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國際新聞 > 正文

倫敦:我要擺脫大不列顛獨立 其他城市:同意

經濟水平遠超英國其他地區倫敦渴望更多自主權

12經濟水平遠超英國其他地區倫敦渴望更多自主權

其他城市也很樂意:倫敦無法帶動它們發展,還搶走機會

「倫敦是一座一流城市,可惜被一個二流國家所拖累。」倫敦人開玩笑說。隨著倫敦經濟遙遙領先英國其他地區,這個玩笑多少有些道理。不少學者和政治家更大膽呼籲:讓倫敦獨立!這於它還是英國其他城市,或許都是一種解脫。

倫敦渴望「單飛」,享有更多自主權

倫敦發展亟須國際化人才,卻苦於英國簽證政策無法招募英才。市長鮑里斯·詹森因此請求議會,給予倫敦市政廳簽發「傑出人才」簽證的特權,吸引世界一流人才來此創業。

鮑里斯還請求,讓倫敦享有更多稅收和財政自主權,自主徵收市政稅、印花稅、商業地產稅和房產增值稅等。

目前,倫敦四分之三的收入來自中央政府撥款,只能收取數量有限的市政稅。與之相比,東京和紐約的自主權大得多,能夠收取房產、銷售和收入等多種稅。

鮑里斯的老對手、前任市長肯·利文斯頓則更激進,認為倫敦有必要成為一個獨立國家。「如果不成為一個完全獨立的城市國家,倫敦就會錯失良機。」他說。

即使在其他城市,也不乏同類觀點。「倫敦獨立好極了。」伯明罕市議會負責人史蒂芬·休斯說,這樣一來伯明罕就有望成為英國首都。

政治上,蘇格蘭和威爾斯已享有更高自治權,當地議會有自行徵稅的權力。「蘇格蘭議會能夠自己徵稅,倫敦為什麼不可以?它的經濟實力三倍於前者。」倫敦政治經濟學院學者托尼·特拉弗斯說。

全國發展不均,倫敦優先成掣肘

人們以為,首都好似發電站,能帶動全國發展。然而,倫敦的經濟推動作用僅限於其外環公路M25以內。更糟的是,由於倫敦的存在,英國其他地區的經濟每況愈下。2007年至2011年期間,倫敦的經濟增長接近12.5%,在英國經濟中所占比重從20.7%升至21.9%。

倫敦的國內生產總值高達3000億英鎊,與瑞典相當,超過丹麥和比利時,若獨立堪稱世界第七大經濟體。數據顯示,倫敦是世界上生產力最發達的第三大城市,而英國整體才名列第七。

「倫敦越強大,吸走的政策、資金、優先權和資源越多。」伯明罕市議會負責人休斯說。以擬建的HS2高速鐵路為例,這條鐵路將連接倫敦、伯明罕和曼徹斯特,惠及眾多英國北部城市。然而,總以倫敦優先的政治家卻表示反對。他們稱,與其斥巨資修建這樣一條高鐵,不如給倫敦希思羅機場添加第三條跑道。

「我們需要新投資打造類似里昂、巴塞隆納或者法蘭克福那樣的城市,但只要倫敦『一切都在首都』的地位不變,那就絕不可能發生。」休斯說。

讓倫敦獨立是一勞永逸的解決方法。果真如此,倫敦僅憑稅收所得就能獲得200億英鎊預算盈餘,還能推行更符合自身發展的各項財經、政治政策。

未來假想

沒有倫敦的英國

假如沒有倫敦,英國最初得吃點兒苦。

「第一天就比原來窮200億英鎊。」特拉弗斯說。長遠而論,英國其他城市終將擺脫倫敦的陰影,找到自己的發展模式。

大型工業城市伯明罕距離倫敦不到200公里,很可能成為英國的新首都。「可以擴建伯明罕機場為『英國中央機場』,一個擁有4條跑道的國際空港中心,」休斯說,「從這裡搭乘HS2高鐵,只要39分鐘就能抵達倫敦市中心,比從希思羅機場到那兒還快。」

利物浦港口優良,可打造成為新的航運樞紐中心;利茲金融發達,可成為股票交易所所在地……

曼徹斯特早已成為不依附倫敦發展的典範。英國廣播公司(BBC)幾年前撤離倫敦,投資1.8億在此建立新總部。此舉帶動100多家公司設籍當地,創造1萬多個就業崗位。

如今,曼城成為英國媒體中心、繼倫敦之後歐洲第二大數碼中心。據估計,截至2030年,BBC遷至曼城的經濟效益將達到76億英鎊。

誰的倫敦?

倫敦脫離英國,對於眾多學者還是一個議題,但隨著越來越多外國人定居此地,這幾乎已是現實。

如今,每三個倫敦人中就有一人生於國外,與紐約相當。如果考慮父母的出生地,那大部分倫敦居民都可尋根海外。由於居民幾乎全是外來移民,倫敦某些街區整體感覺就像國外。

以造價10億英鎊的地產項目「海德公園1號」為例,這裡的85套公寓多為外國人所有,英國業主屈指可數。烏克蘭首富斥資1.36億英鎊在此購得一套公寓。他的鄰居包括一個自稱明星的哈薩克斯坦富豪和卡達前首相等世界名流。還有一個神秘的奈及利亞女人,委託一家名為「莎朗玫瑰」的離岸公司,在此買下3套公寓,每套價值數百萬美元。

海外投資已經成為倫敦房價上漲的主要推手。去年,倫敦南肯辛頓地區近八成交易房產由外國人購得。在倫敦其他地區,也有近六成成交房產被外國人買走。

責任編輯: zhongkang  來源:大河網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3/1103/3462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