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城市在停車上為何不與國際接軌
美國的城市除了道牙被塗成紅色的地段以外所有的道路兩側都能停車,這反而有效減少了交通擁堵。

國內城市在停車上為何不與國際接軌
歐美國家幾乎沒有人工收費的路邊停車場。

國內城市在停車上為何不與國際接軌

美國的路邊停車場收費最短以十五分鐘起算,而繁華地段的臨時停車場因為車位緊張而禁止長時間停車-有的停車場要求每次停車不能超過十五分鐘,也有許多地段把停車時間限定在半個小時,要想長時間停車就只好另外選擇停車場了。

國內城市在停車上為何不與國際接軌

美國乃至歐洲許多城市的路邊停車場一到晚上六七點鐘就不再收費,尤其是酒吧街餐飲街以及著名旅遊景點附近的路邊停車場,而反觀北京上海等追求與國際接軌的國內大城市在這方面卻不想與國際接軌了。圖為洛杉磯威尼斯海灘邊的路邊停車收費機-當我插入銀行卡繳費的時候出現了這樣的字樣,旁邊的店主解釋說晚六點以後這裡就不再收費了。

國內城市在停車上為何不與國際接軌
法國的很多城市住宅因為沒有足夠的車位而允許人們在路邊停車。

國內城市在停車上為何不與國際接軌
而在北京,比法國城市寬得多的路邊寧可圍起圍擋也不允許停車,無疑是對公共資源的極大浪費。

國內城市在停車上為何不與國際接軌
芝加哥的CBD比北京的CBD地面更為緊張,但很多地段夜晚也是免費停車的,這反而有利於促進消費。

國內城市在停車上為何不與國際接軌
歐美許多大城市的地鐵停運時間也比國內晚,實際上更方便了人們乘坐公共交通出行。

國內城市在停車上為何不與國際接軌
美國洛杉磯華埠的路邊停車場地。

最近有媒體爆料稱北京的某些停車場收費員月收入竟過萬,而收取停車費的公司的收入就更為客觀,因此媒體質疑說用納稅人的錢建設的城市道路和公共空間不能變相為為私人及小團體牟利的工具:同時也有媒體報導說北京很多小區本就缺乏停車位,卻偏偏把足夠設立停車位的路邊添置不必要的圍擋,使得本就稀缺的公共資源更為緊張……

近些年來國內動輒就講要與國際接軌,但是我們每每發現對其有利的方面很容易就實行了新的與國際接軌的政策,反之對己不利的卻很難和國際接上軌-例如油價上漲往往與國際接軌,而一旦國際油價下降後當人們要求與國際接軌時卻老大不情願;路邊停車收費是國際上普遍實行的城市管理辦法,但取消人工收費的做法卻遲遲不與國際接軌-路邊收取停車費與國際接了軌,而國際上同常實行的六七點之後開始晚間不收費的政策卻從未有哪個國內城市主動與國際上接軌,反而在北京夜生活活躍區域更加變本加厲地收取高額費用。倘若說被收取的高額停車費能夠歸入國庫老百姓似乎也沒有太多的怨言,但是那些收上來的費用卻偏偏肥了個人和小團體的腰包,這樣的現象無論如何都是不能令人愉快接受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