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文集 > 正文

【仲維光評論】從台灣印象看中共的所謂文化立國

作者:
我今天想跟大家談的題目是:「從訪問台灣的印象看中共的所謂文化立國」。為什麼選擇這樣一個題目?因為中國共產黨在第十七屆六中全會上提出了一個所謂文化立國的方針。也就是說它要在今後的第十二個五年計劃中,所謂要發展文化,要使文化繁榮昌盛起來。對於中共的這個口號在這裡我不想抽象的來談論它,而是想根據我最近訪問台灣的一些印象來對比,讓大家看一下中共這個所謂的文化立國的宣傳口號它的實質內容是什麼,我們怎麼來看中共這個口號。

聽眾朋友們大家好,這裡是海內海外名家談節目。我是德國的仲維光。

我今天想跟大家談的題目是:「從訪問台灣的印象看中共的所謂文化立國」。為什麼選擇這樣一個題目?因為中國共產黨在第十七屆六中全會上提出了一個所謂文化立國的方針。也就是說它要在今後的第十二個五年計劃中,所謂要發展文化,要使文化繁榮昌盛起來。對於中共的這個口號在這裡我不想抽象的來談論它,而是想根據我最近訪問台灣的一些印象來對比,讓大家看一下中共這個所謂的文化立國的宣傳口號它的實質內容是什麼,我們怎麼來看中共這個口號。

 節目長度:29分41秒  下載mp3(16k) | (128k)

大家知道,在過去中共統治六十年來,從一九四九年中共攫取政權開始就非常重視文化問題。它重視文化問題的原因不是重視文化,而是重視它自己的權利,重視文化對它的權利的影響。因此它實際上是在操縱、控制文化。

中共最近六十年來操縱、控制文化可以分為兩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從一九四九年到一九七六年,也就是從中共攫取政權到七十年代末期。這段時期大家可以看到在中共的統治下,中國大陸社會的文化是遭到了極大的毀滅性的破壞,越來越荒涼;

第二段時期是從七十年代末期到今天所謂中共的改革開放時期,所謂中共的統治有所寬鬆時期。大家可以看到在這段時期里,中國社會的文化實際上更是每況愈下。中國社會的文化的墮落,可以說到今天為止,已經沒有一個人否認它已經墮落向了深淵。對此,大家可以看最近發生的很多事情,例如剛剛發生的小悅悅被汽車軋死的事件等等,這些都可以看到這個社會及其文化在從各方面墮落下去。

對比中國大陸的現狀,現在我想跟大家談一下我訪問台灣的印象。也就是說在中國大陸海峽的那邊,那個從從前的也是所謂一黨專制社會,而現在走向民主社會的台灣的現在的發展情況。

我第一次訪問台灣是一九八九年,後來在九十年代中期以前去過五次台灣。但是從九十年代中期到這次去台灣中間隔了十六年,這次去台灣這十六年的變化給我的印象非常深刻。那麼現在,我就來談一談台灣社會的文化在這將近二十年中究竟有哪些發展變化。我把這些問題還原為最具體的、最感性的,我們能夠摸得著、看得見的一些現象來跟大家介紹。我感覺到這些現象和大陸形成了一個鮮明的對比。

到台灣以後,一下飛機從桃園機場乘車進台北的時候就給我印象非常深的印象。一路上使我看到的第一個印象就是整個的交通非常現代化。高空的那些高速公路的架橋,以及捷運工程整個布置的非常的完美。

這個時候我第一個印象讓我就想到了什麼呢?就是現代化問題。在現今世界,一個國家在物質上豐富起來並不難。為什麼?因為大家知道資本主義它最重要的是資本,而這個資本一定會在全世界自然地進行流通。它一定要流通到那些貧窮的地方,因為在那些地方它可以獲取廉價的勞動力,並且刺激銷售,從而來最大地攫取它的利益,為此那些地方也就所謂「富裕」起來。這也就是說從而使那些地方能夠工業化起來。為此,在這個世界上大家可以看到巴西、泰國等,以及包括現在的中國,都是在這種資本的流通下,物質世界發展起來的。

但是,現在它給我的第一個思索的問題事實上是,當代社會最重要的問題是,當資本流向了你那裡,當工業化進入了你那個地區以後,你那個社會和地區是如何的往前發展?是保留了好的傳統,向好的方向發展,還是把很多工業化最壞的、弊病的東西,或者說資本的最黑暗的一面帶向了你那個社會!不幸的是在今天中國大陸的所有現代化、把所有近代化的弊病都帶進入了中國大陸。而在台灣這十六年的變化,第一眼就使我看到這個社會很多地方,在主要的地方是在向積極的方向發展。

為此,在這裡我想跟大家從四個方面來談這個問題:第一個方面我就跟大家介紹一下這第一眼,台灣的交通給我的印象。

在台灣的交通給我的印象里,第一個就是十六年以前當我到台灣的時候,到處都是堵車現象,尤其是在上下班的時候。但是這次到台灣實在的說我在台灣的兩周基本上沒有碰到堵車的現象。這就是說整個大台北交通秩序非常好,交通的流量控制的非常的好。

在大台北整個的交通的設計使得大台北的車基本沒有堵車的現象。這個成就在我看來真的是巨大的。我由於有十幾年沒有回北京了,我不知道現在北京的情況,但是十幾年以前北京交通的混亂是令人吃驚的。

第二個,我想談一下的就是在交通中上的一些更為具體的發展變化。交通是我們每天都要面對東西。這次在台北的經歷使我感到它有一個深刻的交通文化的變化。這個文化的變化就是在我乘坐公共運輸的時候:在我乘坐檯北的最主要的那個交通線捷運的時候,以及公共汽車的時候我所感到的。

首先就是在捷運上、在公共汽車上非常的乾淨;第二就是上、下車秩序井然;第三就是上車以後,老人、年幼的人不單有他們固定的座位,而且當大家看到的時候都非常自覺有序的來讓座;第四就是在這些車上大家說話都是輕聲慢語。

這個使我想要了解,什麼時候,以及如何捷運、台灣的交通變成這樣的呢?我問了台灣的朋友。他們對我介紹說,捷運從它設計的時候,從它八十年代末期設計的時候就提出了高規格的這些要求,要求乘車的人要注意整潔,要注意談話,不要高聲,要注意車上的尊老愛幼這種東西。因此實際上這個捷運從建立以來給台灣的交通引入了一個非常好的規矩,而這個規矩也順著捷運慢慢的延伸到大台北的每一個角落。捷運帶來的這個文化變化給了我一個非常非常深刻的印象。

再有一個印象就是台北交通計程車司機的變化。過去在十六年以前,計程車上整潔,以及計程車司機他們的言論,都沒有一個非常嚴肅的要求。在那個時候你上了車以後計程車司機就會滔滔不絕的對你發牢騷,而且車上也不是那麼注意整潔。但是在十六年以後你上了計程車以後你就會發現整個計程車它的檔次高了,司機非常規矩的給你開車,很少隨便跟你講話,當然計程車司機依然非常規矩的收費。這種規矩程度,我在這個世界上走過很多國家,可以說都是少有的。因此這裡就使我們看到整個台北的交通秩序。

我在德國生活了二十多年,我感到台北的交通秩序以及質量已經比歐洲不差,甚至可以說在某些方面已經比歐洲更為超前發展了,這就是一個現實的中國人的社會。很多人講中國人是不遵守秩序的,中國人是散漫的、自私的。但是台北的交通讓我們看到了,在中國人的社會中,它的交通秩序已經可以說是在世界的最先列了。

第二我想跟大家談的是這次訪問台北中我所感到的環境的變化。

環境問題今天在大陸大、中、小城市生活的人,乃至鄉下的人都已經感到了環境污染的威脅。但是,十六年以後去台北,它的環境卻給了我一個深刻的印象。

像台北這樣的大城市,十六年以前我已經感到它有灰濛濛的傾向,就是像今天的北京,像印度的德里那種灰濛濛的傾向。但是十六年以後在我再去的時候,在我這兩周裡邊我沒有看到台北上空灰濛濛的那種東西。台北上空的空氣基本上是清潔的,台北上空的空氣可以說從表面肉眼看來,和我在德國生活的這個城市上空的空氣是類似的。這個是非常令我吃驚的。因為大家都知道台北是處於炎熱的氣候,差不多家家都要用空調,而且台北街上的車是非常非常的多的。所以台北能夠做到這一點是很不容易的。我想去過台北、去過北京的人對此會有更深刻的體會。

關於環境問題上,我還可以向大家介紹的一點就是我自己親自感受到的。在我去台北郊區烏來山區一個朋友家做客的時候,清晨起來我和這個朋友在山路上散步。就發現對面走的過來一個人,他帶著一個塑膠袋,他是在遛狗,一邊遛狗一邊沿途撿垃圾。為什麼呢?我問了這個朋友。朋友告訴我,因為他們知道他們在這個山上生活,這個環境是屬於他們的,所以他們非常自覺的愛護這個環境,非常自覺的保護、收拾這個環境。這點給我的印象非常非常的深刻!

這也就是讓我看到在台北市、在台北郊區處處都是非常整潔的原因。首先環境問題使我看到了一個現在的台灣人安居樂業,對自己家園的愛。人們知道他們所居住的地方是他們自己的家園,對自己的家園就要自己負責,愛護。當然還有另外更重要的一點,那就是對自己社會的信心。這是在兩周里台北環境給我的最深的感觸。

第三,我想跟大家介紹就是關於台北社會,這個社會的變化給我的印象。
這裡我首先想跟大家講的就是,最近在台灣內政部公布了人口壽命的統計,現在台灣人的平均壽命已經接近了八十歲。對此,我到台灣訪問的時候也深刻的體會到。因為接待我的很多朋友他們的父母都是九十歲左右了,但是十六年以後我再次訪問台灣的時候,絕大多數這些朋友的父母都還在,而且都還非常幸福、健康地在那裡生活。這給我的印象非常、非常的深刻。

我的這些朋友,他們有一些已經退休了,退休了以後他們就在發展自己的愛好,有的在家裡讀書,有的開展了一個新的研究方向,有的在農村在進行一些保護他們自己的環境的工作,甚至繼續從事業餘教育活動。因此這一點就使我看到在台灣今天的老人的生活非常安定,而且他們自己的活動空間也非常的廣泛,非常的豐富。

關於台灣的社會給我印象最深的還有幾點。一個是我從歐洲過去,在歐洲我們已經深刻的感到經濟衰退的影響,就是金融危機以來經濟蕭條所帶來的影響。比如說在歐洲的很多的公園、很多的展覽、很多的公共設施不但收取昂貴的門票等費用,而且設備陳舊得不到充分的維護資金。但是這次在台灣我看到很多的這些公益活動都是免費的,並且設施嚴整。例如在台灣我們參觀了一個世界設計展覽,這個展覽的規格非常的高,而且展覽的內容也非常的豐富和現代化。但是門票多少錢呢?答案居然是門票不收費。

這讓我大吃一驚。這個展覽如果在今天的德國的話,門票至少是二十歐元,甚至可能是四十歐元。但是在台灣它居然就不收費。這個不收費就說明了第一,台灣的經濟現在還是非常紮實的在發展,社會富裕;第二,台灣社會,他們對公益問題、對教育問題、對未來問題非常的重視,在這些方面他們樂於並且敢於投資。

台灣的社會給我另外一個深刻印象的就是在台灣的官員他們在待客接待來賓的時候開銷都非常的節約。當我問他們為什麼會如此的時候,接待我們的一些朋友和其他人就告訴我,過去,在二、三十年以前台灣的官場也有那種奢侈、浪費的現象。但是最近幾年來對官員的辦公費用的按規矩、按制度、按法律的這種約束,已經使得台灣的各部門的官員們都非常注意這方面,他們的一切都要符合規矩、符合法律,否則就會受到監督和制裁。這點我想也是和今天的大陸形成一個鮮明的對照。我想現在台灣已經開放了大陸人的旅遊,甚至個人都可以到台灣去參觀、訪問,到過台灣的人對這些肯定也會有深刻的體會。

第四點,我想把前三點它所給我們帶來的一些文化的思索,更為感性地,而非抽象地跟大家再匯報一下。

在前三點這些變化里,實際上在台灣所表現的現象,很多表現出來的不僅有現代社會的那種秩序,也就是那種發展帶來的法制,而且有我們中國傳統社會的那種人的自我約束,那種從道德倫理上大家對自己、對社會的那種約束。

這裡我想給大家舉幾個例子:第一個例子還是台灣的交通我所看到的。在台灣的交通,車輛、行人大家都非常守規矩。但是也偶然有的時候由於一些特殊的需要,有一些人由於有特殊的情況而沒有非常嚴格的遵守規矩的事情。在這樣一種事情發生的時候,我在德國生活了很久,在德國就會有很多車輛向你按喇叭,或者很多人會斥責你。但是在台灣我感到,在偶然出現的這種緊急的、不守規矩的現象里,人們表現出來的是克制、容忍和理解。例如有的時候這個車它不得不趕緊調一下頭或者是趕緊轉彎,這個時候儘管路上的車很多,但是所有的車輛都會很安靜的等你過去,表現出充分的互相理解。

因此過去我感到台北的交通是亂,是中國人所有的那種亂。現在我跟大家講了,第一我感到台北的交通是有序;第二我也感到在偶然有的亂里它又表現出來了它的有序。也就是說在偶然有某個人比如在換道的時候或者其它的時候,以及特殊的情況而沒有照顧到秩序的時候,所有人表現出來的容忍。而不是那種按喇叭,反而打擾影響了更多的人的那種現象。因此在這裡頭台灣所表現的交通的亂而有序里,實際上就是含有中國人的那種互相謙讓的精神,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在這裡我還可以給大家舉一個更加明顯的例子,就是我在台北的時候在電視上看到的。有一個地方因為修路,所以很多的汽車都要繞幾公里遠。但是就在這兩條道路的中間,有一個人家的客廳就介於這兩條路的中間。於是這個人家為了大家的方便,就把自己的客廳打開了,讓小汽車從他的客廳中穿過。為此小汽車的交通就方便了很多。這樣一個做法在德國來說是很難找到的。因為人們立刻就會想到,你的汽車在穿過我的客廳的時候,萬一你的汽車發生了什麼問題,這個客廳的主人還要為你負責。而且這個汽車在穿過他的客廳的時候萬一發生了一些問題,他也要對這個私人的住宅負責。因此這裡的很多人為了所謂不發生法律糾紛而絕對不會給別人一點方便。但是台灣這個人家他就打開了這個客廳,儘管車來車往很影響他們的私人生活。這個例子就使我想到實際上這就是我們中國人傳統的與人方便自己方便。

在台灣的文化里還有一點給我感覺最深的就是傳統的倫理和生活方式的那種慢慢的改變。這個改變使我看到的有幾點:第一,就是我看到一個電視報導,一個年青人在大學畢業以後,由於他自己愛好去做烤肉,因此他就放棄了自己的專業。由於我們中國人父母都是希望自己的孩子念書而成為白領階級,而這個孩子卻放棄了這一切而去從事廚師,在開始的時候他的父母也不理解,但這個年輕人堅持了下來,並且在廚師方面做出了成就,他的父母也對他表示了支持。

另外一個我還了解到有一些年青人,他們在自己從事的電腦工作中結合起來,來共同反對、抵制微軟這些電腦公司壟斷,免費給大家提供軟體服務的工作。在這裡使我看到由於台灣社會的安定,現在年青人的選擇已經非常的廣泛、非常的豐富了。年青人的選擇已經是更主要的是為了他們生命的愛好,為了使他們在有限的生命中能夠更多的體驗到生活,能夠更多的為社會、為自己的親友做出一些自己所樂意的、所高興見到的貢獻。

綜上所述,從這四點來看,交通、環境、社會、文化,我們都可以看到台灣社會的變化和發展。而在這樣四個方面的發展和變化使我們看到的是什麼呢?看到的是第一是在現代化過程中中國人的社會它的發展;第二是我們看到在現代化過程中,中國人的傳統在現代化中和現代化有機的結合起來。因此台灣的社會為我們提供很好的一面鏡子使我們來看大陸。

今天大陸的社會大家知道,無論在這四方面,在它的交通、環境、社會和文化方面所給我們展示的都是一個和台灣截然相反的另外一種現象。那麼為什麼今天中國大陸社會和台灣社會的發展會有這個對比反差?都是中國人的社會,可以說文化傳統基本上是一樣的,但是為什麼中國大陸社會的路不僅是越走越窄路,而且是根本就是走向深淵。而今天台灣社會展示的卻是,套一句中國大陸常愛說的話說,台灣社會走的是一條康莊大道。

當然今天台灣社會也有問題。在這裡我也願意談幾個我所感到的台灣社會的問題。比如說第一個台灣的電話費、網絡費比起德國來還高,而且比起美國來說這個電話費和網絡費就更高了。為什麼呢?因為台灣的電訊和網絡還和幾年前的德國一樣,是壟斷的、官營的;第二個,我看到的是台灣的報紙的黨派性,那種惡質,黨派攻擊式的宣傳也還依然存在。但是在這些問題上我認為台灣也還是在向好的方面轉換。

十六年以前我所看到的台北是一個浮躁的台北,是一個剛剛轉向民主化、走向現代化的社會,一個浮躁的第三世界的城市。但是十六年以後我所看到的就是這個台北已經沉澱下來了,已經有了一個良好的基礎了。這就是我剛才跟大家講的套句大陸人常愛說說法,台灣已經走在康莊大道上了。儘管還有一些問題,我相信,台灣在這個正常的基礎上也會正常的解決這些問題。然而這些問題在今天的大陸社會,我們可以看到解決起來很困難,或者說根本就是一個死結,走入了死胡同。為什麼呢?這就是今天的大陸中國共產黨政府所談到的文化立國問題。

大家知道中國共產黨政府說的這個文化實際上是黨文化。文化本來是人們對自己生活方式的一種選擇。但是中共統治了大陸,民眾沒有自己選擇的可能,共產黨政府要求的是文化為了它的政權服務,而不給文化以任何自己發展的空間。因此在中國大陸這個黨文化帶來的必定是一條死路。

這裡我還想跟大家再談一點我的更進一步的體會。也就是訪問台灣使我看到,當代中國人在自己的文化的探索上已經有了兩個模式:一個模式就是今天的台灣。

他們由於有了一個民主的社會,有了自己選擇生活的自由。因此今天的台灣有機的把傳統和現代化結合起來,正在進行探索,並且也已經健康的向前發展。另外一個模式是,對於文化問題的探索和對於中國社會文化問題的思索使我深深的看到,對於我們大陸生活的中國人來說,我們在今天仍然處於一個反抗共產黨的專制文化,極權文化,也可以說那種人類歷史上最墮落的文化的過程。

在反抗這個墮落文化的過程中,我認為我們在今天的異議人士里也已經逐漸的在形成了一個追求傳統和追求新文化的一個潮流。這個追求新文化的潮流我覺得它就是以法輪功學員這個信仰團體為主體的一種多元的文化。這個多元文化還包括今天大陸那些其他的追求其它的宗教信仰的團體,包括那些維權人士,包括我們這些知識分子,在文學上、在政治上、在思想上有不同追求的知識分子群體。

因此在這個訪問台灣以後,對台灣的文化現象和對中共的所謂文化立國的思索的最後我要說的是,在中國人中終於有了兩條線索來對抗黨文化。這兩條線索都是我們大家看得見、摸得著,具體的。

第一個就是大家在訪問台灣的時候,今天大陸會有越來越多的人的有機會訪問台灣的時候,你可以對比台灣的文化,對比你的生活方式來看一看到底這兩個文化差別在哪裡;

第二,就是我們這些異議人士,在我們自己追求自己文化的時候,我們也更深的感到中國共產黨的黨文化所給中國社會帶來的破壞。

好,聽眾朋友們,今天這個題目我就講到這裡,謝謝大家的收聽,再見。

責任編輯: 夏雨荷  來源:希望之聲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1/1106/2237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