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軍政 > 正文

汪洋「上訪」中央成功 胡溫欽准粵先行審批改革

8月22日,中共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主持國務院常務會議上表示,決定取消和調整314項部門行政審批項目,並批准廣東省試辦行政審批制度改革。不過,分析人士認為,中共體制已經病入膏肓,實行任何的改革只是自欺欺人而已。

這次部門行政審批項目的調整,以投資領域、社會事業和涉及實體經濟、小微企業發展、民間投資者為主。其中取消184項、下放(減少向上審批層級)117項、合併13項。

溫家寶還在會議上還批准廣東省在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方面先行先試。

深圳《晶報》評論文章指出,在今年的廣東省社會工作會議上,省委書記汪洋即提出,要加快建設與社會管理創新要求相適應的「小政府」,推進政府職能轉變,按照市場經濟體制要求改革行政體制。這一提法和這次溫家寶主持的國務院常務會議的精神高度契合。

宏觀經濟學者胡釋之認為,此前汪洋在廣東省提出的行政體制改革措施受到很多中央部委層次的阻力,因為很多的行政審批項目是中央部委定的,廣東無法擅自取消,所以改不下去。而廣東這次爭取來的試點權,應該是汪洋去中央「上訪」的結果。

資深媒體人王宇心也表示,這次胡溫當局作出的行政審批制度重大改革決定,可以說是汪洋不斷向中央喊話的結果。

行政審批是指報復部門的逐利工具

大陸媒體報導稱,自2001年以來,國務院連同這次已經6度取消或調整行政審批項目共2497項,占原有總數的69.3%。

《晶報》評論文章認為,行政審批本是一個「中性詞」,但在老百姓眼中,這個詞卻不乏貶義。

文章表示,政府部門將行政審批當做逐利工具,甚至為了擴張行政審批權而巧立名目,無端設置諸多審批事項。行政審批關卡重重,令企業和公眾苦不堪言,將時間和精力都耗費在了「走程序」上。

胡釋之則認為,雖然接近70%的行政審批項目已經調整,不過剩下的1000多項才是真正的硬骨頭,最難改也是油水最多的。而正是這些項目的審批調整涉及各個政府部門和官員的巨大利益所在。而且,目前實際上最根本最關鍵的一個問題並沒有解決,那就是由誰來審批審批權。

中共體制下沒有真正意義的政改

對於這種改革是否能成功,天則經濟研究所張曙光向《大紀元》表示,改革必須通過壯大社會來約束政府:得從落實憲法第35條做起,即真正實行言論、集會、結社自由——也就是人們常說的開放報禁和黨禁。

美國經濟學教授謝田則認為,中共內部的既得利益集團盤根錯節,牽一髮而動全身。體制內不管是誰,搞什麼形式的改革想化解危機,都是自欺欺人,誰也無力回天。

責任編輯: 於飛  來源:新唐人記者田飛綜合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2/0824/2580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