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軍政 > 正文

383方案制定者三中全會前拒絕採訪 稱方案被誤讀壓力巨大

一份由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起草的「383「方案,在三中全會召開之際,引來國內外輿論的熱切關注,包括專家、媒體、大眾以及網際網路都在評說「383」方案,並引發無數遐想。但與此同時,「383」方案的一位主筆卻堅決拒絕了齊魯晚報記者的採訪,稱「一切等三中全會結束後再談」。國研中心整體上也非常低調,一位內部人士透露,「383」方案公布後引起了各種解讀,甚至出現誤讀,他們感受到了巨大壓力。每次開完會結果出來之後,你都有一種「被忽悠」了的感覺。今後,你還敢再相信這類看上去很美好的「口頭改革」嗎?!

2013年11月8日北京天安門廣場上一名商販向遊客展示紀念品。2013年11月8日北京天安門廣場上一名商販向遊客展示紀念品。(圖片來源:路透社/Kim Kyung-Hoon)

據《齊魯晚報》的報導,其他智囊機構人員也表示,正式改革方案出台之前「不好多說」,甚至就連出版「383」方案的出版社也保持了沉默。不少專家都表示沒有看過「383」方案,並稱「383」方案只是一家之言,「可能會被採納一部分,但與最後出台的正式改革方案應該有差距」。多數專家包括學者型官員只是在自己所擅長的專業領域前瞻一些改革問題,避免對具體改革措施做出預測。

為此,民生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邱曉華曾在微博上分析認為,種種猜測說明了市場輿情的渴望,和對改革的熱烈期待,同時也說明坊間輿論看不懂中國的政情。「固然,文中有些建議反映了人們的某種期待,但了解中國政情的人都很清楚,它只不過是一份研究報告,沒有多少實際意義,更不可能就是中央精神」。

對此,網友川人轉載搜狐財經作者呂琦的文章點評說,其實這也是最近十幾年來中國輿情的一大特點:那就是,不放過任何一個機會,去過度解讀政策,實際上不過是在徒勞地表達自己對改革的熱望而已。回顧歷史,十六大之前、十七大之前、十八大之前……無一例外,你每次都會聽到什麼「這次會議是最關鍵的,改革已到深水區,形勢非常嚴峻,不改不行」這樣的鬼話。

但每次開完會結果出來之後,你都有一種「被忽悠」了的感覺。今後,你還敢再相信這類看上去很美好的「口頭改革」嗎?!

責任編輯: zhongkang  來源:RFI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3/1111/3482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