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朱嘉明:中國經濟逆轉 引發政治社會變革

維也納大學教授、國立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所客座教授朱嘉明。(攝影:鍾元/大紀元)

維也納大學教授、國立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所客座教授朱嘉明1980年代參與中國經濟改革,曾經是趙紫陽經濟智囊,是聞名京城的「改革四君子」之一。朱嘉明29日在台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演講表示,中國經濟成長於2012年出現逆轉,高增長一定不能繼續,肯定會引發中國的政治、社會變革。

中共國家壟斷資本

朱嘉明說明,中國國家壟斷資本,是政府的政治家、銀行的經營家及國有企業聯盟壟斷國家資本,利用中國人民的高儲蓄,以很便宜的資本大規模投資加工工業和基礎設施(高鐵、地鐵)換取經濟高增長,但到了2012年中國經濟已經很明顯出現逆轉,中國GDP僅7.8%(創13年新低),但按照渣打銀行的說法實際增長是5.5%,不是(中共)政府說的7.8%。

「中國通貨膨漲率長期維持3-4%,但沒有人相信是真的,一般認為被低估40-50%,所以真正通貨膨漲率約6%。」朱嘉明表示,就將官方及渣打銀行的GDP數字平均,作為實際GDP約7%((7.8+5.5)/2=6.65);這其實是名目的GDP,還必須扣除通貨膨脹率6%,得出實質GDP僅1%而已。

維也納大學教授、國立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所客座教授朱嘉明。(攝影:鍾元/大紀元)

朱嘉明提到,通常GDP成長1%提供中國100萬人就業,而中國每年必須解決1,500萬人的新增就業問題,當GDP成長掉到7%,也就是說解決新增就業的極限每年就是7、800萬,這使中國失業問題嚴重。而在中國當失業人口達到1、2千萬時,就會有社會穩定問題,這也就是中共政府獨特的支出─維穩費用。

朱嘉明說,除了通貨膨脹問題、失業問題,還有中央、地方債務形成愈來愈大的問題,中共政府的債務已經占到GDP(政府公布51.9萬億人民幣)的60%,綜合上述三個問題,就自然會理解GDP不是純經濟問題,會變成政治、社會問題。

中國經濟增長不能繼續

「在中國特定國情下,人民和政權所能承受的經濟增長率是多少?」朱嘉明認為是8%,若GDP降到5-6%就達到中國社會所能承受的底線。朱嘉明表示,到2012年中國加工工業的生產能力到了飽和,同時中國的出口能力卻在下降;而把重點轉移到基礎設施投資;過去地方政府可以依靠賣土地,現在中國真的到沒有土地可賣的時候。而且中國破壞環境及生態成本是世界上最高的,當低成本的資本時代很快結束,而高代價的環境及資源成本還繼續,這就得出結論中國的增長一定不能繼續。

朱嘉明表示,另外,還有更大的壓力就是中國在世界市場上,已經被新興市場墨西哥、土耳其、印尼、馬來西亞等國家急起直追。他認為,從人性和人類歷史演變,只有自由才能夠真正帶來成長,當然為了自由實際上需要合作,合作和自由是進步的兩個重要齒輪,而壟斷資源造成風險和浪費,導致生產要素的配置失衡。

中共政權將持續不穩定

他認為,當前唯一可能緩解中國經濟問題的就是私有化,把中國經濟由高度壟斷變成開放經濟,但這樣做的結果會動搖和衝擊既定的整個政治經濟結構,也就是用既得利益集團損失,來換回全社會福利支出的增長,但問題利益集團是否願意承受損失?他也認為,中國今後在2030年以前,看不到能夠在低速增長情況下實現中國的穩定,「因為對窮人來講,完全不可能說,你們富裕吧,那就讓我們窮下去。」

責任編輯: 劉詩雨  來源:大紀元記者鍾元台灣台北報導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3/0601/3100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