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外媒看中國 > 正文

外媒﹕華為代碼長城讓印度擔憂

華為在印度班加羅爾的子公司 (INDRANIL MUKHERJEE/AFP/Getty Images)
 
外電﹕華為代碼長城讓印度擔憂
 
這幾年來,印度一直是中國電信設備製造商最重要的海外市場,然而最近印度政府以安全風險為由,已致函印度電信營運商,通知他們不要採購華為、中興和其它幾家中國大陸公司的產品。

《商業周刊》6日報導,面對中國國內日益激烈的同業競爭和中共要求擴大海外市場政策的壓力下,中國電信設備製造商多年來一直希望能搶攻印度市場。華為技術有限公司﹝Huawei Technologies﹞、中興通訊﹝ZTE﹞分別是中國最大的兩家電信設備製造商,這幾年來,印度一直是這兩家業者最重要的海外市場。

不過印度政府對這兩家中國企業的態度並不友善。印度政府以安全風險為由,已致函印度電信營運商,通知他們不要採購華為、中興和其它幾家中國大陸公司的產品。

今年4月,印度研究人員指出,中國駭客已針對印度國防部計算機進行破壞。去年12月,也是基於安全隱患理由,印度政府禁止多款中國制手機進口,並針對華為和其它幾家供應商的傳輸設備徵收反傾銷稅。

印度政府的新限制並不是只針對中國企業,一家以色列公司和總部位於美國加州的U.T.斯達康 (U.T. Starcom) (其大部分產品在中國製造﹞也同樣受到了影響。不過,少數分析家質疑,中國廠商是印度新限制的主要針對目標。

對中國其它電信公司而言,中印之間的緊張情勢可能會是一個問題。由於印度近年來已成為世界第二大手機市場,它自中國進口的手機數量呈飛速成長。此外,中國最大的即時通訊服務公司騰訊﹝Tencent﹞已在印度投資成立了一家網際網路公司。而對總部位於杭州的阿里巴巴﹝Alibaba.com﹞而言,印度是其全球第三大交易國﹝僅次於中國和美國﹞。

雖然印度電信營運商可以向西方供應商購買電信設備,但因其價格遠高於中國供應商,印度電信業者的成本將會多付許多。

印度《金融快報》6日報導,從印度外國投資促進委員會﹝Foreign Investment Promotion Board,FIPB﹞針對華為案進行審議的會議記錄中,可明顯看出印度政府對該公司的疑慮:「華為創辦人任正非是中國人民解放軍退伍軍人,該公司有能力遠端操控供應給客戶的那些設備。」會議紀錄中記載著印度政府向FIPB傳達了上述訊息。

印度有14家電信營運商,而華為就供應了其中7家。自從2008年印度給了華為新的電信執照開始,華為的成長就相當驚人。所有新進入電信行業的營運商在下設備訂單時都選擇了華為,更有甚者,連印度國有營運商BSNL和MTNL也使用華為設備。

為何會這樣呢?成本的考慮是第一因素:華為的供應價格比行業平均水平便宜了25到30個百分點。一位業內人士透露,視訂單大小,價格的差異甚至可高達 70%。選擇華為的第二個原因是,相較於大部分公司需要12個月才能交貨,華為三個月就能交貨,第三個原因在於華為向賣方提供融資,第四個原因是,華為一天就能完成3000個基地收發台,而它的大部分競爭者一天只能做650個。這也難怪印度很多電信營運商會選擇華為,而這也能說明為何所有的新營運商,如 Uninor,、Sistema Shyam和Videocon都把訂單下給了華為。

現在讓我們來探討安全問題。匿名的電信營運商表示,無法否認通訊網絡上存在間諜軟體的可能性,以及他們沒有能力發現這些軟體。在一家使用華為設備的龍頭營運商上班的資深技術人員表示:「問題在於這種間諜軟體是以複雜的代碼寫成的,很難被發現,而進行解碼,複雜又費時。」

華為公司因該類型問題被指控已經不是第一次,在其它國家就曾經發生過了,那些國家也因此而對華為採取了一些限制。

給美國空軍提供資訊的政策研究機構RAND公司於2007年的報告中表示:「華為和中共軍方有很深的關係。中共軍方是華為的重要客戶,也是政治贊助者和研究發展夥伴。」

安全顧慮讓美國政府的安全小組外國投資委員會2008年拒絕了華為和Bain Capital對3Com的22億美元聯合出價。3Com是一家也為美國軍方製造安全軟體的通信設備廠商。

 
 

責任編輯: zhongkang  來源:大紀元記者蘇臻綜合編譯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0/0508/165548.html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