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科教 > 正文

華爾街日報:為何中國人南北差異巨大

  福建省閩侯縣,村民在為水稻插秧做準備。 Zuma Press

  與許多國家一樣,中國有著巨大的南北差異。北方人一向被認為健壯爽朗,而南方人經常會被描述成精明而有修養的生意人。北方人的個頭普遍比南方人高。北方人愛吃麵條,南方人喜吃米飯。而據一項新的研究顯示,正是飲食的差異造就了性格的差異。

  一個心理學家團隊周五在《科學》(Science)雜誌上發表的研究結果顯示,吃麵條的中國北方人更加自我,更有分析性思維,離婚率也更高。這篇文章寫道,相比之下,吃米飯的南方人表現出更多向來與東亞文化有關的特質,包括更有「整體觀」和更低的離婚率。

  這些心理學家說,究其原因,是種植水稻要困難得多。想像一下稻田中稚嫩的幼苗長在水中的情景吧。這些稻秧不僅需要種植者的悉心照料和長時間勞作(有人估計,種稻的勞動時間是種麥的兩倍),還要依賴需要鄰里合作才能運轉的灌溉系統。正如這些作者所寫,就南方人種稻而言,完全依靠自己可能就意味著要餓肚子。

  相反,種植麥子這種北方的主食穀物就要容易得多。這篇文章援引的一條從17世紀流傳下來的中國農耕指南對渴望收穫的農民提出了這樣的建議:家中缺勞力,最好把麥種。

  為了得出相關結論,作者們評估了1,162名漢族學生的態度,他們來自北方的北京、遼寧和南方的福建、廣東、雲南和四川。為消除中國南北之間其他差異因素(比如氣候、方言、與畜牧文化的接觸)的影響,作者們還分析了中國稻米-小麥分界線上五個中部省份的多個相鄰縣之間的差異。

  按照作者們的說法,水稻種植的影響有助於解釋東亞人「奇怪而持久的相互依存的現象」。比如,這些作者稱,與西方國家的人相比,韓國人和日本人的個人主義傾向較弱,儘管這兩個國家的人已比以前更加富裕。

  觀察到不同農作物對文化形成的影響到的不只是這些作者。格拉德韋爾(Malcolm Gladwell)在他2008年出版的《異類》(Outliers)一書中也認為,吃苦耐勞的品德(以對填寫冗長乏味的問卷的意願作為衡量標準)與韓國、台灣、日本等地水稻種植的傳統之間存在關係,因為種植水稻可以說是一件同樣枯燥而繁瑣的苦差。

  但在人們不再種植這類農作物之後(正如目前中國正發生的情況一樣),此類差異會不會發生變化呢?這項研究引用了一些發現,比如在美國,在蘇格蘭和愛爾蘭牧民定居的地區,即使大多數牧民的後代很久之前就已開始從事其他行業的工作了,這些地區的暴力事件依然更多;這一情況表明,文化特徵即使是過了很長時間也很難改變。(心理學家們認為,為了保護自己的牲畜不被賊偷走,或是在受到攻擊時,牧民會隨時準備拼上性命。)

  至於中國的情況,這些作者們認為,只有時間才能給出答案。(Te-Ping Chen)

責任編輯: zhongkang  來源:華爾街日報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4/0510/395608.html