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軍政 > 正文

黨報內訌 中共官媒評北京警方回應朱令案意見相左

中國警察徽章(資料圖片)

北京警方又關朱令案的聲明沒能平息爭議。

中國官方報章紛紛就北京警方回應清華大學女生朱令遭投毒懸案的聲明進行評論,但意見相左。

中共《人民日報》星期四(5月9日)發表署名評論文章,引用最高法院副院長沈德詠基近日發表的文章稱「消除疑慮最好的辦法就是公開」。

但該報旗下的《環球時報》同日發表的社論給出幾乎相反的看法。社論認為,即使警方繼續回應,也難以平息質疑。

北京警方星期三(8日)通過其官方微博發布消息稱,對朱令案仍未獲取認定犯罪嫌疑人的直接證據,礙於證據滅失等客觀因素,此案最終無法偵破。

獲14.5萬人關注的媒體人啞巴在其認證微博稱,朱令母親朱明新在得知北京警方的聲明後,再次質疑警方為何不公開案件信息:「為什麼不理我?我的疑問能不能給我個說法?」

《新京報》則引述朱令父親吳承之說:「警方的通告已經看到了,我們對於此事的想法,仍然是我前些天不斷講過的那些,希望案件的偵破過程和案情等內容得以信息公開。」

黨報「內訌」

按鍵《人民日報》的評論說:「儘管如網友所言,在『民間斷案』經年累月地發酵升級之後,這份遲到的回應,確實有些姍姍。但北京警方敢於直面這一積年已久的刑事案,並做出自己的說明,這對19年懸而未決的朱令案而言,無疑是一個可取的態度、一個可以期待的開端。」

評論說,「不透明是『陰謀論』的溫床」,民眾圍繞朱令案的猜測「讓社會付出了高昂成本,也透支了人們對司法的信心」。

《環球時報》社論則說:「昨天微博上立刻有一些人拒絕接受北京警方的聲明,提出一系列細節性追問。看來警方的回應無法平息輿論中的情緒,即使警方繼續回應,追問將層出不窮,事情將更加轟轟烈烈。」

「這很可能也是官方有時選擇『低調處理』的原因,他們可能覺得既然溝通達不到效果,越溝通亂子越大,不如讓事情慢慢自行冷卻。」

「各官方部門都有一個很大問題,那就是權威和信任度支撐不住來自輿論的質疑。一旦質疑發生,官方可以用來守護信用的資源很少,謠言都能成為有力的炮彈。」

《環球時報》的這篇社評被人民網手機版等廣泛轉載,但環球網本身並未上載其內容。《環球時報》總編輯胡錫進按鍵則在其認證微博上轉發全文。

「疑罪從無」

在中共北京市委宣傳系統下的《京華時報》和《新京報》則聚焦於「無罪推定」原則之上進行評論。

《京華時報》特約評論員的文章說:「直到今天,我們仍未能解決『有罪推定』的陳苛。此番北京警方就『朱令令案』再次申明的辦案原則,實際上說明19年前就為今天的中國司法理念糾偏樹立了一個標杆。」

「而從法律上說,我們其實真的無從評判來自網友爆料的那些『證據』。網民不是福爾摩斯,我們也不是法官,基於自然理性的樸素正義觀而表達,這本身也值得尊敬。」

《新京報》刊登法律學者毛立新的評論文章則說:「貫徹『疑罪從無』並不意味著可以忽視被害人的利益和感受。對被害人及其親屬而言,一方面由於案件尚未完全偵破,實體公正落空;另一方面,由於得不到相應賠償,經濟上可能遭遇困難。」

「因此,對公安、司法機關而言,既要通過不懈努力,儘快破案,在這過程中,還要做好解釋和溝通工作,告慰被害人及其親屬,並做好必要的告知和信息公開,滿足各方的知情權。」

另外,最新一期南方報業集團旗下的廣州《時代周報》針對網民質疑朱令案久未破案的現象稱,「『無案不破』的社會才可怕」。

該報刊登湖南湘潭大學哲學講師孫樂濤的評論文章說:「可以想像的是,如果歷史上出現一個破案率百分之一百的社會,那這些全部的『真相大白』中,又會有幾多冤案?」

「想想不久前浙江女神探製造冤案的故事,其中道理,不難知曉。」

責任編輯: 於飛  來源:BBC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3/0509/3048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