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驚人之語 > 正文

連汾水:中共「納巴計劃」決戰美國態勢明朗

—中美決戰態勢明朗 ──「納巴計劃」關乎紅朝國運

作者:

判斷中美是否會發生戰爭特別常規戰爭,以及戰爭將何時爆發、爆發點在何處,成了當今地緣政治學和有關大國情報活動的中心性問題。應當說,這些問題的答案是明確的:第一,中共會在習近平交權前主動開打中美戰爭;第二,戰爭爆發點是在南海區域。

前年上半年,習近平尚未捕手中共最高黨權之前,中共內部就判斷美國在準備對華戰爭。依據是美軍分散沖繩兵力,一是轉移到關島,二是轉移到菲律賓與澳大利亞(以及美國本土夏威夷)。表面退卻旨在做弧圈型合圍也即「對華包圍圈」,而後則是亞太再平衡戰略明晰化。

熱門詞:對華包圍圈

兩年過後,美國國內民意對華好感程度大幅下降。有關數據表明:中美關係融洽頂峰的一九七九年,有百分之六十四的美國人對中國持正面看法;到二○一四年初,這個比例降到了百分之四十三,而持負面看法的則超過了百分之五十。

相較之下,中國民眾對美國的正面看法節節攀升,當局製造仇日民族主義情緒未能殃及美國。這對中共產生了巨大的壓力,可以說,當局的制度焦慮已經類似於嚴重憂鬱症病人自殺前的狀況。

在此壓力下,主動與美一戰或是脫病的最好途徑。一些不願透露身份的分析人士指出:中國民間「思想移民」與「思想暴動」情緒對中共而言,可謂山雨欲來;老百姓希望中共趕快與美國打仗,打敗後其統治就不復存在;此外,民間希望美軍主動打擊中共實現「弔民伐罪」的情緒十分強烈。有此種情緒的人均被當局操縱的網絡輿論指為「帶路黨」。頗有意思的是美國媒體對「帶路黨」問題深感興趣,如《大西洋月刊》在去年六月號曾評論說:「美國人越來越意識到,中國的網際網路可以發揮判斷公民社會情緒的作用,探索中國網際網路上的民眾思潮對美國戰略利益十分有用。」「帶路黨」是網絡詞彙,「對華包圍圈」是戰略術語,兩者內在關係則十分明了──後者的確實形成無疑會壯大前者的隊伍,儘管他們尚未獲得戰時嚮導的專業訓練。近期以來,中共戰略機構給予「對華包圍圈」的判斷已經嚴重升級,從原來「意在強化」的論斷調升為「處心積慮」。這種升級基於美國亞太再平衡戰略,但經濟因素的作用亦不容忽視。首先是美國油氣自給率大幅提高而中國能源困境加重,其次是製造業回流大幅降低了美中經濟密切程度,再有美國構造跨太合作(TPP)拉台灣棄大陸意圖公開化。中國經濟崩潰導致內亂將讓美國節省大量戰爭費用,儘管這個情形要比尼克森的「不戰而勝」預判晚實現二十年。

大戰略:拿下巴拉望

尼克森預測「不戰而勝」的時點(一九九九年)已經過去,在其二十年以後是二○一九。此時正是習近平第二任期的關鍵時刻,中共內政外交困局也到了徹底絕望程度。換言之,習今日所云的內外安全「比歷史上任何時候都要複雜」當中的複雜因素全面交匯在一起,最基礎的經濟安全也已蕩然無存。這種情勢必然會迫使中共主動打仗,其中最可觀察的指標是國際軍事觀察界原來預測中共計劃的「在二○二○年後擁有四艘航母」,將提前到二○一八年完成。

戰爭爆發點是南海而不是中日糾纏的東海,因為中共在鄧小平主政後期就有將南中國內湖化的大戰略。這個大戰略可以用「納巴計劃」代稱,亦即在中共認為可行的條件下,同時奪取印尼的納土納群島與菲律賓巴拉望島。中共對納土納群島的戰略考量引起了印尼的巨大驚恐並試圖強化海軍軍力以抗衡。上世紀九十年代至今,印尼也以國內移民政策稀釋了該群島的華裔比例,使之從原來的八成降低到了不足三成。該群島納入中國版圖是鄧計劃在一九九七年香港回歸之後的動作,也是習版中國夢未公開的一部分。

拿下巴拉望的依據在中共戰略專家看來,是該島歷史上屬於蘇祿國,蘇祿國自明代就與中國建立了朝貢關係。習近平初掌黨權時,曾有與軍方關係密切的網絡對外放風「北京精心布局,中國不久即將收復兩個大島」。兩個大島即指納土納群島與巴拉望島。「收復」兩島不僅會與印菲兩國同時開戰,而且會導致美軍直接參戰。中共打不贏等於「臨死拉一個墊背的」,與美國同歸於盡;打得贏則實現了南海內湖化,把美國勢力趕出東南亞的戰略預期即可實現。

核威懾:日本最硬牌

習強化對中共軍隊的嚴密控制,輔以中共開國權貴後代密集軍隊上層,與美決戰將是其增光政治遺產的重要選擇。上世紀晚些時候,軍方強人楊尚昆曾公開預言:「下個世紀中國若有戰爭,必在南海。」因此,「納巴計劃」在中共戰略上確有相關預應。中國對外能源依賴今後五十年內不會改觀,若無法全控南中國海,一旦外部挑戰發生則無疑會導致經濟癱瘓。因此,習之所憂「比歷史上任何時候都要複雜」絕非僅僅是為給集權以藉口,而是紅朝國運到了非存即亡之關頭。

日本構不成對中國大陸的威脅,長期威脅是台日一體化,此為中共自尊心所不能承受。因此,至今之策仍是「收買台灣」即以經濟高度融合來防止台灣獨立,獨立後再與日本合併。雖然台島內驚呼防止成為第二個克里米亞,但中共比對岸還擔心,更怕「第二個克里米亞」併入日本。

安倍之後的政權仍會對華採取強硬政策,並將核武化經由法案鞏固下來。此舉不但直接威脅中國大陸而使其不敢在東海盲動,而且還能有效地支持南海戰爭時期的印菲等國。目前,唯一不確定的因素是美國對日本核武化的態度,但是仍在美國核保護傘之下的日本有限核武化,顯然能分擔美國在南海地區的壓力。如果日本核武化道路受阻,美國就必然放棄在集體自衛權與武器出口方面對日本的限制。而一旦南海區域開戰,日本則是不請自來,比美國更積極地投入戰爭。一個海洋國家面臨與一個戰略縱深極大的大陸國家對抗關係,食不甘味之態只有該國政治精英能感受。

責任編輯: 趙亮軒  來源:爭鳴5月號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4/0503/3936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