。
    
    我專門上網看了他這兩年的許多表演,尤其今年他在央視、遼寧和天津衛視的三個春晚的表演,感覺他的演技單一重複,動作、台詞和表情確實另類,是「 小瀋陽」的,但他只有那兩下子。現在有些媒體把「小瀋陽」捧成一個表演奇蹟,我反對。這顯然是一種商業造神運動。我不認為他蘊含著多少過人的藝術潛質,他可以走紅一段時間,但不會真正成為一個表演藝術家留在人們心中。
    
    改革開放30年,央視春晚也過了25載,就成活了一個趙本山。趙之後又只有趙的弟子。這一花獨放、一脈單傳的「央視春晚」奇觀,難道不令人反思嗎?一個健康和諧的社會,肯定是多元文化構成的。我認為,在文明社會,應採取的文化戰略是:揚高雅文化,活躍通俗文化,限制低俗文化。
    
    
    
    中國青年報:什麼樣的文化是高雅文化呢?
    
    
    
    肖鷹:我用三個特點來界定高雅文化:首先它的藝術形式經過漫長的歷史錘鍊,不僅成熟精湛,而且具有獨立的文化學甚至人類學價值;第二,它是積極向上的,能提升民族文化、適合民族精神生活發展需求;第三,高雅文化具有高度的原創性,而低俗文化存在大量簡單粗糙的複製和模仿。許多人說「小瀋陽」的表演有低俗性,很大程度上在於他的自我複製。
    
    古希臘的悲劇,中國的古琴樂,在今天能欣賞的人不多,但只要你真正接受它們,你的心靈就會被感化和提升。最近的電影《梅蘭芳》我認為也是高雅的。相反,市場上的恐怖電影、色情電影,之所以低俗,不僅因為它們張揚人的肉體欲望,還因為它們為了製造刺激效果極度扭曲人的肉體欲望,是反自然的。
    
    中國青年報:《梅蘭芳》中有一句台詞說:「角兒是座兒的。」這麼多人喜歡「小瀋陽」,不光是因為他的單一重複吧?有人說「小瀋陽」走紅是因為他的表演很真實,沒有舞台腔,沒有學院氣,能讓人放肆大笑。
    
    
    
    
    
    
    現在,我們對文化有個最大的錯誤認識,就是沒有認識到傳統文化自身存在的權利,只認為它是可以利用甚至謀利的工具。西方人對待傳統很有一套,就在於他們認為「社會要發展新的,不導致必須改變舊的」。我在德國看歌劇《卡門》是用義大利語唱的,普通觀眾要理解意思只能看字幕。為什麼不用德語翻唱?因為懂得傳統價值的德國觀眾就要聽原汁原味的義大利歌劇。
    
    現在我們國家有保護傳統文化的戰略,卻缺乏有力度的文化扶持政策,使得地方劇種不得不被迫走向市場,為了生存最後走上急功近利的道路。阿多諾有句話對中國人是很好的忠告:「傳統必須存在於它自身的歷史之中。」如果真的沒有一個人學,沒有一個人聽,那麼傳統文化的衰亡是歷史規律,但我相信在中國這樣的泱泱大國,傳統文化有很強的生命力。
    
    中國青年報:我們如何吸引青年走進傳統戲劇,喜歡上傳統戲劇呢?
    
    肖鷹:現在觀眾對戲劇藝術的關注度不高,第一個原因在普及教育的缺乏,古典藝術沒有進入孩子心靈。第二個原因是大眾輿論導向的問題。現在各大媒體上還有多少版面留給傳統藝術?大眾輿論對傳統藝術的常規性遮蔽,就是當代社會對傳統藝術的集體謀殺!就此而言,現在掌管文化和輿論的人士,是應當承擔歷史責任的。
    
    藝術需要觀眾,但觀眾需要藝術培養。前年白先勇的青春版《牡丹亭》到北大演出,連演三場都爆滿。可見欣賞傳統戲劇的年輕觀眾尤其是大學生,大有人在。但對於喜愛傳統戲劇藝術的年輕人來說,他們缺少充分接觸傳統戲劇表演的機會。就是有機會,他們也買不起價格不菲的戲票。
    
    我們的政府現在還很少考慮到有義務請公民看戲,看戲就得自己掏錢。但文化是不能以市場來衡量的,一個成熟的文明國家,應當加大扶持經典文化和高雅藝術的力度。真正有強盛生命力的還是高雅藝術。
    
    現在中國不缺少關注文化的人,而是缺少持獨立的文化價值觀的人,如果總把文化綁架到某種實際利益考量中,文化就會失去發展的內在動力。「小瀋陽」 紅遍中國的小品叫「不差錢」,將來中國人真的不差錢了,但是如果只有媚俗的通俗藝術走紅、低俗藝術泛濫,而傳統高雅藝術名存實亡,中國人就差比錢更根本的靈魂了。

責任編輯: 劉詩雨  來源:中國青年報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09/0220/1212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