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揭秘華為虛擬股騙局:七年內部融資超270億

華為內部運行12年的虛擬股,一直被業內人士爭議不斷。有人認為華為的虛擬股權體系,形跡近於「非法集資」,更有甚者認為它是又一種騙局。

回顧華為公司員工持股始末,從「全員持股」到內部發行虛擬股,在股票的虛實轉換之間,其實質上是一種對分紅激勵制度和融資體系的大膽嘗試。

對於華為公司而言,這是一套行之有效的體系。與華為公司同城的中興通訊期權激勵範圍不過數千人,而華為公司持股員工多達6.55萬人,接近一家大型上市公司的股東數。員工以銀行貸款購股,融資成本低廉,七年時間,內部融資超過270億元。對銀行而言,華為公司能夠長期維持良好的還貸信用,亦是優質客戶。

然而,這套支撐了華為12年高速成長的體系,目前因虛擬股涉及銀行信貸被監管部門叫停而面臨困局。在現行的法規框架之下,華為員工以「個人助業」的名義獲得的銀行信貸用於支持龐大的虛擬股體系,確實與「三個辦法一個指引」相牴觸,且蘊藏風險。

如此曲折的制度設計,也揭示出中國現有期權制度的缺陷。

國內現有的期權、員工持股制度在許多方面都存在高度規制,在實行法定資本制、堅持同股同權、缺乏分層次股權市場的大背景下,員工期權股票持有人的權益得不到保護,起不到長期激勵的效果。在這種特殊的背景下,使得「影子股權」等另類激勵反而更具備可行性。

華為虛擬股信貸困局,也從另一個角度揭示出,中國完善公開市場的期權股權制度的必要性與緊迫性。有時監管過於審慎,扼制了金融創新的可能,而中國的制度創新不乏企業「違規」操作的推動。如果可以通過公開市場實現有效的激勵與融資,那麼華為目前面臨的虛擬股信貸斷流,或許是一個好的轉機。

每年此時,表現優異的華為技術有限公司(下稱華為公司)員工們會被主管叫到辦公室里去,這是他們一年當中最期待的時刻。這些華為公司的「奮鬥者」們會得到一份合同,告知他們今年能夠認購多少數量公司股票。

這份合同不能被帶出辦公室,簽字完成之後,必須交回公司保管,沒有副本,也不會有持股憑證,但員工通過一個內部帳號,可以查詢自己的持股數量。

往年,為了購買股票,這些華為公司的「幸運兒」還會簽署另外一份合同:工商銀行、平安銀行、中國銀行、建設銀行四家銀行的深圳分行每年為他們提供數量不等的「個人助業貸款」,數額從幾萬到幾十萬元甚至更高,這些貸款一直被華為員工用於購買股票。

不同消息來源均指出,四家商業銀行總計為華為員工提供股票貸款高達上百億元,直到2011年被叫停。

2012年3月31日,華為董事會秘書處向華為員工發布《關於2011年虛擬受限股收益分配操作及有關還款等資金安排的通知》,明確2012年虛擬受限股只能通過自籌資金購買,銀行將不會再提供購買股票所需的貸款。

虛擬受限股(下稱虛擬股),是華為投資控股有限公司工會授予員工的一種特殊股票。擁有虛擬股的員工,可以獲得一定比例的分紅,以及虛擬股對應的公司淨資產增值部分,但沒有所有權、表決權,也不能轉讓和出售。在員工離開企業時,股票只能由華為控股工會回購。

(本文來源:財經網 作者:明叔亮 胡雯)

責任編輯: 於飛  來源:財經網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2/0627/251259.html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