娛樂 > 娛樂評論 > 正文

韓劇的技術分析報告:無性+純愛+金牌編劇

無性

看美劇會讓觀眾產生一種智力上的優越感,看韓劇則相反。當你正襟危坐用分析的眼光去審視,有些情節是如此經不起推敲,比如在《城市獵人》中,主人公用一把小湯勺打敗全副武裝的對手而成功脫險。這太離譜了!可是,如果用勺子的人是李敏鎬,觀眾會屈服於他的魅力之下,無論他做什麼都願意相信。

問題是,為什麼李敏鎬只能用一把勺子?因為他是李敏鎬,超級大偶像。

偶像不是人嗎?在韓劇里,偶像的第一要義是完美,其次才是人。偶像代表的實際上是一種道德風尚,而不單單是他個人。

因為完美,所以手上不能沾染鮮血。近身格鬥,豈能不見血?但,人家一把小鋼勺解決了這個難題,既可以防身,又不必傷人。

因為完美,必須潔身自好,不能有婚前性行為。在韓劇里,崇尚一種無性之愛。

這是韓國偶像劇最重要的兩大戒律,他們的愛情遊戲大抵建立在此基礎上。有些中國觀眾偶爾接觸一下韓劇,覺得裡面的人物「裝純」到不可思議的地步,那是因為他們不了解人家的遊戲規則。

不像中國市場,許多規則都含含糊糊,人家韓國的影視市場切分得細緻,也很合理。想看情色的話,完全可以去看成人片;電視劇作為大眾消費品,尤其偶像劇的目標人群定在15歲以上,這其中有相當一部分是未成年人,作為創作一方,某種程度的道德自潔是必須的。

去年上演過一部水木劇,《當男人戀愛時》,女主角始終搞不清楚自己到底愛誰,有一場戲竟然與男二滾床單未遂,這一情節在網絡上引起罵聲一片,被說成是「渣一樣的女主角」。習慣了韓劇的潔淨,會覺得這種重口味的情節毫無必要,恰恰是編劇能力不足的表現。

大韓民國歷史上在夾縫中求生存,形成他們一種特殊的民族性格,既憋屈又強烈。他們的偶像劇,雖然無性,卻愛得如火如荼,對觀眾構成一種特殊的魅力。

純愛

在一個性觀念開放的時代,表現性容易,要表現好愛情,其實很難很難。

從嚴格意義上來講,中國根本沒有愛情劇。我們的編劇在表現愛情方面是不及格的。我們自創的偶像劇,愛情往往只是一晃而過,很快就過渡到婚姻里的親情。只有極少數根據日本漫畫改編的偶像劇,比如《一起去看流星雨》,尚能保持一點童貞氣息,在描寫愛情的求而不得階段多停留一會兒。

韓劇,尤其偶像劇,基本格式是從男女相遇一刻開始寫起,一直寫到相守,說白了,也就是建立性關係為止。一般在20集左右。

這20集的大致結構分布如下:

第一集:相遇。

第三集:心動。通常是男生先心動,可能因為韓國還是個男權社會吧。

第八集:初吻。試想一想,中國有哪位編劇有這個能力,讓兩個人的感情撐到這會兒,才勉強一吻?這需要構築多少阻力事件啊?

第十二集:定情,短暫的歡樂,暫時的安全。

第十三集:巨大的障礙,差點分手。

第十八集:毀滅性的災難,直接分手。

第二十集:冰釋前嫌,終於在一起。

當然,這不是一定之規,不同的故事,結構上有可能會有微妙的變化。韓劇擅長表現情感變化,把愛情的每一個褶皺都寫開了,又是那麼百轉千回:暗戀、相思、別離、閒愁、痛楚,拒絕、自欺、原諒……優秀的韓劇堪稱優美的情感教導手冊,給觀眾以啟迪,讓他們跟著偶像一道,去學會愛,學會尊重他人。

韓劇是激情的產物,但是,人總不能永遠處於激情狀態吧,那樣太耗費心神了。對韓劇的痴迷只能是一陣一陣的,可能精力過剩的年輕人除外。

金牌編劇

我看韓劇不怎麼系統,有些題材,比如玄幻、穿越,很少接觸;對於通俗喜劇,興趣也不是很大,總覺得韓國人的喜劇表演有點過,咋咋呼呼的,還不如看《鄉村愛情故事》過癮;還有就是年代劇,因為不了解他們的歷史,所以難以產生共鳴。偏愛的有歷史劇,現實劇。

韓劇是絕對的編劇中心制,能入我法眼的有以下幾位大神。

金英賢,《大長今》是她的成名作,每一部作品都可以打80分以上。金英賢主題深邃,技法精湛。在亞洲,能夠用通俗手法表現重大題材,有如此體量和筆力的女人,恐怕只有一兩位。另一位是日本的山崎豐子。

在歷史劇《樹大根深》中,金英賢猶如莎翁附體一般,探討了君主制度之毒,以及如何解毒這樣一個主題。故事講述了朝鮮歷史上最偉大的皇帝——世宗大王造字及推廣的過程,這樣一個聽上去有些枯燥的歷史事件,被金編劇表現得氣勢恢弘而充滿玄機。

劇中集中展現了當權者看待民眾的三種不同觀念。這三種觀念為:見民眾是凡夫,見民眾是隱疾,見民眾是眾生。

三種人分別是統治者、精英和大德。

凡夫需要的是立規矩,所以統治者要立規矩;隱疾需要的是治療,所以精英要替他們裁定;眾生需要的是拯救,所以大德舍己而度人。

持不同觀念者,即統治者、精英和大德之間的鬥爭表現得極富戲劇張力。

可以說,金英賢所有的戲都緊扣著「國族成長」這個母題。在《清潭洞愛麗絲》裡,出身平凡的女主人公儘管十分優秀,卻在這個階層已經固化的社會裡,幾無成功的可能性。如何能給懷有夢想的年輕人以希望?這是金編劇通過偶像劇的外殼,所傳達的一份扎紮實實的現實關懷。

還有一個編劇叫羅妍淑,網上資料很少,作品有《伊甸園之東》。這部劇從60年代初一直寫到90年代末,橫穿了韓國社會從一個軍權管制的封建國家,到建立起並不完善的民主制度的全過程。

李東哲(宋承憲飾演)是礦工之子,父親是工會主席,在一次為工人爭取正當權益時被資本家所謀害。為了維持母親和弟弟的生計,東哲遠赴澳門,成了黑社會的打手,後來,黑社會組織的政治獻金成為社會的大毒瘤。電視劇將社會轉型過程中那種撕心裂肺的痛,表達得令人感同身受。這是一部充滿天主教原罪意識,同時又具有批判現實主義視野的雄渾之作。

金恩淑是另一位高段的編劇。出生於1973年的金恩淑,很年輕就在電視台打拼,技法精熟,以寫言情劇偶像劇著稱,但她的愛情戲立意顯然要比別人高。她和金英賢一樣,都在用最大眾化的手段——電視劇,塑造國民性。

她所寫的富二代、貴公子,將來都是要成為國家棟樑的,但金恩淑切入的角度比較特別。俗話說,大富大貴人家的孩子陰氣重,一方面是祖蔭,大樹底下好乘涼,不必太進取;但另一方面,大家庭有大家庭的煩惱,他們往往無法像普通孩子那樣無憂無慮地長大。劇中,這些未來的主人翁必須接受一場愛的洗禮,洗去童年陰影,恢復自己矯健的身姿。

金恩淑深諳民主政治的遊戲,在她的傑作《市政廳》裡,通過一次讓人啼笑皆非的市長選舉,把最基層的政治鬥爭內幕裸露在普通觀眾眼皮底下,嬉笑怒罵,極具啟蒙意義。

她的戲劇套路類似於脫線喜劇,人物在某一狀況的激發下,從自己約定俗成的角色中彈跳出來,開始尋找真實的自我。在《市政廳》裡,女主角起初只是個傻乎乎的底層員工,因為一次偶然的機會參加選美比賽,竟然一舉奪冠,此後為了索要獎金,賭氣之下又參加了市長選舉……

人物一步步走向連自己都不認識的境地,喜劇感油然而生。人物的脫線與制度的跳幀交織前進,最終,人物在更廣大的意義上找到自我,那一刻,正好也是社會制度褪去舊的一層皮,煥發新的活力之時。

責任編輯: zhongkang  來源:北京青年報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4/0305/3772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