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工作職業 > 正文

溝通技巧:為什麼你的話別人聽不進去?

作者:

——我膝蓋受傷了。

——怎麼弄的,痛嗎?

——你為什麼要窺探我傷口!受傷了還要問怎麼傷的!你懂不懂尊重我!

……

——我膝蓋受傷了。

——有紫藥水嗎?抹點。早點去看醫生。

——我不需要你告訴我怎麼做!難道我不知道怎麼做嗎!

……

——我膝蓋受傷了。

——我幫你包紮下?

——不用了。

……

——我膝蓋受傷了。

——可憐的。上次我……

——(打斷)拜託不要說。你的境況對我一點幫助都沒有。

……

——我膝蓋受傷了。

——該死的鬼天氣是這樣的。

——跟你聊對我傷口沒任何幫助。拜拜。

……

——我膝蓋受傷了。

——相信會好起來的。加油!

——這種空泛的話對我沒用的。

……

不論你提出什麼建議都會反駁的情況不分男女,都非常常見。簡而言之,這是個經典的「yes..., but..."反應。你給出的一個在你認為非常符合邏輯的回答,當事人並不一定完全反對,也就是「yes...」部分,但TA就是會有一個「but...」的部分,指出你說的怎麼怎麼不合適、怎麼怎麼做不到等等,讓人覺得非常憋屈。有種不管你給出多好的建議,TA都能用個棒球棒給你一棒子打回來的感覺。這種反應不論男性、女性都很普遍,尤其是在需要當事人做出變化的時候。

為什麼會這樣?因為當事人並不需要你的建議,TA需要的是傾聽和理解。這一條同樣不分男女。比如某男回家抱怨工作很辛苦,工資也不高。其妻回答說,工作不好你就換一個唄。某男回答,工作不好找啊,或者換一個工作說不定更累啊等等。其妻無語。第二天,某男回家,繼續抱怨工作怎麼怎麼不好,領導怎麼怎麼水平差。其妻繼續提出建議,該用怎樣的心態對待工作,和領導怎麼溝通比較好。某男回答,我們領導就是這樣的,XX上次跟他說了XX,結果給穿小鞋了。話題就此發散開去。第三天,某男仍然抱怨。其妻憤怒,給你提了那麼多主意,一個都不用就會抱怨,你故意的吧,你是不是沒有上進心啊(指不願意找新工作)。某男其實並非故意不聽勸,也非沒有上進心。他需要的是妻子的理解和關心而不是建議。比如,遞上一杯茶,說「老公你辛苦了」。

怎麼化解這種情況?可以嘗試傾聽。傾聽技巧(listening skills)是諮詢師、心理學家必學的技能。在日常生活中,各位也可以試試。簡單來說,傾聽技巧的內涵是,帶著一顆同情心,給予別人全部的注意力,並反饋別人話語中的情緒(feelings),含義(meaning)和內容(content),僅僅這些就會有非常好的治癒效果,並會讓人覺得和你相處很舒服,不一定有多愉快(你沒有說笑話),但就是很舒服。

舉個例子來解釋下五種反饋方式(reflective skills)

1、反饋情緒(reflection of feelings):重點在於總結或推測當事人的情緒感受

--某男抱怨工作時間長,加班多,收入低,而且領導脾氣不好水平還低。

--你是不是覺得自己的價值沒有被重視,挺生氣的?

2、反饋含義(reflection of meaning):重點在於總結或推測當事人的觀念、價值觀

--某男抱怨工作時間長,加班多,收入低,而且領導脾氣不好水平還低。

--你是不是覺得挺不公平的,收入和能力不成正比?

3、反饋內容(reflection of content又稱paraphrasing):重點在於總結當事人給出的具體信息,可以顯得重複

--某男抱怨工作時間長,加班多,收入低,而且領導脾氣不好水平還低。

--你們公司的工作環境和待遇是不是不太好啊?

4、Echoing:選擇性的重複當事人給出的關鍵詞句,鼓勵當事人給出更多的信息。

--某男抱怨工作時間長,加班多,收入低,而且領導脾氣不好水平還低。

--你們領導?

5、總結(Summary):總結當事人給出的具體情況,心理感受等。

當你仿佛是個回聲板(sounding board)一樣,給予積極的反饋(active listening),當事人往往自己就搞明白自己的情況,並能相應的提出解決方案了。如果你想提出自己的看法或解決方案,通常不會再有"yes..., but...」說什麼都給你一棒子打回來的情況了。

友情提醒:

——我膝蓋受傷了。

——可憐的。上次我……

——(打斷)拜託不要說。你的境況對我一點幫助都沒有。

1、不要隨便聯繫自己的經歷或者別人的情況。可能招人討厭的理由:1)談話中心從當事人身上轉移了;2)你的故事和TA的不會完全一樣,沒有借鑑的價值;3)就你能!就你懂!

如果非要發散思維的話,聯繫下當事人本人過去的經歷,比如TA以前有沒有遇到過這樣的情況,當時是怎麼解決的。

——我膝蓋受傷了。

——相信會好起來的。加油!

——這種空泛的話對我沒用的。

2、不要隨便許諾或者預測未來。因為可能會打臉,而且就算你能預測未來,也得給個理由人家才能相信是不是。

3、反饋別人信息、情緒和含義的時候不要太篤定。咱不是別人肚子裡的蛔蟲,猜測錯誤是正常的,做好被否定的準備。

4、自嘲和幽默是優秀的人際關係潤滑劑。但當別人處於情緒化的狀態的時候,小心掌握尺度。如果沒有把握的話,少說少錯。

5、如果實在搞不清當事人想讓你作個傾聽者還是給出具體意見,問!直接問TA,你想讓我提點建議還是作個好聽眾?這個問題看著挺傻,但可以有效的減少"yes..., but..."的現象,以免費了半天勁結果兩人心裡都覺得委屈。

責任編輯: 宋雲  來源:壹心理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3/1110/3480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