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鮮事 > 奇聞趣事 > 正文

饞死人 看看老天津衛都吃嘛?

天津傳統民間小吃,別的城市都很少有

一碗鍋巴菜

叫菜不是菜 天津名吃 鍋巴菜

鍋巴菜,口語中讀作「嘎巴菜」,是中國天津獨特的地方風味小吃和特色早餐,已有三百餘年歷史。鍋巴菜的味道以咸鮮見長,早年分葷素兩種,而流傳下來的為素鹵。最著名的是大福來鍋巴菜,而「大福來鍋巴菜製作技藝」噎被列入第二批天津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鍋巴菜,在口語中讀作「嘎巴菜」(天津話/kɑ211 ʦʰaɪ̯53/),「鍋巴菜」名字的來歷有乾隆御賜的說法

鍋巴菜分為鍋巴(嘎巴)、滷汁和輔料三部分。主料是鍋巴(嘎巴),是用綠豆和小米水磨成漿或直接用綠豆面和小米麵制按比例配比攤成的薄煎餅,切成柳葉條塊。滷汁是用香油、薑末、蔥花、面醬、醬油醬豆腐等熬製。在製成後,先將鍋巴放入熬製好的滷汁內,輕輕攪拌,以鍋巴完全沾到滷汁為止,隨即盛入碗內,再加上辣油、麻醬、醬豆腐汁、香菜葉、滷豆腐乾等輔料即可。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大福來鍋巴菜在製作過程中用到的主料加輔料共40多種。


煎餅果子

煎餅果子最早出自宜興阜,就是現在北辰區宜興埠鎮老街。
  
   製作方法如下:首先主家在晚上臨睡覺前要把綠豆用水泡上,早上起來時綠豆都吃飽了水個個都漲起來,賣時把綠豆放入小石磨中,同時放大蔥和蝦米皮磨成漿後現攤現賣。製作時必須用蝦皮而不是其它小蝦乾兒一類,綠豆漿攤熟後爽口,大蔥提味,當時形容滿街飄香,大家可以想像的到。這裡注意的是裡面嚴禁兌水攪拌或摻入雜糧的,那是砸自己的牌子失了主顧。關於放果子還是果蓖兒或是都不放記得當時沒提過,在這咱不能瞎說。既然煎餅果子嘛,我想還是果子。還有,純綠豆磨出的漿是淺黃色,和棒子麵顏色接近但沒有棒子麵顏色深,誰抬槓要說純綠豆面是發綠色的那就有問題了。
  
   這裡說的是最早製作方法,由於用純綠豆磨出的漿攤熟後的皮沒勁兒,吃時香是香但易碎易掉,後來按比例摻入小米等雜麵兒解決吃時易碎易掉問題。那時我還想用這方法賣的話肯定能發財,其實這樣製作成本高,現磨現攤很是累人的,純綠豆成本也高。


天津豆腐腦老豆腐

豆腐腦

「豆腐腦」豆腐腦是用水泡黃豆磨出的豆漿燒開,點滷水(或沖石膏),蹲成腦,再配各種不同的滷子,加上不同的小料,製成鮮嫩清香的豆腐腦。

豆腐腦品種有普通的、蝦籽的、羊肉口蘑的,木須肉的和清真風味的。

老豆腐

不澆鹵,而是把點好的嫩豆腐盛入碗裡,加調好的麻醬、蒜泥、辣椒油、花椒油(用小磨香油將本地花椒炸糊,熗到醬油里),韭菜花即食。這五種調料,可根據個人口味酌定。


餛飩

餛飩在津京一帶叫餛飩,廣東叫雲吞,四川叫抄手。天津的餛飩有自己的特色,餡大皮薄,個大。大多都是用鮮豬肉加蔥姜調料拌餡,雞湯或排骨湯加味精,煮出來異常鮮美。愛吃酸的,加點醋;愛吃麻辣的,加點胡椒麵,更加開胃,增加食慾。天津不少飯館都出售餛飩,較為有名的有致美齋,周家食堂,吉美林,登瀛樓等,其中有的是南方風味,有的是北方風味,品嘗起來風味各不相同,各有特色,講究一些的,湯里放些雞絲,皮蛋,有的放上點蝦干、冬菜、紫菜,次點的放些香菜,都能提味增鮮。


天津羊湯

羊湯,又叫羊雜湯,寧夏、陝西、山西、內蒙古、北京、天津均有此小吃。「羊湯」簡單來講就是用湯煮的羊雜碎。還有一種羊肉湯和羊肉頭湯,與羊雜湯原料和做法略有不同的。

      羊雜湯相傳有個故事:話說康熙皇帝在圍場溝(今平泉黨垻)設圍打獵,在追趕一隻梅花鹿時,一直追到八溝地面(今平泉鎮)。鹿鑽入柳林沒追到,皇帝的餓勁倒是上來了。且在這時,不遠處飄來一陣香氣,十分誘人,康熙尋香找來,發現一個小店,店內一回族老者正忙活著在鐵鍋內煮一堆看著油乎乎的東西,香氣正是從鍋中飄來。康熙也不問價,直叫:「快來飯!」開店老者不敢怠慢,趕緊盛出一碗切好的羊雜湯,順手拿起兩個燒餅。康熙吃完後容光煥發,精神百倍,才想起沒問吃的是什麼,老者告訴說:「這叫羊雜湯,是羊的雜碎做成的。」康熙覺得十分夠味,便隨口道出一首詩來:「喜峰口外遠,塞北古道長,野鹿入柳林,八溝羊雜湯。」

      話說我喝羊湯的過程也是從不喝到愛喝的,以前除了羊肉和羊肝,羊身上的其他部位是不吃的。我身邊有一朋友愛喝羊湯,總想帶我去「破戒」,見碗裡乳白的湯麵浮著香菜末和油花,沁人心脾,我終於忍不住嘗了一口,肉爛湯濃,不膻不腥,—碗下肚,暖流滾滾,連呼過癮!原來羊雜湯是用羊肚、羊心切絲、羊頭肉、羊肺切條、羊腸切塊、香菜切段、蔥切豆瓣,將各種主料下湯鍋,調入食鹽、花椒水、蔥、姜、蒜,湯燒開後撇去浮沫,待湯成奶白色時即成,吃時碗內放香菜、芝麻醬、辣椒油。每個羊湯店都會準備多個品種供食客選擇:羊雜湯、羊腸湯、羊肚湯、羊腦湯、羊頭肉湯等。

      喝羊湯時一定要搭配現出爐的燒餅,我認為芝麻燒餅為最佳,油酥的尚可,大餅、饅頭什麼的就歇歇吧。燒餅多少取決於湯和雜碎的量,但不宜超過三個,否則會喧賓奪主。再有喝羊湯「回碗」很重要,就是端上來先喝湯,暖暖胃,然後吃點雜,喝到湯不盈半碗時請服務員再加清湯半勺,這樣鹹淡適宜,又能使碗裡的雜碎重新加熱,冬天這樣吃尤其舒服。

      從煮「全羊湯」到吃「全羊湯」可以看岀天津是個民俗底蘊深厚的城市,百姓深諳養身之道。「吃飯先喝湯,勝似良藥方」,羊湯益氣調元、活血健胃、益腎壯陽、強精健骨。來天津不妨試試街頭喝羊湯的滋味。那不僅是嘴上的享受,而且是全身心的放鬆。


茶湯

茶湯是一種甜飲食,和藕粉相類,原料也是糜子面。用開水沖食。但它有一套沖制的技巧,非熟手不辦。先把茶湯原料在碗內調好,放好糖與桂花鹵;然後再在高大、體重的銅壺中裝滿滾開的水。售者一手執碗,一手扶壺柄,必須雙腳撇開半蹲式,才能立穩。

左手的碗,正好等在壺嘴邊,等水一衝出,碗要隨時變換距離,以掌握開水適量來控制它的厚薄程度,並不使開水外溢,激出糖漿,這是技巧之一。

右手要有足夠的控制力量,開水一出壺口,正好注入碗內。要一次完成,才能沖熟茶湯,否則滴滴嗒嗒注水,茶湯必生,不能吃,那就虧本了。

同時也要注意水出得猛,會澆在自己手上,燙了自己,也碎了碗,就更不合算了,這是技巧之二。所以賣茶湯沒有這一身技巧是做不了的。

那些老手,開水出口,碗口和壺口距離有時在一二尺的地方。開水全部入碗,點滴不外溢,而且說止即止,一次沖熟,厚薄合乎要求,從來沒見過加水再沖,或沖壞一碗再換一碗的。茶湯滋味儲蓄,除香甜外,有一股穀物的樸實之氣。

 

責任編輯: 鄭浩中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2/0926/2621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