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心靈之燈 > 正文

一個人,說話時有這三種特徵,說明情商高、格局大,值得深交

我們和別人溝通時使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想法是使用語言。

很小年紀我們就學會了說話。

可是,這種每天都在使用的語言,我們未必知道它的威力,也未必明白要如何爭取地使用它們。

面對同樣的事,想傳達相同的意思,有很多種表達方式。

會說話的人,選擇最合適的方式。

不會說話的人,按照自己的性情和脾氣隨便說,惹人不快甚至得罪了別人都不知道。

海明威曾說過:

「我們用兩年學會說話,卻要用一輩子學會閉嘴。」

「學會閉嘴」,不是不去表達自己,而是懂得在適當的時機保持沉默。

我們不能想到什麼開口就說,如實表達可能的確是一種耿直的表現。

但在更多的時候,選擇沉默反而是一種善良和修養。

看破不說破,很多時候是對人的一種尊重,這樣的人也常常更加受人歡迎。

會說別人優點是善意

一個朋友有了孩子,很高興地將孩子的照片發到朋友圈。

大家都在留言說恭喜,有一條留言卻說的是:

「恭喜啊,這孩子隨你,皮膚不白啊。」

在其他人說這孩子眼睛大,孩子很可愛的留言中,這一條顯得很醒目,也很刺目。

朋友的孩子膚色的確不太白皙。

但是,其他人也看得到,卻沒有人說,因為這句話可以選擇不說。

說孩子皮膚不白的人,平時說話也是這樣。

有人勸她別總說別人不好的地方,她卻得意地說自己不喜歡裝。

看到什麼就說什麼,說的都是事實。

可是,有些事實大家都看到了,為什麼很多人選擇不說?

因為不想讓對方覺得心裡不舒服,這並不是因為懼怕,而是出於善意。

無論看到什麼都直接說,不管是優點還是缺點,都不留顏面。

這不是耿直而是魯莽。

就算兩個人關係再好,如果是會讓人難堪的話,都要三思而言,更不能當眾說出來。

不戳他人痛處是格局

俗話說:

「哪壺不開提哪壺」。

每個人都有不願意說起的事,無論是作為朋友還是同事,應該學會照顧對方的面子。

之前有一名同事因為在工作上受到大家幫助,提出請一個部門的人吃飯。

這名同事家庭條件一般,父母身體也不是很好,再加上一對雙胞胎兒子。

大家都知道他的經濟負擔很重,於是約好請客地點之後,有幾名同事就提出到時候自己帶酒過去。

提出請客的同事自然說不用,但是吃飯那天,還是有幾個人帶了好酒。

一頓飯結束,那名同事提出要付酒錢,帶酒來的人都說不用,突然有一個聲音說:

「其實用不著的,你的經濟條件我們也知道,光是這一桌子飯錢就不少了,你不用這麼客氣的。」

頓時,之前熱鬧的氣氛變得尷尬起來。

特別是剛剛付完飯錢的那名同事,臉色一下子變得很難看。

只能咧嘴笑笑,又寒暄幾句眾人便匆匆散了。

而那個讓氣氛變得不和諧的人,卻理直氣壯地說:

「我這不也是替他考慮嗎?」

很多時候,既然想為別人考慮,不免考慮得再周詳一些,儘量避開別人的痛處,這也是一種做人的格局。

有些事大家都能看破,但是不必說。

真正機智的人不是站出來說破的那個,而是什麼都看在眼裡最後卻選擇不說的人。

生活中大部分真相,都沒有必要說破。

我們不是在破案尋找線索,也不是在當庭辯論。

看破不說破是智慧

《荀子》中有:

「言而當,知也看;默而當,亦知也。」

說話的時機合適,說的內容合適是一種智慧,能在恰當的時候保持沉默,同樣是一種智慧。

正因為大家都會表達,才會有沉默是金這樣的說法。

看破不說破,知理不爭論,知人不評人,不僅是一種涵養,更是一種善良。

不去主動戳別人的痛處,也避免破壞別人的信心。

這需要的是我們對他人的理解和包容,理解對方的難處,照顧對方的顏面。

更重要的是,很多時候我們並不知道,自己看到是不是就是絕對的真實。

一旦我們看到的只是我們自以為的真實,那麼亂發表意見只會造成更大的傷害。

慎言謹行。

慎言做起來尤其難,這是一種心境上的沉澱,更是對生活看透之後的穩重。

遇到一件事,我們可以有自己的看法,得出自己的結論。

但是我們不一定非要將想法告訴他人。

不隨便做結論,不隨便評價一件事,不隨便說破別人掩飾的秘密。

不是因為我們怯懦或是虛偽,而是因為我們知道,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難處。

責任編輯: 宋雲  來源:藝境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4/0211/20167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