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信仰 > 正文

英國前首相布萊爾:宗教為何重要



但事實上,在離開唐寧街10號後,布萊爾除擔任中東問題四方特使這樣的公共職位外,也喜歡以學者身份在世界各地演講或教學,宗教(信仰)問題是他常談及的話題。2008年,他還在美國前總統柯林頓支持下,於紐約啟動「信仰基金會」項目,並在耶魯大學教授「信仰與全球化」課程。


現在,北京大學正試圖讓布萊爾把這個課程帶到中國來。布萊爾與北京大學宗教文化研究院院長張志剛在5月31日的一個小型研討會上向媒體表示,布萊爾將作為主講人之一,教授北京大學的公共選修課「全球化時代的宗教關係」。

布萊爾表示,他在北大的講學將具有更多的「東方色彩」,更多關注中國、日本等國的宗教與信仰,但希望未來這個色彩能弱化,代之以東西方大學在此問題上的平等溝通。雙方未透露布萊爾來華教學的具體時間。

在場媒體請布萊爾較詳細地闡述,他認為宗教應該在全球化的世界上扮演什麼樣的角色。

布萊爾認為,在所有社會,宗教都可能產生兩種作用,既能成為促進社會和諧與良善價值觀的工具,也能成為極端主義的憑依。他表示,世界所有主流宗教都有著一定的共通的信仰,例如慈悲、同情他人、庇護弱者、既強調個人成功也強調個人德行等等。但在現實中,也存在這一些極端的、排他性的教派,例如已故「基地組織」領導人本•拉登所代表的派別。宗教內部存在上述善與惡兩種相互衝突的因素,關鍵在於哪種因素占上風。

布萊爾表示,在任何一個經濟上繁榮起來的國家,都面臨兩個挑戰,一個是如果確保經濟發展成果為所有人分享,而不是只成為部分人的囊中物,另一個是,如何確保這個社會也有一些精神性的、價值觀的追求,而不僅僅專注於物質上的豐裕。他認為這兩個問題也是當今中國所面臨的,而宗教和信仰可以成為應對這兩個挑戰的積極因素,也可能成為極端主義的溫床和武器。

布萊爾強調,在不同地區,人們對於宗教的關注度不同。例如,根據一項民意調查,30%多的英國受訪者表示宗教對自己「重要」或「非常重要」,美國的這個比例為60%多,中東地區則為90%多。「如果達到了這麼高的程度,那麼你必須意識到,只有理解宗教問題才能理解中東,」布萊爾說。「人們常常說那裡的衝突只是政治衝突,但只要衝突方打著宗教的旗號,這種衝突就有了宗教的維度,就必須通過宗教的角度來理解。」

對於中國的情況,布萊爾說,中國的宗教(信仰)存在著巨大的多樣性,有很多儒家信徒、佛教徒、基督徒、穆斯林等,但根據他的個人經驗,許多西方人沒有意識到這種多樣性,也不理解儒家、道家等中國傳統信仰的具體內涵。「當我告訴西方人,中國也有許多穆斯林的時候,他們時常會感到驚奇,」他說。他希望他的工作能促進中國與西方的相互了解。

當然,也許很多中國人並不認為自己奉行的是一種宗教或信仰。針對這個問題,布萊爾表示,一些人也許不自視為教徒,但如果問他們,是否相信一種超現實的精神存在的可能性,往往能得到肯定的回答。他表示,隨著物質上的繁榮,人們會更多思考一些精神性的東西,而這是經濟增長中的中國所必須關注的。
當FT中文網問及中國價值觀的重構問題時,布萊爾表示,所有強勁的、健康的社會都擁有某些所有人共享的價值觀,這些價值觀是必須存在的,而且不一定要來自宗教。因此,中國不僅要重新發現20世紀共產黨革命給中國帶來的公平、平等等價值觀,還要重新發掘過去的漫長歷史中所擁有的那些價值觀,儒家學說就是其中的重要部分。「如果一個社會只關心經濟增長和賺錢,那將是危險的,」布萊爾說。

今年初開始的中東事變、美國擊斃本•拉登等,當然也是談話中不可能略過的話題。布萊爾表示,本•拉登所代表的、自殺式襲擊者所奉行的教義,是對宗教的錯誤理解,因為《古蘭經》本身即禁止自殺。他表示,伊斯蘭教等所有世界主流宗教,都代表同情他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等普世價值,7世紀伊斯蘭教初創時期的《古蘭經》,更代表了一種非常進步的哲學,包括給予婦女和兒童更多權利、樹立公平的社會規則、維護對窮人和弱者的正義等。現代宗教不應建立在中世紀的刻板教條之上,而應為今日的和諧與繁榮服務。

他為此呼籲各方聯合起來對抗極端主義。「對抗極端主義的一個方法是,那些有宗教信仰的人必須站出來,強調對於宗教的正確理解,」布萊爾強調。

當FT中文網問及他對於當前中東局勢的看法時,布萊爾表示,中東民眾也在追求民主和自由,這是一件好事。但是,「革命的重要之處不在於它的發生狀態,而在於它的結束狀態,」他說。他認為目前中東事態發展仍充滿不確定性,一個挑戰是,突尼西亞、埃及、葉門等國不僅需要政治改革,也需要經濟改革,以消除引發革命的經濟誘因;另一方面,也要防止一些極端組織利用當前的亂局崛起。

在此問題上的謹慎態度,與布萊爾過去所發表的觀點一致。今年2月,當開羅人聚集於「解放廣場」要求埃及前總統穆巴拉克下台時,布萊爾曾對媒體表示,穆巴拉克是一個「極其勇敢的人,代表好的力量」,並警告說,過快的改變可能導致極端組織上台。他與穆巴拉克的親密關係可以理解——在布萊爾和小布希時期,穆巴拉克主導下的埃及親美態度是英美中東政策的基石之一。

在場媒體也問及布萊爾一些私人問題,例如他自己的宗教信仰、他未獲邀參加威廉王子婚禮、他在世界各地演講所賺得的高額報酬等,均被他巧妙化解,其中對最後一個問題的回答是:「我已不領取公務員薪水,要知道,在我的基金會裡,有150個人為我工作。」

責任編輯: zhongkang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1/0605/207610.html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