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國際新聞 > 正文

中國富豪載妙齡女新加坡撞死人 遭索償200萬美元

安盛保險在7月致函何婷婷,這起車禍不符合保單中對「意外」所設的定義。基於這個理由,這家保險公司否認它須對這起車禍負責

11 月2日,新加坡初等法院驗屍庭結束對中國富豪車禍案研訊(聽證),庭上首次揭露肇禍的法拉利[微博]跑車內安裝了汽車儀錶板攝影機,並記錄到車禍發生前的瞬間畫面。驗屍官兩度指責跑車司機馬馳,高速駕駛讓自己陷入一個無法及時作出反應的情況,「自斷活路」,釀成三死兩傷的慘禍。由於賠償糾紛,富豪遺孀起訴保險公司,目前案件還處於審前會議階段。

慘烈車禍惹新加坡民怨

不少人仍對這一車禍記憶猶新,5月12日凌晨4時左右,新加坡城區一個路口亮著紅燈,一輛計程車正在等紅燈,綠燈亮後,計程車行駛到十字路口中間,這時一輛紅色限量版法拉利599GTO跑車卻以超過100公里的時速攔腰撞向計程車,兩輛車同時飛起。

  馬馳的母親(左二)哭至癱瘓在親友身上,懷孕的妻子(後排)哭成淚人。

馬馳駕駛的法拉利車頭嚴重變形,他夾在殘骸中,救援人員要鋸開車身才救出他。

巨大的衝力令計程車再撞向另一輛摩托車,引擎飛脫至馬路中央。整個場景,猶如好萊塢大片,驚心動魄。

據事後新加坡媒體報導,法拉利車主為馬馳,31歲,四川人,事發時,法拉利車內載一名年輕女子。

隨後,車禍也引起中國媒體的關注,根據中國媒體報導,馬馳是四川瀘州人,1981年出生於一普通單位職工家庭。馬家在居住的礦區有一定威望,家庭條件在礦區也算最好之列,據退休的老人們介紹,馬馳的外公、外婆是當年陝北紅軍劉志丹的部下,被稱為「馬老紅軍」。

中學時,馬馳開始接觸網際網路與金融股市。後來,選擇創業。2005年前後,馬馳離開瀘州到成都發展。有媒體報導,馬馳曾在成都做電子產品生意,2008年通過朋友關係到新加坡做電子產品和股票。馬馳在獅城經營著一家投資顧問公司。

馬馳車禍前仍在申請新加坡永久居留權,未正式入籍。當時馬馳的妻子何婷婷懷有身孕,29歲的她是四川電視台前新聞主播。在與4歲女兒及年長的婆婆認屍後傷痛欲絕。她透露丈夫在當日凌晨3時出門,想跟朋友外出駕車「兜風」。

中國富豪、闖紅燈、價值140多萬美元的法拉利限量版跑車、年輕女孩……新加坡民眾的排外情緒因這場車禍進一步被點燃,社會輿論和網際網路上「將中國人趕出新加坡」的聲音此起彼伏。

法國媒體報導稱,新加坡當地網際網路論壇上大量湧現攻擊中國僑民的帖子,甚至稱其為「富豪蝗蟲」。網友大罵馬馳死有餘辜:「他自己死就好,還要連累其他人!」「這就是小李子(總理李顯龍)所引進的高級外來人才」等排華留言,他們一直不滿中國移民來搶飯碗、推高當地物價,甚至加重交通系統的負擔,這次馬馳撞死人,更令當地人忍無可忍,將反華情緒推上高潮。

死傷者索賠近200萬美元

車禍造成52歲的新加坡籍計程車司機秦德福和計程車內21歲日本籍女乘客伊藤繁美死亡。秦德福有3個孩子,21歲長女剛從理工學院畢業,本想繼續升學,但鑑於突如其來的事故,她打算擱下升學計劃。伊藤繁美是萊佛士設計學院的學生,在新加坡居住多年。

搭載法拉利的神秘女子吳薇薇頭部受傷,26歲的摩托車車主納吉嵴椎受傷,兩人車禍後被送到當地醫院接受治療。

秦德福家屬的律師已向保險公司安盛保險提出索償。安盛保險9月底已聯絡死者家屬與傷者,請他們提出索償。根據新加坡汽車保險(第三方風險和賠償)法令規定,即使保險公司有權拒絕賠償,也得先為肇禍的保戶,先賠償其他受害人,再向保戶討回賠償。

至今只有吳薇薇要求安盛保險給予她臨時付款,並已獲得這筆錢,她目前人在中國。安盛保險不便透露款項多少。

據新加坡媒體預計,法拉利車禍的第三者索償金額,或達200萬美元。馬馳的保險公司安盛保險指馬馳魯莽和超速駕駛肇禍,車禍構不成意外,所以拒絕賠償所有死傷者,不過它會先賠償4名死傷者,之後要馬馳的遺產抵償,結果遭馬馳遺孀何婷婷和母親抗議,以遺產管理人身份起訴。

保險公司在答辯之餘也提出反訴,要求對方還它墊付的賠償款。雙方的訴訟案還處在審前會議階段。新加坡審前會議制度於1992年開始實行。民事案件採取審前會議,促使訴訟者早日達成和解,節省當事人的時間和金錢。

審前會議最初由法官和司法委員主持,現由主簿負責。其目的是協助減少爭端分歧,促進和解協商,估計訴訟各方需要的審訊時間。審前會議是開庭前的程序,如果達致和解,就不需要開庭了。

審前會議能減少審訊時間,減少案件予以展延期限的可能性,方便安排研訊日。刑事案件的審前會議也由主簿主持,以確定初審研訊的日期,並告知有關各方。這樣,主簿處就能控制刑事案件的起訴速度與進度。同時使案件在初級法庭初審日期之前提上過堂的次數也減少了,從而使被告人的羈押期明顯地縮短。

馬馳的遺孀何婷婷在意外發生一個月後,通過德尊律師事務所向法庭申請管理馬馳的遺產。馬馳沒有遺囑,何婷婷和馬馳的母親馬小玲獲准成為他的遺產管理人。他的遺孀和一對年幼女兒將繼承這筆遺產。

根據法庭文件,馬馳的遺產有近810萬美元。除了100萬美元的人壽保險和另一份154萬美元保險之外,遺產主要是金融投資。至於這對夫妻聯名擁有的東部公寓,則不列在遺產中。當一個屋主去世後,他以聯名擁有方式註冊的房地產,將由在世的其他屋主繼承。

根據無遺囑繼承法令,若死者有配偶和孩子,配偶得一半,剩餘一半由孩子平分。因此,何婷婷將繼承馬馳的一半遺產,一對年幼女兒則各得四分之一。她的長女未滿4歲,小女兒僅兩個月大。

馬馳遺孀起訴保險公司

安盛保險在車禍發生一個月後,通知何婷婷有關康福德的索償時,也向她指出,它沒在車禍發生的24小時內或第二個工作日裡,收到這起車禍發生的報告。它提醒她說,按照車禍理賠架構,車主須在期限內通知保險公司車禍的發生,否則可能影響索償和在續保時損失無索償折扣。

不過,何婷婷回信反駁說,安盛保險在車禍發生的4天後,主動寫信要求由它代為處理一切的索償。此外,她之後也與安盛保險的估損代表會面。不僅如此,多家媒體大篇幅地報導這起車禍,安盛保險顯然知道車禍的發生。

安盛保險在7月致函何婷婷,這起車禍不符合保單中對「意外」所設的定義。基於這個理由,這家保險公司否認它須對這起車禍負責,也拒絕對任何索償作出理賠。安盛保險在信函中也提到,若它因汽車保險(第三方風險和賠償)法令而被令對其他死傷者作出賠償,它將向馬馳的遺產討回先墊付的賠償金。

馬馳遺孀當然不滿保險公司不認帳的態度,提起訴訟。8月,何婷婷通過德尊律師事務所的黃慶健律師在高級法庭起訴,要求提供汽車保險的安盛保險確認該起車禍是意外,並按照保單履行義務,對死傷者作出賠償。

馬馳去年7月購買的這份為期一年的汽車保險,已付清一年4.6275萬美元的保費。這份保單為馬馳599GTO型號法拉利跑車,提供153.92萬美元的保額。

此外,這份汽車意外保險也為第三方的死傷或財物損失及馬馳和跑車乘客的醫藥費提供保障。新加坡規定所有車子都須有第三方死傷保障,而這方面的賠償是無上限的。

何婷婷是以馬馳遺產管理人的身份起訴安盛保險,另一個以同樣身份作為起訴人的是馬馳的母親馬小玲。

今年8月,馬馳的家屬告訴新加坡媒體:「這不是一項容易作出的決定,但我們覺得我們應該求助於新加坡法庭,因為是保險公司決定否認責任在先。在影響他人的意外發生後,我們必須做的是遵守新加坡的法律。」

法庭確定法拉利車主責任

10月30日,新加坡法院驗屍庭研訊3名死者的死因,3名死者的親屬、傷者納吉聘請的律師以及安盛保險公司的代表律師都在庭上出現。驗屍庭是新加坡初級法院的法庭,初級法庭(或初庭)一般刑罰較輕的刑事案(搶劫、偷竊、非禮、打架等),或涉及款額低的民事案,都由初庭審理,案件如要上訴,就上訴到高庭。

高級法院(或高庭)除了審理初庭的上訴案,也審理一些刑罰較重的刑事案(強姦、謀殺、販毒、綁架等)與涉及款額高的民事案、終身監禁或坐牢超過10年的刑事案,以及涉及款額超過25萬元的民事案。案件最後終審是在最高法院上訴庭。

案件在驗屍庭上開始研訊時,揭露肇禍的法拉利跑車內安裝了汽車儀錶板攝影機,畫面顯示跑車闖紅燈。

查案警員沙里供稱,攝影機上裝有車速顯示器,它是利用全球定位系統確定車速,跑車在闖紅燈的霎時間車速為每小時169公里,撞計程車前的霎時間加速至每小時178公里。

法拉利車頭攝影機代理商證實,該款攝影機只能夠錄影、存檔或刪除,並不具備篡改功能。因此法拉利車頭攝影機所錄到的畫面是真實的。

查案人員總共播放從不同角度拍到的3個畫面:一、跑車車頭的攝影機;二、陸路交通管理局安裝在維多利亞街和梧槽路交界處的閉路電視;以及尾隨在後的計程車在車頭安裝的攝影機。

影片播放時,秦德福的妻女都站起來看錄影。秦太太看到錄影後淚流滿面。她女兒一邊落淚,一邊拍著母親的肩膀安慰她,場面令人心酸。

秦德福的妻女情緒較為平靜。她們在研訊後通過律師劉毅偉告訴媒體,對研訊已有了結感到欣慰。結論證明錯不在秦德福,還給了家屬一個公道。除了秦德福的妻女與親屬,馬馳和伊藤繁美的家屬都沒有到場研訊。

驗屍官認為,根據馬馳汽車攝影機捕捉的從福南中心行駛到事發交界處的畫面,馬馳控制車輛的能力沒有問題。他在某些路段的車速介於每小時169公里至每小時178公里。

當時交通流量不大,天氣情況良好。針對馬馳未注意到紅燈的可能性,驗屍官指出馬馳高速地行駛,他讓自己處在一個無法對任何狀況作出反應的情況,以致釀成車禍。

查案人員在庭上針對驗屍官之前的補充提問也指出,車禍路口至下一個路口的距離約189米、紅燈亮起的時間是18秒。

11月2日,驗屍庭結束研訊。驗屍官做結論時,兩度指責跑車司機馬馳,高速駕駛「自斷活路」,釀成三死兩傷的慘禍,一手造成這起恐怖車禍。

責任編輯: 吳量  來源:中國證券網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2/1108/2676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