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科教 > 正文

結直腸癌發病率在中國惡性腫瘤發病率中排名第三

china-pollution-disease-cancer圖片:癌症患者出席在北京舉行的抗癌活動。(法新社資料圖片)

「2014年全國腫瘤防治宣傳周結直腸癌疾病教育媒體溝通會」20號在北京舉行。相關數據顯示,結直腸癌發病率在中國惡性腫瘤發病率中排名第三,並呈逐步上升趨勢。美國馬里蘭州開業醫生金福生大夫表示,對結直腸癌除了要及早發現、治療而外,人們應當改善自己的飲食結構,保證攝入充分的纖維素。

上海《文匯報》的報導引述中國抗癌協會胃癌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沈琳的話說,「癌症病人年齡大概在56-57歲,實際發病年齡較大,但就診年齡相對較低。」這句話有點語焉不詳。所謂「就診年齡相對較低」,在美國馬里蘭州華人大夫金福生看來,主要是指胃癌病人,因為胃部感覺神經較多,許多人一感到胃痛就去看醫生,所以胃癌較易發現。

不過《文匯報》報導的重點是與結直腸癌發病率相關的問題。報導援引沈琳大夫的話說,中國結直腸癌發病率在明顯提高,在大城市,結直腸癌的發病率已經升到第二位。

美國馬里蘭州的金福生大夫表示,胃癌比結直腸癌容易發現、治療,原因是相關抗菌素的研製比較成功:

「胃癌跟幽門螺旋菌有關。因為抗菌素比較發達,只要找到這個菌(問題就相對好辦)。現在(問題的難點)轉了,轉到結直腸癌去了。」

金福生大夫應詢介紹了一點結直腸癌的病理學常識;他說,體內排泄物在結腸部位的「儲留」提高了罹患癌症的風險:

「結腸的環境(由於排泄物的儲留)發生變化……造成結腸部位細胞基因突變。」

金福生大夫與中國抗癌協會的沈琳大夫有一個相同觀點:結直腸癌如果及早發現,治癒的概率較高。然而金大夫說,問題在於早期結直腸癌的診斷存在很大誤區:

「結直腸的疼痛一般老百姓不當回事,因為一痛就過去了。」

在可能導致結直腸癌的各種因素中,金大夫強調要警惕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特別是飲食習慣,以及環境污染、早期診斷的缺失:

「要多吃蔬菜……(中國人)請客吃飯往往是五六個葷菜、一個素菜。」

《文匯報》的報導指出提高健康事業投入的必要性。報導援引復旦大學一位醫學教授的話說,「美國國內生產總值17%都花費在健康事業上,而中國在這方面還遠遠不夠。」

(記者:楊家岱/責編:嘉華)

責任編輯: 王篤若  來源:RFA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4/0422/3903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